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又一次的歷史輪回

>>>  深度觀察清末民初精神脈絡  >>> 簡體     傳統

 

從古至今,歷史總一再輪回。歷史上,朱元璋打老虎,連豺狼狗豹也一網打盡,讓整個政府幾乎陷入真空狀態;但嘉慶辦和珅卻沒有牽絲絆藤地拉扯一大票人下水。

從古至今,歷史上的例子確實多不勝數。以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來說,他在稱帝的同一年便滅了臧荼,第二年抓了韓信,隨后的犧牲品還包括當年曾經一起打下江山的戰友盧綰、彭越、英布等。

以清朝的康熙來說,他在8歲即位,但14歲才親政,兩年后便按捺不住,親手鏟除了權臣鰲拜。

明朝的崇禎,雖然歷史上的評價不高,但其實辦事速度很快,登基短短三個月后就干掉權傾一時的宦官魏忠賢。

至于清朝的嘉慶更是神速,老爸(太上皇乾隆)一駕崩,尸骨未寒,他立馬就辦了富可敵國的大貪官——和珅。

打老虎的戲碼,古今都有。至于這些位高權重的朝野大臣到底真是如此貪污腐敗、罪孽深重,還是整出戲根本就是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權術斗爭,局外人不容易看清楚。所謂成王敗寇,反正歷史向來都是勝者所寫,除非有人為敗者平反,否則這就是將來世人所相信的真相。

當皇帝是超高風險職業

新君上位后,幾乎毫不例外地鏟除朝中大臣,理由不難理解,說穿了無非就是為了鞏固政權。

皇帝是一種超高風險的職業,絕對不能失業,因為失業不僅沒了榮華富貴,就連自己的性命、甚至老婆孩子的性命也要賠上。亡國的皇帝下場都很悲慘,因此,只要對自己的權位稍有威脅,即使是曾經同生共死的兄弟,也不可能寬容對待。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的例子,比比皆是。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的可能是勾踐殺文種,后來的有劉邦殺韓信,朱元璋盡誅功臣。縱觀中國數千年歷史,恐怕只有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展現了高度的政治智慧,不用大開殺戒,僅僅一杯酒就釋了兵權。

特別是協助君王打下江山的將軍,威望甚至可能比君王還要大。曾經與將士們浴血沙場,共同進退,攻城掠地,所向披靡的大將軍,肯定擁有將士們的信任。即使撤了兵權,甚至是隨便安一個罪名把他發配到邊疆,很多君王還是會感到不安,担心他在軍隊中的影響力,隨時能夠號召其他人叛變造反。

韓信、岳飛、袁崇煥這幾位名將,都因為戰功過于彪炳,直接和間接威脅到皇帝的威信,最后下場慘烈。

至于鰲拜、魏忠賢與和珅這幾名大臣人,皇帝辦了他們就沒人同情, 反而還可能塑造“皇上英明”的高大形象。

特別是和珅,嘉慶皇帝從和珅家里抄出的銀兩足足多達8億兩,相等于清政府超過15年的稅收,不但平了民怨,對一班前朝老臣起著殺雞儆猴的作用,還馬上填飽國庫,解了許多燃眉之急。

從古至今,歷史總一再輪回。歷史上,朱元璋打老虎,連豺狼狗豹也一網打盡,讓整個政府幾乎陷入真空狀態;但嘉慶辦和珅卻沒有牽絲絆藤地拉扯一大票人下水。

每一個朝代在開國期間,為了穩定政權,往往會將一些疆土和權力分封給其他勢力。

以清朝來說,由于明末將領吳三桂、尚可喜和耿精忠協助滿洲人奪得天下,因此分別將云南、廣東和福建分封給他們。

漢朝的時候,劉邦也曾經為了換取穩定,與一些勢力合作,將一些國土以諸侯國的方式分封出去。由于劉邦隨后將所有非姓劉的諸侯王殲滅,因此后來只留下與他擁有血緣關系的宗親諸侯國。

諸侯國的領土一般相當大,而且位于人口眾多、經濟發達的地區。諸侯王在封國內,不但擁有統治權,能自行征收賦稅、鑄造錢幣,還擁有強大的武裝力量,能隨意調遣,儼然一個小國王。

在開國皇帝治理期間,這些諸侯國通常還會聽命于中央,但一旦隔了一兩代人,血緣關系疏遠了,中央就會逐漸喪失控制權。

為了把權力重新回歸到自己手中,無論古今,領導人似乎都無可避免地采用“削藩”的手段,將部分或者全部的分封權力收回。

手中的權力被收回,無論古今,都不會有人樂意接受。在現代,頂多是炒炒老板的魷魚,到別的地方另起爐灶,但在古代,很多時候卻都得把命拼了。

像康熙削藩,就逼得吳三桂、尚可喜和耿精忠造反。漢景帝削藩,則鬧出了七國之亂,吳國、楚國、趙國、濟南國、淄川國、膠西國、膠東國一起叛變。

明朝的建文皇帝削藩,甚至搞到自己被削掉。結果是叔叔朱棣起兵造反,當了永樂皇帝,而藩王出身的朱棣當了皇帝后,同樣著手削藩,并且將建文帝未完成的削藩大業完成了。

雖然領導人都知道,削藩是個危險活兒,但為了鞏固權力,最終還是會選擇這條路。

所謂富不過三代,帝王的傳承也一樣,往往走到第二、第三代就陷入瓶頸,唯有成功渡過這個關卡,才有可能順利過渡,奠下百年基業。

看似開倒車,但沒有多少人能夠逃脫一次又一次的歷史輪回。

 


綜合 2022-01-09 20:21:34

[新一篇] 薛適:八十歲的回憶(一)

[舊一篇] 站在改革已死之上的“民國當歸”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