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電教與小語“樂學”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湖北 張基廣)
  眾所周知,現代化電教手段具有形、聲、光、色等特點,它直觀、生動、形象,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小學語文課教學中,如何充分發揮電教的優勢,體現“樂學”教學的宗旨——讓學生樂意學習問題,筆者對電教與小學語文課的“樂學”相結合的途徑,進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電教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一種行為動機,是推動學生學習的直接動力。興趣的職能就是讓學生愛學習,把學習當作自己的愿望和需要。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宋朝朱熹認為:“教人未見興趣,必不樂學”。布魯納提出,學習的最好刺激就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夸美紐斯認為,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重要途徑之一。可見,興趣的力量是巨大的,誘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學得以成功的重要條件。教師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興趣因素和藝術魅力。運用電教手段,發揮電教媒體生動、形象、感染力強和多種感官參加活動等長處,就可以充分喚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由于學習興趣的產生要經過好奇——求知——愛好三個階段,因此,介入電教媒體時我們可從某一環節入手,逐步形成一條發展線索,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從而達到在樂中學,在樂中得。
  1.激發好奇心理
  好奇心理雖然在學生學習過程中不能保持學習興趣的持久,但好奇心理可以使學生的學習由低潮步入高潮,在導入課文和學生學習困惑之時,借助電教媒體,有助于學生思維由散亂至集中,由困惑至開朗。這是因為好奇心理下的媒體形象進入了學生相類想象的空間。如教學《詹天佑》一課時,教師導語是:“在1905年以前,中國還沒有一條中國人自己設計的鐵路,在帝國主義重重阻撓下,有一個人果斷的担負起修筑中國人自己設計的第一條鐵路的重担,他——就是詹天佑。他是怎樣修筑鐵路的呢?我們來看一段電視錄像。”此時,學生好奇心頓起。學習興趣自然產生。而教師選擇放映錄像,又為理解課文中的“開鑿隧道”、“人字形線路”等難點順利架橋鋪路。自始至終調動了學生的求知欲,在課文的學習中,學生思維始終跟著形象走。這就說明,學生在文字語言的學習過程中,始終有參照物,有想象的空間,有好奇心驅使下的語言信息捕促。
  2.激發求知心理
  運用電教媒體激發學生學習中的求知心理,對解決學習中的重難點,有事半功倍之效。例如:在講授《窮人》一課時,學生對人物的心理活動描寫感到乏味,但領會和學習作者通過心理描寫刻劃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又是本文教學的重難點。教與學之間產生了一種較大的“心理逆差”,學生的思維處于抑制狀態。這時,教師根據課文中桑娜的心理變化,設計了一張“桑娜心理波動圖像”投影,圖像畫得很象心電圖。投影片一映出,馬上引起學生的興趣,心理逆差發生了變化,抑制狀態轉為求知狀態。教師又結合投影問:圖像上幾個大的波峰分別表示桑娜的哪幾種心理狀態?進一步提出了分析桑娜心理活動的問題,學生都積極閱讀課文,爭先恐后地結合課文發表看法,求知欲望空前旺盛。學生的樂趣在于探索的興趣,也來源于成功,成功之后,探索之中,整個學習過程處于一種成功的愉悅之中,從而實現樂學的宗旨。
  3.激發愛好心理
  小學教材中有許多具有鑒賞價值的課文。教師要引導學生鑒賞文學作品,在鑒賞中培養孩子對語文學科的愛好。如:在《漁夫和金魚的故事》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先分組指派角色,分別充當漁夫、老太婆、金魚;接著播放這首詩的朗讀錄音。同時投影5張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幻燈片,使學生邊聽、邊看、邊想、邊體驗角色的語言、語態、語勢,體會神態、動作以及動作表達時的心理活動;再到課堂仿演出來;最后述說表演體會,互相啟發。這樣,學生在體驗之樂中把握了語言、情節和人物的各自特征。很多課文中表現的人和物,離學生的實際生活較遠,憑課文介紹和教師的分析只能給學生抽象的印象,運用電教媒體,激發學生愛好心理,給予體驗之樂,提供形象生動的參照物,就能使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得以培養,課雖盡而益無窮。
      二、電教創設課文情境
  關于情境,古人早有論述,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情以物遷,辭以情發”,清代學者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中說“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現代教育家葉圣陶更有“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的格言。情境教學是指依據教學內容和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征,創設教學需要的特定情境,有效、全面的完成語文教學任務的教學方法——它是語文“樂學”教學的基本方法之一。
  情境教學的基本特點是“形真”、“意遠”、“情深”。運用電教媒體進行教學,可以在形象的大小、遠近、虛實、動靜、繁簡、抽象與具體之間實現轉換,而且能突破時空限制,有利于實現其它教學媒體難以實現的“形真”;電化教學過程中的形、聲、色、光的運用與結合,能夠有效地渲染氣氛,制造氛圍,激發學習情感,導致“情深”,引起教師、學生與作者產生強烈的共鳴;情境教學中講求意境深遠,講求意象,而電化教學則有利于意境和意象的整體展現,以達到情境教學中的最佳境界。另外,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主體是六、七歲至十一、二歲的學生,他們的思維特征是以具體形象性思維為主,在情境教學中運用以具體形象為主要特征的電教媒體,能夠促進實現語言文字的形象間接性、兒童思維的具體形象性以及兒童理解與運用語言文字的抽象邏輯思維之間的轉換與過渡。
