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余秋雨的24小時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肖春江的博客

 

一、他像奧巴馬

玄奘有馬隊,李白有仆人,徐霞客有小書童,謝安有美女。余秋雨一個人,一個拉桿箱,沒有墨鏡保鏢簇擁,沒有穿開衩到大腿根的禮儀引路地到來。偌大北京T3,飄逸而至,總有事情讓人略有感慨。

 

關于余秋雨的傳說,不是神仙,就是江湖人等。傳說加想象,我揣摹他的言談舉止,把孔子、莊子、屈原、曹操、竹林七賢、杜甫、李白、蘇軾、王陽明、朱熹、顧炎武、李贄、洪邁、龔自珍、王國維、魯迅,甚至是羽扇綸巾諸葛亮的形象,一一投射到余秋雨的身上,“估計”他和誰更接近----這有利于通過“合并同類項”的方式進行接待。但一旦謀面,我自己莞爾了。

 

他更像奧巴馬。

 

奧巴馬不老態龍鐘,健康活力;滿臉笑容,于人謙謙;口若懸河,縱橫世事;重要的是,作為一個領軍人物,他挽起袖子,并自然而然地用挽起袖子的方式,在廟堂和草地上,說change;同時為一個小學生寫請假條。世上存在健康的言行自然而然的巔峰人物。第一印象,余秋雨如是。

 

二、的確有水平

此次陪同,是因余秋雨應承德市政府之邀,參加 “文化遺產與文化繁榮——避暑山莊文化研究與傳播峰會”。25年前,余秋雨《一個王朝的背景》,令承德念念不忘,以誠相邀。三天兩頭給清華EMBA講課的石述思,在余秋雨之后演講。他的開場白就是“人生最可怕的事情,就是在余秋雨大師后面演講,人都跑了一半了,這對我來說是一個特殊的鍛煉。”這說明無論是普通的聽眾,還是當代活躍的知識分子,都對余秋雨認可。石述思盡管不完全是 “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但也是一個非常有見地非常有品味非常敢說話的公共知識分子。他如果覺得余秋雨可以,有說服力。

	  
	

	

余秋雨的演講既有詩意,又是現實對歷史的應對和應用。他說“康熙把避暑山莊的山光水色交給整個中國歷史,在承德,給中國的歷史打開了一個很大的窗口,同時開拓了中國歷史生態空間。避暑山莊的興建,以宏觀生態史替代了宮廷興旺史,讓中國的山水,中國的生態,一下子走向一種少有的健康,也使承德交給所有游客一個健全的中國史觀:中國歷史曾經健康過。”

	  
	

	

他說,不要總說少數民族統治不好。有好的,在承德說這話,是有底氣的。他說,不要讓美國人總是通過看我們的電視劇得出中國皇家文化就是宮廷興旺史、宮廷陰謀史的結論。避暑山莊證明,中國的皇帝,從身體到身智,都有健康的。這是多么好玩兒、又多么動人的論述。這是我見到的對承德避暑山莊最富創新意義的定義和當代功能解讀。當然,由此,我也問過他對“張藝謀《紅高梁》以國人之丑媚洋人之臉”的看法,他的態度非常明確,支持張。

	

 

三、長者之風

我應該在此改一下對余秋雨的稱呼。當下,先生、師傅讓位,“老師”這個詞兒現在性價比最高。同時,余秋雨說過,他不喜歡把ABC領導,親切地叫成BC領導。因為這除了太偽,就是自我意淫。人與人之間的吸引力,只有A4打印紙的質量那么大,搞那么親熱做嘛?

那我就稱余秋雨為余老師吧。

在避暑山莊,我住余老師的隔壁。“君住長江頭(上海是尾,呵呵),我住長江尾”,現在是鄰居,讓我想起“人,詩意地安居”這句話。因此,我沒有夜深人靜鑿壁求光,這太破壞意境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住之。如今之之,又是在中國最大的皇家園林避暑山莊,在據說擁有一千多種花草樹木,夜間抬頭繁星,滿嗅丁香;晨起布谷引吭、綠野仙蹤的萬樹園,真是enjoy myself!

 

是一壁之鄰,不是一墻之隔。在我“確認”了余老師不是危襟正坐(比“和藹可親”貼切)后,我不會錯失良機,不恥上問。除了請教,求證,還有天然的動機,想聽聽“大家”對某問題的看法。既然余老師說說話就把鞋子脫掉雙腿一挽像個女模特地斜坐我身邊,既然余老師放棄大餐拉著我偷跑出來一人一碗面條地午餐,我也就沒有包袱地 “忘我”了。

 

和余老師交談,我不承認我是無知者無畏,但余老師可以這么想。因為我多少有點違背孔子一系列“非禮勿N”的主張。大禮不辭小讓吧,大人不見小人怪。當然,我也不可能是近則不遜。聊了很多。天上地下,前世今生,沒有計劃,漫游。應該談了100多個話題。有馬蘭拉面,楊振寧的愛情,李白為何對老杜不熱情,四十更惑,懷柔的英譯笑話,長城新測無趣,央視的青歌賽還搞不搞,趙本山上不上春晚,周立波是否適合北方水土,韓寒如何,人是鯊魚變的,愛情為什么喜歡發生在有水的地方,讀完40頁張愛玲會瘋,等等,當然更多是關于文化、政治、教育等的“嚴肅”話題。真可以成為一本很好的書。叫“余秋雨看人類”?

