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鎮題材創作與中國現代小說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中圖分類號:I20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854X(2003)11-0104-05
        一、小城鎮:現代小說重要的題材類型
    中國現代文學中,有一大批以小城鎮生活為題材的小說。這里的“小城鎮”特指19世 紀末20世紀上半葉介于現代大中城市和鄉村之間的小城小鎮。這些小城鎮大多是縣府、 鄉所的所在地,或直接從鄉村貿易中心發展而來,少數則是古代封邑、驛站和軍事駐地 的遺址,是我國沿襲兩千多年的建制縣域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明、清以來,小 城鎮數量巨增,人口數量幾乎占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一,在近代社會結構中占有十分重要 的位置(注:參見丁長清、慈鴻飛《中國農業現代化之路——近代中國農業結構、商品 經濟與社會市場》,商務印書館2000年版,第355-357頁。)。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 現代工業化進程的迅猛發展,中國沿襲數千年的一元化農業體制快速地瓦解,在現代意 義上的“城”、“鄉”概念明晰化的過程中,地處“村之首,城之尾”(注:吳祥鈞、 徐大偉:《小城鎮經濟管理》,中國經濟出版社1989年版,第2頁。)的小城鎮也被賦予 了某種新的內涵,成為一種介于城市和鄉村之間、亦城亦鄉的橋梁性的社會區域。
    由于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魯迅、郭沫若、茅盾、郁達夫、廢名、沈從文、蕭紅、駱 賓基、何其芳、師陀、施蟄存等絕大多數中國現代作家皆出生于小城小鎮,在小城鎮度 過了童年、少年乃至部分中、青年時代。現代作家與小城鎮普遍的血緣和地緣關系,不 僅使小城鎮意識成為影響新文學的一個重要因素(注:梅欒杰:《小城鎮意識與中國新 文學作家》,《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7年第2期。),更重要的是將小城鎮題材帶 入小說創作之中,使之成為現代小說創作最重要、最獨特的表現對象之一。“五四”時 期,以魯迅和葉圣陶為代表的新文學創始人率先開辟了小城鎮題材創作領域。前者將20 世紀初江浙小城小鎮的社會生活最早引入新文學的殿堂,后者則以小城鎮為背景,集中 展示中小學教員的灰色人生,開拓小城鎮小知識分子題材領域。三四十年代,不同流派 、不同風格的作家皆致力于小城鎮題材的創作,出現了師陀的中原小城系列、蕭紅的東 北小城系列、沙汀的川西北鄉鎮系列、沈從文的湘西小城鎮系列、茅盾和施蟄存的江浙 市鎮系列、張天翼的東南小城鎮系列、駱賓基的塞外小城系列等。其中,魯迅的《孔乙 己》、《藥》、《孤獨者》,葉圣陶的《潘先生在難中》、《倪煥之》,沙汀的《在其 香居茶館里》、《淘金記》、《困獸記》,師陀的《果園城記》,蕭紅的《呼蘭河傳》 、《小城三月》,沈從文的《邊城》,施蟄存的《上元燈》集,茅盾的《林家鋪子》、 《霜葉紅似二月花》,柔石的《二月》,張天翼的《清明時節》等代表了小城鎮小說、 乃至整個現代小說的最高成就。小城鎮小說數量之多、總體的藝術成就之高,在中外文 學史中是十分罕見的。這一現象本身就是現代小說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特色。現代文學諸 多特殊的藝術意味即在其中。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現代作家多有著較明顯的小城鎮題材意識。上述大多數作品中, “小城鎮”往往是一個被強調了的敘述背景。沈從文曾在《小說習作選·代序》中明確 表示,《邊城》是“以一個小城小市幾個愚夫愚子的哀樂,為人類的‘愛’字作一度恰 如其分的說明”。