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本質即價值是什么,是價值論研究的邏輯起點,對構建科學的價值理論具有十分重要意義。近幾年來,關于價值本質的研究取得長足進展,達成一些共識,但也存有分歧。產生分歧的原因之一,是某些文章還未能很好地從唯物辯證法的高度,完整地闡明價值的辯證性質。本文試圖從矛盾對立統一的角度對價值的性質做點粗淺的分析。
一、價值是“屬性”與“關系”的辯證統一
當前學術界對價值本質的規定不下幾十種,影響最大的有兩種,即價值的屬性說和價值的關系說。
屬性說認為價值是一種屬性,屬于屬性的范疇。價值是價值客體固有的一種性質、功能、用途,無論主體的狀態如何以及對它的看法如何,都不會影響價值存在的質與量。這種觀點雖然堅持了價值的客觀性,卻忽視了價值的主觀性與相對性。
關系說認為價值不是事物固有的一種屬性,而是一種關系,屬于關系的范疇。這種觀點總的認為,價值是客體的性質、功能對主體生存和發展需要的滿足關系、效用關系,是客體運動變化與主體需要的接近、一致,表明物為人而存在。這種觀點的正確之處在于強調價值是主客體雙方互相影響互相作用的產物,并且指出主體是衡量價值的標準和確定價值的依據,離開了主體——人就無所謂什么價值。它的不足之處在于把價值簡單地規定為主客體的“關系”本身,把價值與關系等同起來,而沒有看到主客體之間存在著多種多樣的關系,價值僅僅是主客體之間的一種具體、特殊的關系。
屬性說與關系說在理論上的最大缺陷,是沒有把事物的屬性與主客體之間的互相作用的關系有機地結合起來加以考察,從而產生片面性。按照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觀點,屬性與關系是一個辯證統一體,兩者是不可分割的。屬性本身是關系中的屬性,關系是屬性之間的關系。一斤大米一幅油畫之所以有價值,一方面,這是因為其與主體——人的生理需求和審美需求發生聯系,另一方面,這是因為大米和油畫具有滿足人的生理需求和審美需求的屬性和功能。馬克思說“價值”這個普遍的概念是人們對待滿足他的需要的外界物的關系中產生的。〔1 〕“是人們利用的并表現了對人的需求的關系的物的屬性”,“表示物對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等的屬性”。〔2〕馬克思的這些觀點清楚表明, 價值作為屬性,并非客體本身單獨固有的東西,而是與在人的需求的關系中表現出來的,因此,價值作為屬性,本身就體現或隱含著關系,是關系中的屬性,或者說表現為屬性的關系。
二、價值是主客體的辯證統一
價值是主客體的辯證統一,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價值包含主體——人的因素。其一,價值具有主觀性的性質。價值作為人為滿足自身需要而對客體的一種判定選擇,屬于認識的范疇。價值總是與人的主觀偏好、情感、欲望、需求相聯系,同時也與人的觀點、思想、理論相聯系。因為人作出一個價值判定和選擇不僅僅依據個人的偏好、情緒等感情經驗的認識,重要的是依據已經建立起來的思想理論作出理性的抉擇。所以,價值中包含人的主觀性的因素。其二,在價值體系中,主體一人始終處在中心地位,人既是價值選擇的主體,價值評介的尺度,又是價值的最高體現。一切價值為人服務,一切價值中最高價值是人的價值。所以,價值問題本質上是人的問題,離開實踐中的現實的人,根本不存在價值問題。一方面,價值包含客體的因素。價值作為客體滿足主體的一種屬性,存在于客體之中。屬性及其客體是價值形成的自然基礎與物質前提,離開它,價值就先失去物質承担者。價值之所以不能離開客體,是因為客體具有滿足主體需要的屬性,價值的性質及量的大小,不是由主觀隨意決定的,而首先取決于客體及其屬性的狀況。人們不能脫離客體隨心所欲地創造價值,而只能在滿足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實踐活動中,從客體中發現和利用價值。
由于價值包含主客體雙方因素,從而使主客體在價值關系中統一起來。首先,主客體互相聯系,不可分割。離開主體的客體價值,即所謂價值客體是不存在的。同樣,離開客體的所謂主體價值,只能是一種虛無飄渺的主觀抽象物。其次,主客體互相區別。主體處在主導支配地位,客體處在被主導支配地位。最后,主客體的互相轉化。在實踐基礎上,主體見之于客體,主體發現利用客體的價值;客體的主體化,客體滿足于主體。如果割裂兩者的辯證關系,片面強調主體或客體的作用,就會產生形而上學的結論。如果無限夸大主體的作用,就會導致兩種錯誤觀點。其一,主觀唯心主義價值觀。把人的主觀需求、主觀想法強加于客體,并把人的思想作為價值評價的唯一尺度,認為價值是人的思想的產物,否定價值的客觀內容。其二,相對主義價值觀。認為價值既然是人的一種主觀認識,那么由于認識的差異性,有多少人就有多少價值觀,從而否定價值評價的客觀的統一的尺度。如果強調客體的作用,就會產生機械唯物主義的傾向,認為價值就是客體,否認主體在發現、利用客體價值中的主觀能動性。
