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譯文]  鳳凰臺上曾經有鳳凰鳥來這里游憩,而今鳳凰鳥已經飛走了,只留下這座空臺,伴著江水,仍徑自東流不停。

    [出典]  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注:

        1、 《登金陵鳳凰臺》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2、 注釋:

    鳳凰臺:故址在南京鳳凰山上。相傳劉宋元嘉年間有異鳥集于山,被看作鳳凰,遂筑此臺。

    吳宮:三國時孫吳建都金陵(今江蘇南京),建有太初、昭明二宮。

    衣冠:指王公貴族。

    三山:山名,在今江寧縣西南,因三峰并列,南北相連而得名。

    二水中分白鷺洲:秦淮河流經南京匯入長江,因白鷺洲橫其間而江水分為二支。白鷺洲:古洲名,為江邊沙洲,因多聚白鷺而得名。

    浮云蔽日:比喻讒臣當道,障蔽賢良。

 

        3、譯文1:

  鳳凰臺上曾經有鳳凰鳥來這里游憩,而今鳳凰鳥已經飛走了,只留下這座空臺,伴著江水,仍徑自東流不停。當年華麗的吳王宮殿,及宮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沒在荒涼幽僻的小徑中,晉代的達官顯貴們,就算曾經有過輝煌的功業,如今也長眠于古墳中,化為一抔黃土。 我站在臺上,看著遠處的三山,依然聳立在青天之外,白鷺洲把秦淮河隔成兩條水道。天上的浮云隨風飄蕩,有時把太陽遮住,使我看不見長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憂愁。

    譯文2:

    傳說鳳凰臺上有鳳凰飛游,現在鳳凰飛走,只留下空臺和滔滔江水。三國時吳國孫權的宮殿和奇花異草,都淹沒在荒僻的小路之中。東晉的豪門望族都變成了一座座古墓。有三峰相接的護國山,一半被云遮住,好像落在青天之外,一條長江被白鷺洲從中分為兩支。只因為浮云能遮蔽太陽,看不見長安使人悲愁。

   譯文3:  

鳳凰臺上,曾有鳳凰游走。鳳去臺空,只有江水依舊,汩汩自西向東流。野花雜草埋幽徑,那原是吳國舊宮。晉代多少名門望族,今已成荒冢古丘。三山悠遠,如落青天外,江水中分,繞過白鷺洲。總有奸臣來當道,猶如浮云遮白日。長安悠遠我望不見,心中郁悶長懷愁。

     譯文4:

    古老的鳳凰臺曾有鳳凰翔集遨游;鳳去臺空唯有長江流水日日依舊。

  東吳時代的宮苑雜草埋沒了幽徑;晉代的名門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

  高聳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白鷺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一派支流。

  只因為浮云能夠遮蔽光輝的白日;登高不見長安城怎么不使人發愁? 

 

  4、李白很少寫律詩,而《登金陵鳳凰臺》卻是唐代的律詩中膾炙人口的杰作。此詩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一說是作者天寶年間,被排擠離開長安,南游金陵時所作。
     開頭兩句寫鳳凰臺的傳說,十四字中連用了三個鳳字,卻不嫌重復,音節流轉明快,極其伏美。“鳳凰臺”在金陵鳳凰山上,相傳南朝劉宋永嘉年間有鳳凰集于此山,乃筑臺,山和臺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時代,鳳凰是一種祥瑞。當年鳳凰來游象征著王朝的興盛;如今鳳去臺空,六朝的繁華也一去不復返了,只有長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著,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三四句就“鳳去臺空”這一層意思進一步發揮。三國時的吳和后來的東晉都建都于金陵。詩人感慨萬分地說,吳國昔日繁華的宮廷已經荒蕪,東晉的一代風流人物也早已進入墳墓。那一時的烜赫,在歷史上留下了什么有價值的東西呢!
     詩人沒有讓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對歷史的憑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盡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三山”在金陵西南長江邊上,三峰并列,南北相連。陸游《入蜀記》云:“三山,自石頭及鳳凰山望之,杳杳有無中耳。及過其下,距金陵才五十余里。”陸游所說的“杳杳有無中”正好注釋“半落青天外”。李白把三山半隱半現、若隱若現的景象寫得恰到好處。“白鷺洲”,在金陵西長江中,把長江分割成兩道,所以說“一水中分白鷺洲”。這兩句詩氣象壯麗,對仗工整,是難得的佳句。