 

這是一種完全自由放松下的余秋雨話語,甚至面對很多敏感的話題,余老師也是不加思索地直言。他點評了眾多人、事。這些言論,放在當下媒體環境,絕對都是爆炸性的。你想象不到,只有我聽到了。我是保密局的,盡管民主可能比和諧更好,我還是選擇和諧,不告訴任何人。余老師真是一個有“長者風”的可愛的之士:連這么沒勁兒的事兒,他都搭理你,和你娓娓,像是促膝。夫復何言?

 

余老師說起他小時沒錢也要借錢買單的往事,稱最欣賞這“長者風”。我有溫潤如玉的感覺。所以和余老師聊天,是“梨花院落融融月,柳絮荷塘淡淡風”。詩人韓東說他登上大雁塔,發現關于大雁塔的歌頌,全是忽悠。我見余老師,卻不是這個感覺。怪誰呢,怪大雁塔沒有泰山高?

 

四、明白人

余老師是一個優雅的智者。智者是什么,是能把聰明用優雅的方式表現到位的人。中國當代文人,終于出了一個優雅形象的典范。文章信口雌黃易,思想錐心坦白難。完整的知識和具體的實踐,以及健全的人格和體格,形成了優雅。中國的文人,不狂即狷,不獨即偽,不偏即庸,不媚即憤,不怨即哀,給人的形象,都是智商和情商不平衡,在某些方面提不起褲子。綜合人格難以保證品質。

 

這是一個焦慮代替羞恥的時代。余老師多次說,一定要難得糊涂。長者之風和難得糊涂,在心態的確立上,是相同的。我的理解,向俗點說,在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敏銳創新的思想見解以及暢銷書著作等身----不是簡單著作等身的后面,余老師是一個想明白、活明白了的人。活明白了,才能做到余老師不喜歡的8字北京精神。余老師不上網,不用手機。這是難得糊涂實例。所以他才有莊子從容的“逍遙游”。我不為長者諱,余老師是一個德智體美育全面發展的人。可以肯定地說,即使現在世界再浮躁,“高帥富”仍然比不上德智體。

 

有人說余老師是“偽人”。我的近距離觀察,不是。他是一個率性的人。他的言談,特別是臺下,顯示人性本質的時刻,他直截了當,坦誠有加。小人常戚戚,君子坦蕩蕩。看不出來,他有一點戚戚。他喜歡王陽明,他內心深處,仍是典型的中國文人古典情懷。但不同的是,他對人性、人生有了最通透的體察:有順其自然的自信,也當然有不和爾等一般見識的會心。這樣,才不裝神弄鬼,才不架子哄哄。余秋雨,被神化過,但不是神仙,只是一個觀世音的人。

 

五、 現場抵達

余老師讓人明白,真正的獨到的正經的文化,仍然有強大的市場力量。正經的作品,也能既符合市場經濟,又進行深刻的人文關懷。不一定非得怪力亂神。這才是與時俱進的文化和文人。不過,說起《盜墓者筆記》,余老師雖說沒看過,卻不排斥這種有想像力的東東。

我問了余老師的寫作方式和寫作效率。他說他是純手寫。順口又說“純手寫”可以成為推廣他的著作的一個賣點。他是一個高產的作家,但他自認為寫作效率并不高。能保證高產的原因,是積累。“過日子就是一種積累”。不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余老師說他最大的風格,就是文章是現場抵達和靜夜沉思的產物。學者必須抵達現場,才能有對文化、歷史的同感、同情;所以才有眉清目秀的探索發現的新知,和不畏風吹雨打的時代立場和担當。李白也抵達現場,但他靜夜用在了思鄉和對影成三人之中,所以盡管有好東西,但他活得很累。

 

余老師喜歡北京,居大于鬧市。我說大隱于市,他否;說是為了方便朋友。但劉禹錫的“斯是陋室”破了。陋巷、簞食、瓢飲就更過時了。他的拉桿箱,是“新秀麗”牌的,他知道。這個牌子太適合了,聽上去就有旅行的味道和講學帶來的歡樂。文化苦旅,破了。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一切的一切,最后文本說話。但大師之派,君臨天下,不是在書里,不是在碑文里,不是在日常生活中。只有在演講臺上,他才是。一句話,王國維說的,境界到了。

 

 

 


肖春江 2012-06-21 00:31:33

[新一篇] 祝成科技李建忠:我的互聯網信仰

[舊一篇] 我所理解的生活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