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福潮:《書海泛舟記》通史難作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通史難作
    南方周末    2004-12-23 15:14:40

  ■書海泛舟記
  □范福潮

  少時讀書,父親不讓我讀《資治通鑒》和《通鑒紀事本末》之類的編年“通史”,他說:“史不必通,知一國事是一國事,知一朝事是一朝事,《通鑒》對史書任意刪削,剪裁失當之處比比皆是,此等編年紀事流水賬,最是誤人。章實齋認為《通鑒》為史最粗,而《紀事本末》又為《通鑒》之奴仆,此類不足為史學,只可為史纂、史鈔。通史難作,讀又無益,可嘆后人不悟。”
  我讀的第一部近代史學家寫的通史是周谷城先生的《中國通史》,繼而讀錢穆先生的《國史大綱》和翦伯贊先生的《中國史綱要》,均有受益;待讀郭沫若先生的《中國史綱》和范文瀾先生的《中國通史簡編》時,味同嚼蠟。成年后,遍讀史籍,博采眾長,已知鑒別品賞,輕易不翻通史。偶在書店翻閱近年新編通史,冗長沉悶,說教連篇,欲向讀者灌輸的觀念太多,不忍卒讀。再見“通史”,惟恐避之不及。
  近日查閱歷史書目,見自民國至今九十二年間,大陸和臺灣出版的中國通史不下百種,這還未計算港澳地區和海外出版的漢語版通史,也不包括日本及外國史學家編寫的外文版中國通史。有些“豪華版”通史洋洋十巨冊,最新的版本竟從“原始社會”一直編到公元1999年,真是“通”得可以。有位書商想編一部通史,找了十幾位“史學家”分工編纂,竟找到了我的一位寫小說的朋友頭上。他笑道:如此編史,真是兒戲。
  通史難作,難在何處?一者,史料浩如煙海,去偽存真不易,相互矛盾的史料又多,不同的觀點,都可以引用到相宜的史料為證,這樣,先入為主的觀念極易影響客觀公正的結論。二者,中國歷史悠遠,不算傳說時代,有年可記之史自周共和元年至今即有2844年,一年寫一千字,就能寫284萬字,卷帙浩繁,力有不逮。三者,“通”字作祟,想寫的方面太多,舉凡歷國歷朝的政治、經濟、軍事制度、工農商業、對外關系、文化、思想、學術等,都想面面俱到,作者不可能是各方面的專家,因此常常顧此失彼,蜻蜓點水,淺嘗輒止,泛泛而談,了無深意。四者,結構呆板,語言枯燥,觀念堆砌,不忍卒讀。五者,大多因襲成論,鮮有獨家見識,十部一面,冗長乏味,貌似佳肴,實是雜燴……總而言之,難就難在做通家不易,有膽、有識、有文采的通家太少。
  其實,史不必通,刪繁就簡,提要鉤玄,能把一國、一朝或是一件史事寫好,寫出真知灼見,已是功德無量了。近代諸多史家,既無乾嘉學者的考據功底,又無歐美歷史學家謹嚴獨立的治學精神,好大喜功,以作通史為衡量其學術水準的標志,實在害人害己。想起錢穆先生“通史大業,殊不敢輕率為之”的感嘆,確是諍言。(二四)
 


范福潮 2013-08-20 14:07:11

[新一篇] 范福潮:《書海泛舟記》賣菜

[舊一篇] 范福潮:《書海泛舟記》有錯即改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