三、價值是絕對性與相對性的辯證統一
價值的絕對性含義包括兩個方面。其一,價值具有客觀實在性。價值作為客體滿足主體需要的一種屬性,總是與客體相聯系。價值中包含著不以主體——人的意識為轉移的客觀內容,這些客觀內容是在實踐活動中不斷被補充和豐富,在人類實踐的一定領域和范圍內永遠不可被否定,這是無條件的,因而是絕對的。其二,社會發展程度相同或相近的不同民族對價值理論,特別是一些重大的價值理論具有相同或相似看法,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價值的形式雖然是主觀的,但其內容是客觀的,是由一定時代的社會歷史條件所制約的實踐活動所決定的。其三,從主體認識的本性和實踐的本性來看,人類為了更好地生存和發展,能夠不斷發現,利用客體中滿足人類需求的屬性,從而不斷豐富和發展價值,人類對價值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這一點也是無條件的,因而是絕對的。其四,實踐是價值發展的內在動力及其價值評價的根本標準。
價值的相對性含義指以下兩個方面。其一,價值關系中具有強烈的主體性,有無價值,價值大小,受到價值主體需求與價值評價水平的影響,因此,價值關系中難免帶有主體的主觀性、隨意性、片面性和相對性。其二,價值作為一種認識又屬于歷史范疇,它總是處在不斷的發展和豐富之中,總是受到一定的歷史條件和社會實踐的限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是相對的。
四、價值是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統一
把握價值是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統一應從以下兩方面加以理解。第一,哲學價值與具體價值。哲學意義上的價值抽象是最高抽象,它排除了具體價值中的不同點,對其共同點作出一個規定,這一規定就體現了價值的普遍性、共性與一般。哲學意義上的價值最初是從經濟學中商品的價值、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中抽象出來的,規定為客體滿足主體需求的一種屬性和關系。當然,這種抽象還不盡人意。筆者認為,現行的價值定義的缺陷之處,就是把價值僅僅規定為客體滿足主體需求的屬性與關系,沒有看到價值還具有主客體互相滿足需要的屬性與關系。這涉及到人的價值這一價值理論的最高問題。人本身既是主體又是客體,是唯一能把主客體統一于一身的最高存在。考察人的價值,除了人與自然界(物的客體)的關系以外,還有人以自身為客體,人以他人為客體,人以集體與社會為客體三種關系。在這三種關系中,價值就不僅僅表現了客體滿足主體的需要,而是表現為主客體的互相滿足,即人的自我滿足,人與人的互相滿足,人與集體、社會的互相滿足。在很多價值領域里,客體對主體的單向滿足不能構成價值,例如在經濟領域中,商品的價值是通過主客體的等價交換實現的,而等價交換得以實現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滿足主客體雙方的需求,單方面滿足不能實現商品的價值。具體價值是指特定領域中的價值。具體價值是研究特定領域中價值的不同特點,體現為價值的特殊性,個性,具體。總之,價值作為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統一,也具有對立統一關系。哲學價值深刻抽象,具體價值豐富多彩。兩者互相區別、聯系,并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化。
第二,價值的統一性與多樣性。價值的統一性是指人類對價值有共同的認同與追求,不同的民族、國家,在價值問題有相同或相似的看法。體現了價值的普遍性、共性。價值的多樣性是指不同的民族、國家由于其文化傳統、生活習俗、地緣條件的差異對價值問題又有些不盡相同的看法,體現了價值的特殊性、個性。由此可見,人類在價值認識中既有共識,又有差異,應該通過相互之間的交流、溝通來加深彼此之間對某些價值觀的理解。
注釋:
〔1〕《馬克思格斯全集》第19卷,406頁。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139頁。
學術交流哈爾濱92~94B1哲學原理袁辛奮19981998作者單位:哈爾濱理工大學 作者:學術交流哈爾濱92~94B1哲學原理袁辛奮19981998
網載 2013-09-10 21: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