人間有味是清歡。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人間有味是清歡。

  [譯文]  這清新歡娛的生活,真是人生的一種快樂啊。

  [出典]  蘇軾《浣溪沙  從泗州劉倩叔游南山》

  注:

  1、 《浣溪沙 》蘇軾

     (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游南山。)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2、注釋:

    媚晴灘:裝飾晴灘。晴灘指南山附近的十里灘。

    清洛:清澈的洛河。

    雪沫乳花:煎茶的水面浮現的泡沫。

    蓼茸:蓼菜的嫩芽。

    試春盤:舊俗立春日饋贈親友,以蔬菜水果、糕餅等裝盤,謂“春盤”。因時近立春,故此云“試”。

 

 

  3、譯文:

    風斜細雨,瑟瑟寒侵,天氣好似小寒時節。南山附近的十里灘,雨過天晴,柳樹裝飾著河灘,風光宜人。洛水注入淮河,水勢盛大,暢通無阻。

    在野外飲茶進餐,乳白色的香茶配上翡翠般的春蔬,十分爽口。這清新歡娛的生活,真是人生的一種快樂啊。

  4、蘇軾 生平見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5、這首紀游詞,是公元1084年(宋神宗元豐七年),蘇軾在赴汝州(今河南汝縣)任團練使途中,路經泗州(今安徽泗縣)時,與泗州劉倩叔同游南山時所作。詞的上片寫早春景象,下片寫作者與同游者游山時以清茶野餐的風味。作品充滿春天的氣息,洋溢著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對現實生活的熱愛和健勝進取的精神。

  詞的上片寫沿途景觀。第一句寫清晨,風斜雨細,瑟瑟寒侵,這殘冬臘月是很難耐的,可是東坡卻只以“作曉寒”三字出之,表現了一種不大在乎的態度。

  第二句寫向午的景物:雨腳漸收,煙云淡蕩,河灘疏柳,盡沐晴暉。一個“媚”字,極富動感地傳出作者喜悅的心聲。作者從曳于淡云晴日中的疏柳,覺察到萌發中的春潮。于殘冬歲暮之中把握住物象的新機,這正是東坡逸懷浩氣的表現,是他精神境界上度越恒流之處。“入淮”句寄興遙深,一結甚遠。句中的“清洛”,即“洛澗”,發源于合肥,北流至懷遠合于淮水,地距泗州(宋治臨淮)不近,非目力能及。詞中提到清洛,是以虛摹的筆法,眼前的淮水聯想到上游的清碧的洛澗,當它匯入濁淮以后,就變得渾渾沌沌一片浩茫了。

  下片轉寫作者游覽時的清茶野餐及歡快心情。一起兩句,作者抓住了兩件有特征性的事物來描寫:乳白色的香茶一盞和翡翠般的春蔬一盤。兩相映托,便有濃郁的節日氣氛和誘人的力量。“雪沫”乳花,狀煎茶時上浮的白泡。以雪、乳形容茶色之白,既是比喻,又是夸張,形象鮮明。午盞,指午茶。此句可說是對宋人茶道的形象描繪。“蓼茸蒿筍”,即蓼芽與蒿莖,這是立春的應時節物。舊俗立春時饋送親友以鮮嫩春菜和水果、餅鉺等,稱“春盤”。

  此二句繪聲繪色、活靈活現地寫出了茶葉和鮮菜的鮮美色澤,使讀者從中體味到詞人品茗嘗鮮時的喜悅和暢適。這種將生活形象鑄成藝術形象的手法,顯示出詞人高雅的審美意趣和曠達的人生態度。“人間有味是清歡”,這是一個具有哲理性的命題,用詞的結尾,卻自然渾成,有照徹全篇之妙趣,為全篇增添了歡樂情調和詩味、理趣。

  這首詞,色彩清麗而境界開闊的生動畫面中,寄寓著作者清曠、閑雅的審美趣味和生活態度,給人以美的享受和無盡的遐思。

 

 

    6、“人間有味是清歡”。這一帶有哲理性的詩句,是全詩的“詩眼”,給人無盡的思索玩味。何謂“清歡”?遠離喧囂的城市,遠離官場的爭斗,忘卻名利欲望,走進山林,感受農家素樸的清茶淡飯生活,這就是“清歡”。“清歡”者,清淡的歡愉也,不是大歡、狂歡,更不是貪歡。無可否認,蘇軾的“清歡”論有一定的局限性,隱含著他經受險惡仕途官宦之后,產生的一種隱退的消極思想和曠達的人生態度。