   李白畢竟是關心現實的,他想看得更遠些,從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長安。但是,“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這兩句詩寄寓著深意。長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陸賈《新語。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賢,猶浮云之障日月也。”李白這兩句詩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圍,而自己報國無門,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不見長安”暗點詩題的“登”字,觸境生愁,意寓言外,饒有余味。相傳李白很欣賞崔顥《黃鶴樓》詩,欲擬之較勝負,乃作《登金陵鳳凰臺》詩。《苕溪漁隱叢話》、《唐詩紀事》都有類似的記載,或許可信。此詩與崔詩工力悉敵,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說:“格律氣勢,未易甲乙。”在用韻上,二詩都是意到其間,天然成韻。語言也流暢自然,不事雕飾,瀟灑清麗。作為登臨吊古之作,李詩更有自己的特點,它寫出了自己獨特的感受,把歷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詩人自己的感受,交織在一起,抒發了憂國傷時的懷抱,意旨尤為深遠。原載:《唐詩鑒賞大辭典》

 

    5、讓我們去理解:我李白曾如鳳凰一樣在朝堂上暢游,因為奸臣宦官陷害而被逼離開,就象鳳凰已從這鳳凰臺飛走一樣,朝堂之上沒有賢臣,只有一群奸臣把持朝政。東吳和晉代的英雄豪杰已經成了歷史,可惜我沒有趕上那個年代,不然也可一展抱負。三座高山遠隔云煙,是那樣的出塵,如在天外;白鷺洲被江水沖洗得那樣的純潔,成為一灣美麗沙洲。雖然出塵的灑脫讓人向往,我卻更想成為當世的英雄。但我遠離長安,如何能一展抱負。最后這一句用了一個典故:晉明帝司馬紹年幼時,他的父皇司馬睿問他:“是長安近還是太陽近?”司馬紹回答說:“是太陽近。”“為什么是太陽近呢?”“因為我抬頭可以見到太陽,見不到長安。”李白生活的時期的政治中心是長安,用這個典故是嘆息自己遠離長安,報國無門。此時的李白并不知道,雖然離開了長安,與政治脫離的關系,但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他將再次陷入政治的黑暗中,成為李家皇朝的政治犧牲品。

 

    6、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庸懶的午后,一杯綠茶的溫度和不經意間打開70論壇,忽然激起記憶中的詩句迸發,鳳凰傳說中的神鳥,隉磐后成為美麗的精靈,想李白這樣大詩人, 在如此大氣的詩句后,不免也有“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的幽怨,不能夠釋懷,想想自己的那些芥蒂,也沒有什么了。。。。。。

     七十年代,心中一片揮之不去的記憶,這個世界離開誰都是照樣轉,可惜江自流卻無鳳的靈氣,少見70人的內斂和內涵,歲月沉淀下來的70,卻變的如此陌生!離開的時候堅信大江東去,一代新人換舊人是必然的規律,現在如此的介懷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曾經的夢想,曾經的歡笑,曾經的友誼,曾經的執著,在記憶的深處封存……

 

   7、人們一直難以理解李白的豪邁,如此多舛的人生,卻有如此灑脫的情懷。而我的理解是,李白的精神世界里有一個棲息自己生命意志的平臺。一般的人,在遇到災難時,精神先沉入無底深淵而不能自拔。而李白卻不是這樣。這不,他因懷才不遇而離京,在南京,目遇鳳凰臺,外物立即成為自己情感的棲止的平臺。詩人寫登臺所見,贊美長江兩岸的壯美風光,感嘆大自然的永恒和社會人事的迅速變遷,并由歷史興衰之嘆,引出對浮云遮蔽日月,國事日非的憂慮。對豪門的帝王的點評,突出了李白的孤傲的品格。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高明的人總是能為自己的喜怒哀樂尋找一個可以釋放停止的平臺,比如景物、名勝、書籍、音樂、書法等,正是在這些東西的研磨浸漬中,個人的情懷得以舒展,心中的郁悶得以傾瀉,放飛自己的心靈,肉體也跟隨著快樂舒適飄逸起來。

  我們不是李白,我們也不在金陵,其實,何必拘泥于形式?李白是詩仙,我們雖然不會寫詩,但并不妨礙我們做一會仙人,我們不在金陵,可我們的生命中也會飛出自己的鳳凰,即使我們沒有梧桐樹。

 

尋找自己的“臺子”吧!不必企求其繁華,不必追慕別人的排場,只要有自己的脊梁在,一抔黃土也是男兒的立業之基;不必徘徊于自己卑微,不必汲汲于眼前之功利,只要有自己的尊嚴,一根絲線也可以牽引出女子的波瀾壯闊的婚姻。

 

生命如有價,何愁無高臺?生命本無價,處處是高臺?