《長河》則有意“用辰河流域一個小小的水碼頭作背景,就我所熟習 的人事作題材,來寫寫這個地方一些平凡人物生活上的‘常’與‘變’,以及兩相乘除 中所有的哀樂”(注:沈從文:《長河·題記》,《沈從文小說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 982年版,第339、339頁。)。在《某鎮記事》(沙汀)、《果園城記》《百順街》(師陀) 、《呼蘭河傳》《小城三月》(蕭紅)等作品中,小城鎮甚至不再只是人物活動的背景, 且成為小說敘事的主體;《倪煥之》、《二月》、《春陽》(施蟄存)、《長河》等作品 則以或隱或現的都市或鄉村背景,突現小城鎮敘述話語,并將這一意識具象地展示在小 說的結構之中。小城鎮題材意識最強烈的顯然還是師陀、沙汀和茅盾。師陀在《果園城 記》中精心地描寫了一個能夠代表“中國一切小城”的果園城,以小城為小說的主人公 ,并試圖寫出它的“生命”、“性格”、“思想”、“見地”、“情感”和“壽命”( 注:師陀:《果園城記·序》,《果園城記》,上海出版公司1946年版,第2頁。)。沙 汀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一位“專注地描寫中國宗法鄉鎮社會,并以此為自己全部藝術生 命”(注:吳福輝:《鄉鎮小說·序》,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年版,第2、3頁。)的作家 ,小城鎮在他的作品中不是一個混同于都市或鄉村的、可有可無的敘述背景,而是有著 明顯的區域特征。文學家兼社會學家的茅盾在關注都市和鄉村的同時,十分重視市鎮在 社會歷史結構和文學表現中的重要地位。早在30年代初《子夜》創作時期,茅盾即有意 構建一部由都市到鄉村的宏大的交響曲,原計劃在“都市生活的描寫”之外,同時展示 “農村的經濟情形”和“市鎮人復雜的意識形態”,認為后者“決不像某一般人所想象 那樣單純”(注:茅盾:《子夜·跋》,《中國新文學大系》(1927—1937)第8集,上海 文藝出版社1984年版,第777頁。)。從30年代中期至40年代初,他連續創作的短篇《林 家鋪子》、《賽會》、《小巫》、《當鋪》,中篇《多角關系》、《動搖》,長篇《霜 葉紅似二月花》等作品,皆以江南市鎮生活為題材,展示市鎮豐富獨特的政治、經濟和 文化狀況。小城鎮題材意識在茅盾的創作中,還突出地表現為對小城鎮小說人物類型和 人物內涵的認識和把握。他曾呼吁加強市鎮“小商人”形象描寫(注:茅盾:《大革命 前后》,《茅盾自傳》,江蘇文藝出版社1996年版,第198、199頁。),認為市鎮小商 人與都市小商人的性格和命運有著明顯的差異(注:茅盾:《故鄉雜記》,《茅盾全集 》第11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版,第110、110頁。)。實踐創作中也有意識地從小 城鎮這一特定的社會環境中去把握人物的性格內涵(注:茅盾:《大革命前后》,《茅 盾自傳》,江蘇文藝出版社1996年版,第194頁。)。
        二、小城鎮題材創作獨特的文學價值
    第一,小城鎮題材創作以小城小鎮特有的人情風貌和社會生活,展示了色彩斑斕的小 城鎮風情。小城鎮地處大中城市和鄉村的交融地帶,獨特的社會形態使之呈現出別樣的 人情風貌。相對于鄉村靜謐的田園、茅舍,小城鎮的茶館酒肆和車水馬龍使之顯得繁華 ;相對于都市終日燈紅酒綠的咖啡廳、舞廳、電影院、跑馬場、特別快車、摩天大樓, 小城鎮又顯得古樸沉寂。喧鬧與沉寂、古樸與單調交織成20世紀上半葉中國小城鎮獨特 的社會風貌。在現代作家筆下,主要表現為以下三種形態:一是封閉、保守、落后的內 陸小城鎮。這類城鎮在20世紀上半葉中國社會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沙汀、李jié@ ①人筆下的四川鄉鎮、師陀的中原小城、蕭紅的東北小城、張天翼作品中的東南小城鎮等均屬此類。二是相對開放的江南小城鎮。最具代表性的是茅盾、施蟄存筆下處于動蕩 分解之中的江浙小城鎮。這些小城鎮或者近鄰于上海等大都市,或者地處海岸,雖然整 體上仍受制于封建專制,但已開始受到外來工業文明的沖擊,較明顯地浸染了現代工商 氣息,同時也保留了江南小城鎮特有的典雅秀麗、溫婉多情的文化韻味。三是關外邊陲 與化外之地的小城鎮。以駱賓基的塞外邊陲小城和沈從文的湘西小城鎮為代表。前者展 示了關外嚴峻、蒼涼的生存環境和粗獷、駁雜的民族風情,后者描繪了質樸的民族遺風 中自然的生命形式和古樸奇異的風俗人情。相對于前兩種類型,遙遠的邊陲與化外之地 的小城鎮獨具奇特、神秘的民俗色彩和古樸自然的人情、人性。