    然而,蘇軾的“清歡”論仍給我們某些有益的啟示。 在當今社會中,難得“清歡”。不要說官場上的送往迎來、生意場上的接洽交易,大都在燈紅酒綠的“狂歡”中完成;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婚嫁喜慶、親友聚會,有哪一個不追逐時髦,講究熱鬧排場?連中小學生在節假日都躲進游戲機室去瀟灑“狂歡”。似乎缺少了大歡、狂歡,就淡薄了人情、世情,跟不上潮流!更有甚者,有一些人就在這種追求世俗的“狂歡”中迷失方向:鯨吞的貪官在“狂歡”中倒下,無饜的奸商在“狂歡”中落網,紙醉金迷的暴發戶在“狂歡”中破產,貪歡之士在“狂歡”中墮為階下囚……

   “清歡”有味。當然,今天,我們贊賞“清歡”,未必要一定遠離城市走進山林、拒食人間煙火。而是要面對社會人生,少一些抄作的熱鬧,多做一些盡心的實事;少一些虛偽的笑臉,多一些坦然的真誠。得意時不“盡歡”,想到成功只是預告新一輪的開始;失意時不喪氣,感受挫折也是一筆豐厚的財富。進則能廉潔自律,知足常樂;退則能不忘憂國,與民同樂。即使是“清歡”的倡導者蘇軾,在當年,也不能完全走進山林忘卻人間。他雖遭受打擊排擠,然而為官一任,仍造福一方:任徐州太守,黃河缺堤,他身先士卒與民共戰抗洪濤;在任杭州太守,帶領民眾疏通西湖,筑堤防洪;晚年貶謫荒蠻澹州,仍將先進耕作技術與文化傳播給黎族同胞,以造福于民為樂。“清歡”,確是一種至高的精神境界。

 

 

   7、“清歡”是什么呢?清歡幾乎是難以翻譯的,可以說是"清淡的歡愉",這種清淡的歡愉不是來自別處,正是來自對平靜的疏淡的簡樸的生活的一種熱愛.當一個人可以品味山野菜的清香勝過了山珍海味,或者一個人在路邊的石頭里看出了比鉆石更引人的滋味,或者一個人聽林間鳥鳴的聲音感受到比提籠遛鳥更感動,或者甚至于體會了靜靜品一壺烏龍茶比起在喧鬧的晚宴中更能清洗心靈……這些就是"清歡".

  清歡之所以好,是因為它對生活的無求,是它不講究物質的條件,只講究心靈的品味,"清歡"的境界是很高的,它不同于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那樣的自我放逐;或者"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那種盡情的歡樂.它也不同于杜甫的"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這樣悲痛的心事,或者"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那種無奈的感嘆。

    生在這個年代,為何"清歡"如此難覓。眼要清歡,找不到青山綠水;耳要清歡,找不到寧靜和諧;鼻要清歡,找不到干凈空氣;舌要清歡,找不到蓼茸蒿筍;身要清歡,找不到清涼凈土;意要清歡,找不到智慧明心。如果你要享受清歡,唯一的方法是守在自己小小的天地,洗滌自己的心靈,因為在我們擁有愈多的物質世界,我們的清淡的歡愉就日漸失去了。

  現代人的歡樂,是到油煙爆起,衛生堪慮的啤酒屋去吃炒蟋蟀;是到黑天暗地、不見天日的卡拉OK去亂唱一氣;是到鄉村野店、胡亂搭成的土雞山莊去豪飲一番;以及狹小的房間里做方城之戲,永遠重復著摸牌的一個動作……這些污濁的放逸的生活以為是歡樂,想起來毋寧是可悲的事。為什么現代人不能過清歡的生活,反而以濁為歡,以清為苦呢?

    第一流人物是什么人物?

  第一流人物是能在清歡里也能體會人間有味的人物!

  第一流人物是在污濁滔滔的人間,也能找到清歡的滋味的人物!
 