  如何運用電教手段,創造課文中的情境,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情感體驗,以實現小學語文課的“樂學”,其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運用圖像,再現情境
  運用圖像再現情境是電化教學創設情境的主要手段,它通過把語言文字中描寫的情境再現出來,使得內容具體化、形象化,符合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的特點。使小學生達到“樂學”。小語教材中記述了許多中外優秀人物、平民百姓,運用人物肖像片和時代背景片,可以形象再現人物的精神、氣質、感情和心理活動;小語教材課文主要是抒情文和記敘文,運用投影片,借助形象的畫面,豐富兒童的表象,推動形象思維的升華,比如,把《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中的幻想世界再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感受到幻想中的情景是幸福的,從而襯托出現實生活的冷酷悲慘;寫人的課文卻具有鮮明的形象性,通過人物語言行為的描寫,揭示人物的性格和品質,如《狼牙山五壯士》一課,運用兩張投影片“五壯士頂峰殲敵”、“五壯士英勇跳崖”就再現了當時激烈戰斗、英勇悲壯的情境,學生通過形象的感知,激發豐富的想象,深刻理解五壯士英勇悲壯的行為,領會其內在的心靈美。
  2.運用音響,渲染情境
  借助音響是渲染情境的理想手段。針對不同的課文,應當給予不同的音響處理,才會收到“樂學”的良好效果。如在講授《瀑布》一課時,學生對瀑布的聲音比較陌生,教師在教學中播放瀑布的聲音,制造較好的音響效果,同學們仿佛身臨其境,對“層層的浪涌上岸灘,疊疊的風吹過松林”充分感知,有的同學竟情不自禁地學起瀑布聲音來。
  3.運用言語,強化情境
  這里的言語特指文字投影片,電影、電視的字幕和播放的言語錄音。領袖或著名人物的手跡、格言警句,以及對課文有關的評價文字,這些都具有很大的權威性,也具有很大的教育作用,所以常常被用來強化情境教學。
      三、電教培養思維品質
  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是我校“樂學”教學的首要任務,也是語文學科“樂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借助電教手段,通過聲、形、光、色的作用,視聽結合,可以強化思維訓練,促使學生樂學,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1.培養思維的豐富性
  思維的豐富性,是指思維范圍的廣闊程度,具有思維廣度的學生,思考問題較全面,能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形式思考問題。小學生對知識信息的獲取大多依靠具體直覺形象。教學中運用電教手段,讓學生充分感知事物,在抽象的詞語和鮮明的表象之間建立起雙向聯系,以豐富思維的內容。如教學《八角樓上》一文,教師以課文中“每當……時候……”這一句式為背景,先后映示“清晨來到”、“夜幕降臨”、“戴上紅領巾”、“國旗升起”、“受到批評(或表揚)”等投影字幕,啟發學生進行廣泛的思考、造句,結果課堂氣氛活躍,好句迭出。
  2.培養思維的準確性
  思維的準確性,指思維的準確程度,一個思維準確的學生,往往能從紛繁中求簡,從比較中求真。學生在尋求知識的思維過程中,存在著急待消除的不確定認識。教師可運用電教手段,引導學生對課文字斟句酌,以培養思維的準確性。如:教學《精彩的馬戲》一文,低年級學生對“瞅”、“倒豎蜻蜓”等詞不能夠正確的認識和理解,也就為學生理解猴子的“玩皮”設置了障礙。這時,教師適時地投影猴子“瞅”的眼神特寫燈片,突出“瞅”是什么樣的神態;投影猴子“倒豎蜻蜓”的燈片。學生至此準確地理解了這兩個詞。在字、詞、句的教學中,運用投影、錄像等電教媒體,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思維的準確性。
  3.培養思維的創造性
  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活動,主要是憑借其對事物的豐富想象展開的。如果在教學中廣泛運用電教手段,借助音響畫面,為學生提供許多客觀事物的具體表現,有助于引導學生進行豐富的想象,進而鼓勵學生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識進行新的創造,使其創造性思維品質得以培養。如教學獨立閱讀課文《群鳥學藝》一文,教師采用“說悄悄話”的形式進行發展情節的創造性作文訓練。說前,讓學生聽配有多種鳥鳴的課文朗讀錄音,看群鳥學藝的活動投影片,并要求學生思考:哪些鳥因為有耐心又虛心而學到了本領?哪些鳥卻因沒耐心,怕苦受累而什么也沒學成?然后引導學生對群鳥兩種不同的學習態度,以《我和××鳥說悄悄話》為題,展開豐富的想象,進行由說到寫的創造性說寫訓練。為使學生有的放矢又言之有序,還用字幕映示了四個簡單思考題:贊美××?幫助××?希望××怎樣?為××說話?由于這一提示與直觀形象的感染,學生們很快打開了話匣子。象以上這樣的創造性訓練,教師可根據課文內容的需要和教學目的要求經常進行。此外,還可運用電教手段,進行諸如改寫、擴寫、縮寫、讀寫、聽字作文等多種形式的訓練,這些形式都有利于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品質。
  4.培養思維的深刻性
  思維的深刻性,指思維的深度。一個有思維深度的學生,往往能透過現象抓本質,能夠揭示事物的前因后果,掌握規律。在小語教材中,有一些蘊含著深刻哲理的課文,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隨著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深入,促使越來越多的教師把既要減輕負担又要提高教學質量,作為實施課堂教學的具體目標。而達到這一目標的關鍵是教師盡心竭力提高課堂40分鐘的教學效率。因為電教手段對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作用,越來越被更多的語文教師所青睞,用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的主體——學生愛學、樂學、會學。
  
  
  
中小學電教5長春19-22G39小學各科教學張基廣19961996 作者:中小學電教5長春19-22G39小學各科教學張基廣19961996

網載 2013-09-10 21:49:31

[新一篇] 談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

[舊一篇] 談著名回族史學家白壽彝先生對我國民族關系史研究的杰出貢獻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