    第二,小城鎮題材創作為現代小說人物畫廊提供了獨特的人物系列。一是包括官僚衙 役、地主豪紳,以及各種地方勢力代表人物在內的基層社會統治者形象。相對于以工商 業為主體的大中城市,行政是小城鎮最重要的社會功能,其住戶“主要是地主大戶和服 務于他們的各種小人物”,有些商業性集鎮的居民也主要是“地主和退休官僚”(注: 費孝通:《論小城鎮及其他》,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3頁。)。小城鎮因而成 為基層社會管理者及其幕僚的聚居地,是他們爭權奪利的角斗場。集中勾勒這一人物系 列的是師陀、沙汀和張天翼。師陀的小說在軍閥、地痞、惡棍等形象的描寫之外,著力 勾勒了文化積淀深厚的中原小城鎮里以胡鳳梧、劉卓然為代表的世家子弟人物系列,展 示他們腐化墮落的生命歷程。沙汀的小說集中刻畫了川西北基層社會的群丑圖,在描寫 代理縣長、鄉長、商會會長、團總等地方官僚的同時,側重刻畫了聯保主任、袍哥、舵 把子等“土著”人物,展示他們的橫行無忌、巧取豪奪和交替沉浮。張天翼的東南小城 鎮小說致力于鄉紳和政客,尤其是小官僚形象的塑造。小城鎮小說以大量的鄉土社會基 層統治者的形象表現了封建基層政權的卑劣兇險,暴露封建專制社會最黑暗、最丑惡的 一角,揭示宗法體制的罪惡及其崩潰、滅亡的必然命運。二是以傳統小商人為代表、獨 具宗法色彩的市井人物。20世紀上半葉以“官—民”為結構模式的中國小城鎮是一個特 殊的社區,官僚豪紳之外,主要居民是一群特殊的市井人物。他們既不屬于農民,也不 是現代意義上的城市居民,其身份多為手工業者、各種店鋪和小作坊的經營者及雇傭者 。傳統的農本意識、小城鎮與鄉村在地域等方面的諸多關聯,使他們與土地依然有著密 切的聯系,但他們基本上已不再從事農耕,主要以小商品交換或消費服務為生。這些市 井人物一方面初步告別了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一方面則囿于傳統經濟體制,基本上仍 處于半封閉的社會狀態。小說通常以街頭的“看客”、茶館酒肆里的主顧和各種民俗活 動的參與者等群體形象展示這一帶有鮮明共性色彩的市井階層,從小城鎮千篇一律的生 活內容、程式化的日常圖式,沉滯而散漫的生活節奏中,描寫其普遍的生活方式、思維 方式、情感方式和人生形式。有別于一般意義上的貪圖小利、狹隘自私、空虛無聊、縱 情縱欲的都市市民,20世紀上半葉中國小城鎮市井人物更顯示出生活的沉寂、散漫和精 神上的麻木、愚黯,具有濃郁的宗法色彩。以經貿為主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使小商人成 為小城鎮普通居民的代表。20世紀的小城鎮商人是農業文明而非工業文明的產物。相對 于都市小商人,其商業命運更直接地受到鄉村經濟的牽制,也更多地受制于地方權勢, 宗法社會的人際關系在其商貿活動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小商人是師陀、李jié @①人、駱賓基等小城鎮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之一,而最集中地塑造這一人物形象的 是茅盾。茅盾的小城鎮小說系列,以林老板(《林家鋪子》)、唐子嘉(《多角關系》)、 王伯申(《霜葉紅似二月花》)等為代表,成功地塑造了精明能干的城鎮小商人形象。小 城鎮小商人是20世紀上半葉中國城鄉經濟破敗的犧牲品和見證人,是“時代轉變中的不 幸者”(注:茅盾:《故鄉雜記》,《茅盾全集》第11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版, 第110、110頁。),具有特殊的社會意義,卻幾乎為文學所忽視,茅盾曾慨嘆其為“怪 現象”(注:茅盾:《大革命前后》,《茅盾自傳》,江蘇文藝出版社1996年版,第198 、199頁。)。