 

 

    8、一直都很喜歡蘇軾的這句“人間有味是清歡”,但是從沒想過會從共事才半年的同事手中接過這樣一份“清歡”的祝福。“清歡”這兩個字幾乎是難于翻譯的,記得有位女作家把它解釋成“清淡的歡愉”,這種清淡的歡愉不是來自別處,正是來自對平靜疏淡的生活的一種熱愛,蘇軾就是從平常的春茶和素淡的春菜中發現了生活的詩意,發出了“人間有味是清歡”的贊嘆。而我的同事們,用一張普通卻又那么不一般的賀卡、用一句簡短卻至情的話、用11個風格各異的簽名在我離去前給了我這樣一份清淡的歡愉。我同時也相信,他們在準備這份小禮物的過程中,也得到了他們想要的清歡和樂趣。

    有時候,人是很貪婪的,在永不知足的不斷索取中,我們也同樣的失去了生活的情趣。而清歡之所以好,就在于它對生活的無求,在于它對精神和心靈需求的重視。雖然世上有千百種人生,但我相信,人間最有味道的東西真的就是藏在清幽的生活情趣之中。當我從同事手中接過這份“清歡”的祝福時,我也承接了一份濃厚的情誼,而這份情誼也將永遠的留在我的記憶中。

 

 

   9、“清歡”有味。如此“清歡”,雖清,雖淡。卻如清淡之水,滲透于人生之路的每一個縫隙;如清淡之韻,縈回于人生之曲的每一個音符;如清淡之句,彰顯于人生之書的每一段篇章;也如人間清茶,乍一入口,或許清苦澀口,卻愈品愈甘,直至絲絲清香沁入心脾,回味久久。“清歡”的味道,就是這樣簡單而天然,讓你不經意間被感染。

  當然,今天,也有很多人贊賞“清歡”,卻未必要一定遠離城市走進山林、拒食人間煙火,而是要面對社會人生,少一些抄作的熱鬧,多做一些盡心的實事;少一些虛偽的笑臉,多一些坦然的真誠。得意時不“盡歡”,想到成功只是預告新一輪的開始;失意時不喪氣,感受挫折也是一筆豐厚的財富。進則能廉潔自律,知足常樂;退則能不忘憂國,與民同樂。即使是“清歡”的倡導者蘇軾,在當年,也不能完全走進山林忘卻人間。他雖遭受打擊排擠,然而為官一任,仍造福一方:任徐州太守,黃河缺堤,他身先士卒與民共戰抗洪濤;在任杭州太守,帶領民眾疏通西湖,筑堤防洪;晚年貶謫荒蠻澹州,仍將先進耕作技術與文化傳播給黎族同胞,以造福于民為樂。

  “清歡”,是一方寧靜的心空、是一抹素雅的色彩、是一縷清馨的香氣、是一筆簡樸的勾勒、是一種自然的揮灑、是杜絕塵世喧囂的一種安謐、是厭棄世間艷俗的一種素淡、是遠離人間濁臭的一種醇香、是摒除濃妝艷抹的一種淡描、是洗凈粉飾與浮華的一種天然。我相信,任何干凈透明的詞語都難以描繪出它深刻的蘊涵。

  “清歡”,其實就是一種至高的精神境界。

  或許,面對熱鬧紛繁的紅塵俗事,多一分審視,少一分湊趣,是清歡;面對平凡的人情冷暖,多一分真誠,少一分虛偽,是清歡;春風得意時,多一分冷靜,少一分狂熱,是清歡;失敗困厄時,多一分信念,少一分消沉,是清歡。或許,這些樸素自然而蘊涵豐富哲理的句子,都是我們平凡人經歷風雨和磨難過后的睿智和釋然。

 

 

    10、清歡之所以好,是因為它不講究物質條件,只講究心靈品味,它的境界很高,既不是“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恣情率性;也不是“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的自我放逐,更不同于“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悲觀沉淪。

    清歡,不是一個名詞或形容詞,它是動詞,配合行動才能體現,一百個人加起來,也無法對一個感覺不到清歡的人說明清歡是什么。正如人們可以告訴我們喝茶的方法、技巧、思想乃至禪思,但別人不能代替我們感覺與品嘗。是苦是甜、是冷是暖、是清是濁,污水池堵漏,全在自己心中。

    遺憾的是我們清淡的歡愉已日漸失去,追求清歡的心也愈來愈淡薄了。五官要清歡,總遭遇油膩、噪音污染;心情要清歡,找不到可供散步的綠野田園;有時候想找三五知己去啜一忠,飲一杯咖啡,煙囪堵漏。可惜心情也有了,朋友也有了,只是有茶有咖啡的地方,總在都市中心,人聲最嘈雜的所在。連假日里走到街上,都很難不碰到人身上。清歡已被擁擠出塵世,人間也就越來越無味,越來越逼人以濁為歡,以清為苦,而喪失生命清明的滋味。

    容我在清歡里體會人間有味。

    容我細品人生之茶,且自在亦知——一壺冰心

 

