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歷史課本中怎么看中國?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嫉惡如仇 從善如流
楊恒均微信號:yanghengjun2013

歡迎分享轉發

本文原載《環球》雜志



印度泰姬陵


印度課本中的兩個“中國觀”


在印度的學校課本里,與中國有關的內容大多出現在歷史和政治兩類教科書里。但非常有趣的是,在這兩種課本里,你看到的常常是兩個不同的中國觀。



中國人什么動物都吃。


中國人喜歡喝茶,有抽鴉片的習慣,但是現在有此惡習的人在逐漸減少。


中國人穿長衫和褲子。


中國人的生活方式非常簡單,但是語言非常復雜。


這是印度高三政治學課本《政治理論和實踐》關于中國的幾句話。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每個印度人對中國的印象都是如此,至少還沒有印度人知道我來自中國以后就問:“你抽不抽鴉片?”


這只是更為“刻板”地再現了印度普遍存在的對中國的刻板印象。


讓我們先來看看政治教科書里的中國。


“中國坐落在喜馬拉雅山以北,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中國。和印度一樣,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國家之一。歷史上,中國總是從印度獲益,印度文明讓中國人了解心靈和精神領域的知識,兩國也通過貿易加強了經濟聯系。”


這是《政治理論和實踐》中關于中國的第一段話。介紹中國的內容在這本書里只有兩頁,放在全書最后一個章節“印度與世界”里,是“印度與鄰國關系”的一小部分。


政治課本常常集中了一個國家當權的、主流的、有時則是偏頗或呆板的看法。比如,這本書就說,絕大多數的中國人是農民,他們的主要職業是種植大米和茶葉,其他職業包括捕魚和制陶,同時工業也逐步發展。



印度貧民火車運輸


兩個如此相似的鄰國,都是歷史悠久,人口眾多,目前又都在經濟起飛的階段,在歐美人眼里,但凡提到一個總要拿另一個來做比較。印度人對中國的感覺是相當復雜和微妙的,他們不全然把中國看作對手或敵人,卻也不能放開心胸地把中國當作朋友,這點在政治教科書的編寫上得到了體現。


課本里首先承認印度和中國有兩千年友好交往的歷史。“自公元前印度和中國就保持了非常良好的關系。兩個國家之間頻繁的陸路和海路貿易為平等交流創造了條件。”課本里提到了印度僧侶在公元前65年來到中國傳播佛教知識,也提到了眾多中國高僧不遠萬里前往印度取經,其中包括著名的法顯和玄奘,以及在20世紀初印度和中國關系融洽,印度大詩人泰戈爾曾訪問中國。


但是,相當大的篇幅則放在印度與中國自1950年以來的糾紛和矛盾,特別是1962年的邊境戰事。不過,印度教科書與中國對這段歷史的記錄完全不同。此外,印度對中國與巴基斯坦的關系也相當耿耿于懷,特別提到了1971年印巴戰爭時中國曾大力支援了巴基斯坦。


歷史課本:避不開的中國


與政治課本相比,歷史教科書里中國的內容更為詳細,論調顯得客觀和適當一些,對一個中國讀者而言也不無啟發。


“我們的課本里關于中國古代歷史的部分很少,但是在講述印度古代歷史的時候,不可避免地要提到中國,這是很有趣的,因為很多印度古代的歷史記錄都是根據中國人的記錄,比如玄奘的游記,”印度首都新德里泰戈爾國際學校的高中歷史老師薩羅吉說,“因此,我想每個學生應該都知道玄奘的故事。”


印度高中歷史教科書關于中國近現代史的部分則出人意料的仔細。11年級(相當于中國學校的高二)的歷史課教的是世界近現代史,和中國歷史教科書相似地以編年史的形式介紹19世紀到20世紀世界各國的重大事件,其中自然或多或少提到中國。


但特別的是,該教科書辟了一個專題“現代化之路”,介紹亞洲各國的現代化道路,其中“中國”的部分大約有10到11頁,介紹了清末的兩次鴉片戰爭、舊民主主義革命、中華民國的建立、抗日戰爭、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新中國建立、“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以及1978年以后的改革開放。


這部分課文開頭寫道:“中國的現代歷史始終圍繞著如何維護國家主權,結束外國殖民主義統治,爭取平等和發展。”


中印邊境的士兵


除了文字介紹以外,課本里也收錄了照片、地圖和表格等更加感性和形象化的內容。課本還開了一個小專欄介紹中國的科舉制度和“八股文”以及其負面影響。


對于一個中國人來說,這部分內容再熟悉不過,但是,印度人介紹的方式卻有新奇之處。比如,課本對比了中國和日本的現代化道路,分析了兩者的不同和各自的優缺點。書里說:“日本和中國的歷史顯示了不同的歷史條件使他們在建立獨立的現代國家時走上了多么不同的道路。日本成功地發揚了傳統使之適應新的時代,但是自上而下的現代化進程也導致了激進有侵略性的民族主義;而中國選擇的是放棄傳統,破舊立新。”


此外,課本里收錄了一些同時代人對中國的記錄資料,其中一個小專題叫“被歧視的人如何團結起來”,引用了上世紀30年代生活在上海的美國黑人爵士樂手巴克克萊頓的日記,從一個外來者的角度,來看當時中國人的處境,以及對外國殖民者的仇恨和反抗。


中國,在教科書外影響印度人


當了十幾年中學歷史老師的薩羅吉說:“和十年前相比,現在印度的中學歷史課本把更多的重點放到了亞洲部分,從前大部分介紹的是歐美的歷史,因此中國的內容也增加了。”


不過,她覺得,教科書并不是決定一個人對一個國家印象最有力的工具。“盡管教科書的確能夠幫助學生建立基本的世界觀,但是他們讀教科書更多還是為了考試,并沒有對此表現出非常大的興趣,一旦離開學校,未必會留下深刻的印象。”


學生們的反應從某種程度上證實了她的說法。


被問及當聽到“中國”這個詞的時候第一印象是什么,泰戈爾國際學校12年級的學生妮哈瑞卡說:“我首先聯想到的是‘龍’,很漂亮的一個圖騰,因為很多中國動作電影里面都會出現這個形象。”


她說,在她的印象里,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而且文化豐富多樣的地方。當然,令她印象深刻的還有中國人什么都吃。“你們吃青蛙和蛇,太令人吃驚了。我應該是聽爸媽說的,這個是在印度人當中非常普遍的傳說。”


她的同學德夫庫馬卡查利說:“我對中國的認識最主要的還是來自電視,CNN或BBC的國際新聞或者是國家地理頻道的節目,當然還有成龍的電影。在我看來,中國是未來的超級強國,現在的經濟發展很迅速。”




楊恒均 2015-08-23 08:48:29

[新一篇] 世界性難題:老婆老媽同時掉水里先救誰

[舊一篇] 楊恒均:“寬容”是打開政治死結的鑰匙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