小城鎮小說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這一不足。三是困守在宗法體制內、以中 小學教員為主的小知識分子形象。20世紀初期,隨著科舉制度的廢除,大量的知識分子 為求學或謀生云集于都市。現代文明背景下的知識分子形象也隨之成為都市題材的熱門 話題。與此同時,滯留或徘徊在小城小鎮里的知識分子也受到了部分作家的關注。新文 學發軔之初,魯迅、葉紹鈞、許欽文等人將這一類人物形象與都市中的知識分子同時引 進新文學的殿堂。此后,師陀、沙汀、施蟄存、茅盾、張天翼、柔石、陳瘦竹等皆致力 于小城鎮知識分子形象的塑造。小城鎮知識分子是一支身處特殊時代特殊區域內、成員 極其復雜的隊伍。小城鎮小說重點關注的是一群出生于20世紀初期、在新式學堂中接受 初等乃至中等教育的青年知識分子。由于教育條件的限制、尤其是身處的社會文化環境 的差異,這些小城鎮青年知識分子在整體上明顯地區別于都市知識者,即作為一個外來 文明的早期接受者格外復雜的文化心理結構,及其遭受的來自傳統宗法體制的巨大的威 壓。精神突圍(突破根植于自我意識和生存環境中的舊的文化重圍)是轉型時期小城鎮小 知識分子獨特的生存狀態。他們或者如倪煥之(《倪煥之》)、田濤(《困獸記》)、張恂 如(《霜葉紅似二月花》),在孤獨、苦悶中躁動不安,作困獸之斗;或者如黃和光(《 霜葉紅似二月花》)、葛天民(《果園城記》)、賀文龍(《果園城記》),在精神的虐殺 或物質生活的困頓中,從理想之士淪為庸人;或者如油三妹(《果園城記》)、吳媚(《 困獸記》)在絕望中自戕。現代作家以這些代表著新生意識的青年人的精神突圍和悲劇 性的生命遭際,展示出20世紀上半葉中國小城鎮現代意識的萌發,以及這一意識在陰霾 四合的宗法社會里所遭受的強大的阻力。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青年知識分子絕大多數是 中小學教員。20世紀上半葉,隨著科舉制度的廢除,新式學校在全國興起。縣城和鄉鎮 廣泛開設了中小學校,接納了大量初步接受了現代文明教育的小知識分子(注:有關資 料表明,20世紀初至三四十年代,全國高等院校集中于各省會及以北京、上海為代表的 大型都市,中、小學校則從城市到鄉鎮,遍布全國。各鄉鎮、市鎮皆創辦中心小學,縣 城設有中學和簡易師范學校,是地方中小學校師資力量的主要來源地。)。他們不僅是 特定時代小城鎮區域內現代文明最早的接受者、趨同者,也是現代文明的傳播者,其精 神狀態和人生遭際在小城鎮知識分子中具有極大的代表性。中小學教員的集中刻畫,不 僅從一個特定的角度展示了小城鎮知識分子的群體面貌,客觀上也將中小學教員引入文 學領域,并使之作為一種特殊的人物類型突現于新文學的人物畫廊。
    第三,小城鎮題材創作生動地展示了近現代鄉土中國在異質文明沖擊下的特殊狀態, 形象地演繹了宗法社會的初步蛻變史,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價值。小城鎮獨特的社會屬 性和文化形態,尤其是它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上半葉中國社會轉型過程中的特殊地位, 使之成為近現代社會“常”與“變”的歷史鏡像。小城鎮題材創作以斑斕的城鎮風情和 豐富的藝術形象,客觀地描寫了這一獨特的社會區域在20世紀上半葉的歷史文化風貌。 《果園城記》有意從小城的歷史中截取“從清末到民國25年”這一段,試圖寫出它的“ 像一個活的人”一樣的生命歷史(注:師陀:《果園城記·新版后記》,《果園城記》 ,上海新文藝出版社1958年版,第421頁。)。《死水微瀾》以義和團運動為時代遠景, 展示成都郊外回天鎮袍哥勢力和洋教勢力的消長,并以鄧幺姑等人的命運沉浮,從風俗 文化層面透露出時代變遷的萌動狀態,與稍后的《暴風雨前》、《大波》構成著名的“ 大河小說”系列,演繹四川社會自甲午戰爭到辛亥革命的思潮演進和政治風云,被譽為 “小說的近代史”、“近代《華陽國志》”(注:郭沫若:《中國左拉之待望》,1937 年7月《中國文藝》第1卷第2期。)。茅盾的《霜葉紅似二月花》以“江南小城各種人事 風貌的變遷,展示從‘五四’到1927這一時期的政治、社會、思想的大變動”(注:茅 盾:《霜葉紅似二月花·新版后記》,《茅盾全集》第6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版 ,第250頁。)