 

    11、很喜歡“人間有味是清歡。”這句詩,散淡而清雅。似涓涓細流清澈純凈,像淡淡云煙不留痕跡。

  傳說蘇軾在寫此詩的時候,枕著和風柳絮,就著青梅黃酒,品嘗著茼蒿蘆筍野菜,盡興提筆而成的。山澗的溪流潺潺,林間的鳥啼蟲鳴,渾然忘我,心情清朗而澄凈。這一刻,繁華喧囂的誘惑無足輕重;這一瞬,紛紛擾擾的是非煙消云散;這一秒愛恨離別的糾結漸行漸遠,只有清風、綠草和花香為伴。

  清歡,我理解為清淡從容的快樂。沒有過多的欲求,沒有沉重的負荷,沒有執著的期盼。就這樣散散淡淡,榮辱不驚,在蘆花飛絮的陽春三月里,枕著明月清風入眠;在竹影敲窗的夜闌人靜時,淺嘗淡茶薄酒愜意。

  在春風微熏的下午,慵懶的陽光沐浴在衣襟上,看著窗外綠意盎然搖曳著的樹枝。捧一本百讀不厭的書,淺淺綴一口桂花烏龍茶,看著茶葉在清水里舒緩綻放的身姿,讓心情在清雅的茶香里神游,忘卻俗世的種種羈絆,心卻一無所擾,便是人間最愉悅的時刻吧!

  偶爾,在雨后的夜色里徜徉,看著街燈投影在滿含水汽的街面倒影,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了。哼著小調,心里想起一些溫暖而柔和的畫面,有些人,有些話,曾經那么深地投影在記憶深處,多年以后回想,依舊有微微的悸動。即便如今形影孤單,但心里卻因為曾經的相遇感到快樂和富足。

  簡單沒有奢求,珍惜生活里的點滴快樂,在樸實無華里尋覓到讓自己愜意的愉悅,我想,這就是清歡吧。

 

 
 
 

   12、蘇軾的《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很喜歡蘇軾的這首《浣溪沙》,尤愛“人間有味是清歡”這一句。我想,淡泊、豁達、豪邁的蘇軾,當年在山莊農家,喝著浮著雪沫乳花的小酒,品嘗著山間嫩綠的蓼芽蒿筍素菜的清香,也是如此的舒暢和愜意。人間最有味的是這自由清淡的歡愉啊!     

   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曾在他的散文《清歡》中寫到:清歡是來自對平靜的疏淡的簡樸的生活的一種熱愛。當一個人可以品味山野菜的清香勝過了山珍海味,或者一個人在路邊的石頭里看出了比鉆石更引人的滋味,或者一個人聽林間鳥鳴的聲音感受到比提籠遛鳥更感動,或者甚至于體會了靜靜品一壺烏龍茶比起在喧鬧的晚宴中更能清洗心靈……                        

     所謂“清歡”就是清淡的歡愉。“清”,單從物質層面上來講,便是烹飪上的簡單清閑,并保持食物原有的清香本味。這“歡”似乎得有了“清”,才可顯示出它獨特的含義來。“清歡”二字除了顧全舌頭的感覺外,更多了一層精神上的意味在里面。從容幽靜,平和愉悅,淡淡自然,安然實在,生命里一種別樣的人生體味。

   “人間有味是清歡”包含著耐人尋味的人生哲理,確是一種至高的精神境界。猶如蘇東坡的境界,林清玄的境界。“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幾清明?”也許當你看到遍地盛開的梨花,飄舞的柳絮,仿佛雪一樣的清麗時,心中會不會產生一絲惆悵之美?是啊,人生能看到這么清明可喜的梨花有幾回呢?這正是千古風流人物的性情。“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只可子怡悅,不堪持贈君,自是第一流人物。”第一流人物是什么?是能在清歡里也能體會人間有味的人物!是能在污濁滔滔的人間,也能找到清歡的滋味的人物!