 

9、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鳳凰是傳說中的神鳥,而且色彩斑斕,它的法力無邊。
    涅磐,乃佛家用語,其意是重生的或輪回的意思。
    佛經中的天龍八部提到的迦嘍羅(一種超級大鳥)就是中國鳳凰的原形,500年涅磐一次,叫聲是仙界的音樂,每天要吃100頭龍,1000條大毒蛇。   
    鳳凰翔于九天的高傲,只落梧桐的執著,都令人神往。不過最引人入勝的是鳳凰涅磐、浴火重生,將生與死在熊熊烈火中作個了斷。
    鳳凰是人世間幸福的使者以生命和美麗的終結換取人世的祥和和幸福。同樣在肉體經受了巨大的痛苦和輪回后它們才能得以更美好的軀體得以重生。
    鳳凰涅磐,是一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
    傳說鳳凰涅磐,浴火重生,500年一次。每五百年,它就要背負著積累于人世間的所有不快和仇恨恩怨,投身于熊熊烈火中自焚,在烈火中新生,其羽更豐,其音更清,其神更髓,而且重生后它的法力會增大一倍。當鳳凰從火中再次振翅沖天時,它的燦爛光芒照亮的又豈止是我們的雙眼?鳳凰涅磐,是殘酷的美,更是希望的美。它的美和它的執著已是一種極至,一種令人神往的境界。它的重生,是建立在瀕死的境地上。也就是鳳凰必須經歷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驗,獲得重生,并在重生中達到升華,稱為“鳳凰涅磐”,以此典故寓意不畏痛苦、義無返顧、不斷追求、提升自我的執著精神。這已經成為一種可歌可泣的美麗傳說。其情景如飛蛾撲火般絢麗。
    鳳凰生像死一樣圣潔,死像生一樣燦爛。即使是傷痕,也會美麗得讓人嫉妒……
    鳳凰涅磐,不是死亡,而是永生......   
    輪回???多么美的詞語。輕輕呢喃間就道盡了無窮的愛與恨,生與死,破滅與新生,然后睜大無辜的雙眼觀望著靈魂的分裂信念...
    輪回,包涵著多少無奈又美麗的意味。不必在乎是否有三生石上的因緣,不必在乎死亡是否就是寂滅。只要有豐富的今生,無憂、無慮、無怨、無悔,那就該是幸福的。或者有挫折、有煩惱,但是我們走過去,天還是一樣的天,海還是一樣的海。更何況在今生,我們已經結緣,結下千絲萬縷的緣。縱然沒有轟轟烈烈,縱然沒有刻骨銘心,但我們原本平凡。縱然會有萬千感嘆,但今生的路還是要走完。
    我們注定了走向的是寂滅,輪回是無可選擇的注定,而緣卻是我們能把握的抉擇。我們已別無選擇,惟有把握今生,在今生里結緣,在今生里豐富,在今生里涅磐。

 

 

10、流年淌過古老寬闊的河床,宇宙間最吊詭、最神秘的邏輯在緩緩展開,環環相扣,有條不紊,南京是其中無比煊赫的節點。江流回旋,光陰的力感凝重;潮聲激蕩,歷史的足音跫然……

  “江山不管興亡事,一任斜陽伴客愁”,十朝古都的前塵往事紛至沓來,懷古幽思油然而生,漸漸有了前人吟哦歌詠的感慨與沉重,“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山色古今馀王氣,江流天地變秋聲。登臨授簡誰能賦,今古新亭一愴情”,“大江日夜向東流,聚義群雄又遠游。六代綺羅成舊夢,石頭城上月如鉤”……登高臺,倚欄桿,看長江,李白、劉禹錫、王安石、辛棄疾、王守仁、魯迅……前赴后繼地踐行著千年一貫的儀式。古圣先賢在這里凝眸,感歲月過往,嘆逝者如斯。敏銳的才思直入千年縱深,穿梭于大歷史的溝壑,在每一個細部縱橫馳騁。如炬的目光洞穿悠遠的時空,傳遞攝人心魄的偉力。

  朱雀橋、烏衣巷、桃葉渡、石頭城、臺城、鳳凰臺、雨花臺、明故宮、總統府……南京有的是懷古勝跡,讓人追憶,遐想,嘆息。他似乎總令人捉摸不透,時而“當時百萬戶,夾道起朱樓”,時而“亡國生春草,離宮沒古丘”,峰谷交替,盛衰輪回,興也勃焉,亡也忽焉。昔者唐人感懷六朝遺夢,發出了“曾伴浮云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的喟嘆。文人騷客一唱三嘆,口耳相傳,“六朝無限悲愁事”、“虎踞龍蟠何處是”……南京被貼上了亡國敗業傷心地的標簽。一句“莫說長江限南北,建康原是小朝廷”,更是把它定性為軟弱無力不思進取的偏安之所,黍蘺之悲枉作,新亭之淚空流。古典文化情境里的南京,總少不了末路悲歌的宿命,帶著哀怨,帶著悒郁,帶著千斛閑愁,無可奈何地坐視王基霸業隨江水東流……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4:13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4 民初思韻 - 傳奇時代,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