。沈從文的《邊城》、《長河》擬以過去與現在的“對照”,展示在都市 文明沖擊下的宗法社會“變化中墮落”(注:沈從文:《長河·題記》,《沈從文小說 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版,第339、339頁。)的歷史面貌。其他作品或如《倪煥 之》以個人命運的變遷折射時代思潮的跌宕,或如《呼蘭河傳》以老中國兒女世代不變 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狀態刻寫常態下的歷史面貌。
    相對同一時期的都市和鄉村題材創作,小城鎮小說勾勒的是一部獨特的中國社會的初 期蛻變史。20世紀上半葉,除了不斷進入現代化軌道的大中城市和極少數浸染了異質文 明的沿海鄉村,小城鎮是展現工業文明艱難進程的主要區域之一。現代小城鎮小說的大 量出現,充分表現了現代文明對古老的宗法社會的影響和沖擊、強大的封建宗法勢力對 現代文明的回應與阻擊,以及“兩相乘除”中古老中國社會的“常”與“變”,展現出 近現代中國社會初步蛻變的某些身影與足跡,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文學創作在該題材范 圍內的缺憾。
        三、“小城鎮題材”與中國現代小說研究
    區域性分類是中國現代小說題材類別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由此,現代小說在人物、 文體和風格等類別之外,有“都市/城市文學”與“農村題材創作”之別。在這一普遍 性的研究框架中,小城鎮卻一直處于相對模糊、混亂的狀態。大多數研究者將其歸入“ 鄉村”、“農村”題材之列,少數則視之為“都市文學的一隅”(注:楊義:《中國現 代小說史》第2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181頁。),而在某些較嚴格的分類研 究中,則被擱置于都市和鄉村之外,在某種程度上成為文學研究的“真空地帶”。過于 寬泛的研究淹沒了研究對象的獨特價值,分類的混亂則暴露出研究的嚴重不足。將小城 鎮作品作為獨立的題材類型和研究對象,無論對具體作品的解讀、個體作家的研究,還 是文學現象的闡釋和文學史的建構,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首先,從“小城鎮”這一特定的角度入手,結合小城鎮所特有的社會結構和文化形態 ,有助于我們完整、清晰地把握作品所特有的審美內涵,展示其被既有研究模式所忽視 或遮蔽的文學價值。19世紀末至20世紀上半葉,使古老中國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一場場 政治、經濟和文化運動的主戰場皆為都市或鄉村。研究者因此注重從都市和鄉村題材中 發掘特定時期的社會歷史面貌,相對忽視了小城鎮在中國現代社會轉型時期特殊的文化 意義,以及這一題材作品在反映社會人生和歷史面貌諸方面不可替代的文學價值。都市 與鄉村二元化的分類模式忽視了小城鎮獨特的社會性質和文化形態,相關作品的審美意 蘊多被遮蔽。將“小城鎮”從“農村”或“都市”題材中剝離開來,突破原有研究框架 的某些局限,無疑將使我們重視《果園城記》、《小城三月》、《霜葉紅似二月花》等 作品的“小城鎮”歷史文化意識和獨特的雙向反思色彩,以及《倪煥之》、《二月》、 《長河》等作品“小城鎮—都市”、“小城鎮—鄉村”這一空間敘事結構的深刻內涵。