   我想,現代人已很難做到了。現代人也許只能停留在膚淺的“味”覺的享受上,而達不到那種心靈的“清歡”。現在還有多少人,能真正靜得下來;又有多少人,能平淡的生活。很多人,面對熱鬧紛繁的世事,面對凡俗人情世態,已經沒有閑暇,清心享受那天空中最是柔軟的白云,叫不出小徑角落幽幽的美麗的小花名子,嗅不到空氣里那絲清涼,聽不到清脆悅耳的鳥鳴聲,聞不到清晨泥土的芬芳……

   往往,凡人多一分世故,即多一分機智。多一分機智,卻少一分高雅。生活中若為情所困,廢寢忘食,殫思迷惘,舉止沉重。愛在心底如火煎烤,左突右撞,遍體鱗傷咆哮哀鳴,贏弱喘息。假如能抱有一顆平常心,在“清歡”中尋求緣分,你就能掌握其高妙之處:“不敢求管匏之交的形神俱融,不奢望俞伯牙鐘子期的高山流水,但求你我的相見盡歡。”

     學會尋找“清歡”,只需一雙善于觀察并發現美的慧眼和一顆善感的追求淡泊的玲瓏心。唯有心靜,才能享受到清歡;唯有平淡,才可能享受清歡……             

     閑暇時,靜靜地品一杯茶,勝過一席喧鬧的晚宴,是清歡;靜夜讀幾句易安的詩詞,是清歡;體味“楊柳岸曉風殘月”是清歡;聆聽一曲柔婉的樂曲,是清歡……而那時,即便手中那杯茶已飲盡,人已浮在這茶氣之上醉了,便感覺這世上萬物無不可以“飲”:山是可以“飲”的,雪是可以“飲”的,風是可以“飲”的,鄉間晨露是可以“飲”的,心情也是可以“飲”的。如此“清歡”,猶如一杯白水,洇滲于人生之路的每一個縫隙;猶如清淡之韻,縈回于人生之曲的每一個節拍;猶如清淡之句,彰顯于人生之書的每一段篇章。它如人間清茶,乍一入口,或許清苦澀口,卻愈品愈甘,直至絲絲清香沁入心脾,回味久久……

   當然,現代意義的“清歡”已不在是“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的簡單生活。而是學會如何來處理復雜的心情,如何追求生命中那個永遠無法被把握住的平衡點,認清生活中出現的一切,哪些是必須擁有的,哪些是必須丟棄的,多一份舒暢,少一份焦慮;多一份快樂,少一份愁苦……

   正如,普蘭特所言,“我認為文明是外在的依托,成功、財富只是外在的容光,真正的幸福來自于發現真實獨特的自我,保持心靈的寧靜。”

   “人間有味是清歡”,不僅是人生的一種境界更是一種無言的幸福。愿你我都能在體會生活的真味中,把握好那一份屬于自己的清歡!文/花香襲人

 

   13、生命,仿佛一出熱鬧的大戲,紛紛嚷嚷著相似的悲喜。
  每個人都以各自的角色登場,演繹不同版本的故事。聚散離和的轉換,愛恨情仇的掙扎,到最后,都逃不過一個注定的結局。
  誰經過?誰離開?誰在午夜夢回的清冷街頭,決絕的松開曾經緊握的素手?誰在沉寂千年的煙雨斷橋,獨自守侯前世的愛戀?
  風起了,云涌了,雨落了,雪飛了。
  之后呢?
  人生只似風前絮,歡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連江點點萍。
  當往事漸行漸遠,當單純蛻變成滄桑,那些花兒紛紛飛落天涯,所有欲了未了的相思都開始蟄伏,以種子的形式,等待下一個輪回。
  輪回之后,拿什么來證明曾經?
  前世記不清楚,來生誰能把握?即使今生,又有多少交錯,是我們自己也無能為力的遺憾?又有多少幸福,留在我們觸摸不到的,那個叫做永遠的夢里。
  總是要經歷太多的茫然和迷失,才會慢慢徹悟:再精彩的故事,歷經時間的消磨,也免不了流于平庸;再喧囂的繁華,難逃際遇的無常,也終會散落成一地的塵埃。

    越接近繁華,反而越覺得寂寞和浮躁。能讓心歸于安然平和,體味另一層意義上的幸福,其實常常就是那些在我們看來是極平凡簡單的那種,淡淡的隱藏在歲月深處,等著我們不經意的靠近,于浮華的背面,領略出另一種清淡的歡愉。
  在那些清淡的歡愉里,我們可以最大程度的還原那個本來的自我,讓負重的心尋求一種簡單的回歸。遠離虛幻的攀比和無謂的煩惱,遠離浮華的誘惑和情感的淪陷。把生命中所有的雜質沉淀過濾,以更透徹,更淡定,也更從容的心境面對曾經的痛和未知的緣。
  這樣的簡單,該是生命的最高境界吧。
  月光,音樂,清茶,書香。一顆心,安靜,干凈。也許這樣就可以一生。
  希望這樣,就是一生……

    人間有味是清歡。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3:17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