    由此,我們也將在眾多的研究領域發現一些重要的文學現象,拓展研究視野,深化現 代文學研究。比如同一作家在小城鎮題材與都市、鄉村題材創作中表現出的不同的藝術 風貌。這幾乎是一個十分普遍然而又一直被忽視的現象。現代作家大多身居都市,難免 會以都市為題,書寫都市的人生百味;也時常受某種社會思潮的影響,努力描寫鄉村農 民生活。然而,特殊的親緣關系使小城小鎮成為他們最熟悉、最親切的話題。相對同一 作家創作的其它題材作品,小城鎮小說更多地交融了創作主體的生命歷程和人生感悟, 內容的選擇、文體的運用和藝術格調等方面也往往更具主觀性和個性化色彩。茅盾以江 南小城鎮為題材的《霜葉紅似二月花》,相對《子夜》和“農村三部曲”,獨具綿密細 膩的風俗人情與世態風貌,透露出作者一方典雅的東方情懷,以及延綿戰亂時期避居他 鄉的寂寞人生感受,成為他眾多創作中最具個性化、也最具藝術價值的作品。魯迅是我 國現代文學中刻寫農民形象的“第一人”(注:楊義:《中國現代小說史》第1卷,人民 文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171頁。)。《風波》、《阿Q正傳》在文學史上有著不可取代 的價值。然而,探索魯迅的個體生命之謎,我們無疑將更重視《孔乙己》、《在酒樓上 》、《孤獨者》的閱讀。柔石的《二月》之于《為奴隸的母親》,施蟄存的《上元燈》 集之于《梅雨之夕》,蕭紅的《呼蘭河傳》之于《馬伯樂》,沈從文的《邊城》之于《 八駿圖》等,皆明顯地打上了創作主體的精神烙印,呈現出鮮明的藝術個性。其文體普 遍的散文化、詩化傾向和自敘傳色彩,特別是其整體的藝術成就之高,為我們研究作家 的藝術個性、探討作家的文化心理,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和豐富的藝術資源。又如不 同區域題材作品中某些相似的文學現象之間卻具有不同的審美內涵。小城鎮亦城亦鄉的 雙重社會屬性,使作品所描寫的社會風貌和人物類型等與都市和鄉村題材作品往往具有 某種相似性,而貌似相同的文學現象的審美內涵實際上有著明顯的區別。重視這一現象 有助于我們更完整、清晰地把握現代文學的藝術風貌。以現代知識分子形象問題為例, 迄今為止,這類形象研究明顯集中于都市題材作品,卻忽視了眾多喘息在宗法體制內的 具有初步現代文明意識的小城鎮知識分子群體。忽視這一群體在近現代中國社會轉型時 期的特殊意義,現代知識分子的形象畫卷顯然是不完整的。
    作為一種獨立的研究對象,小城鎮題材創作已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吳福輝的《鄉鎮 小說·序》最早以沙汀的創作為例,提出了“鄉鎮小說”概念,并將其界定為“專事敘 述鄉鎮的鄉土小說”,“是鄉土小說的別體”(注:吳福輝:《鄉鎮小說·序》,上海 文藝出版社1999年版,第2、3頁。)。欒梅杰的《小城鎮意識與中國新文學作家》的主 要研究對象雖然不是小城鎮題材創作本身,但明確地指出了中國現代文學中“反映小城 鎮生活的作品也有相當多的篇章”,并從現代作家的“小城鎮意識”入手,初步探討了 該類作品中某些特殊的文學現象(注:梅欒杰:《小城鎮意識與中國新文學作家》,《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7年第2期。)。近年出現的《現代小說中的小城場景》和《 城鄉交響中的小城樂章——淺論現代作家的小城意識》已開始就大量的小城鎮作品展開 具體研究。前者試圖就“小城風貌”、“四季風物”、“日常生活”和“家庭倫理”等 小城場景,“感受那個時代的小城和小城人的生活,認識小說藝術之外的社會生活和歷 史文化”(注:趙冬梅:《現代小說中的小城場景》,《北方論叢》2001年第1期。); 后者分別從審美意識、憂患意識和家園意識分析了現代作家創作中的“小城意識”(注 :張磊:《城鄉交響中的小城樂章——淺論現代作家的小城意識》,《山東師范大學學 報》(人文社科版)2001年第6期。)。總體而言,小城鎮題材創作研究尚處于探索階段, 僅限于創作主體意識層面的初步探討和有關場景的一般性描述,同時存在著概念混亂、 研究對象不明等問題。“鄉鎮小說”、“小城意識”等過于零散的研究,會把本來完整 的文學現象割裂開來,使有價值的研究對象失去研究的意義;“鄉土文學”等寬泛的歸 類及研究對象的隨意性最終也將使之重新淹沒于原有的研究框架,不利于問題的提出和 研究的深入與拓展。20世紀上半葉以縣城為主體的“小城”、“市鎮”和“鄉鎮”有相 近的人口和規模,相同的社會性質、形態和功能,使我們有充分的理由將以其社會生活 和人事經驗為表現對象的現代小說納入同一研究體系,統稱為“小城鎮題材創作”。該 類作品在文學、乃至社會學領域的獨特價值,決定了它作為一種獨立研究對象的成立和 可能性的研究前景。
    字庫未存字注釋:
      @①原字左吉右力
    
    
   江漢論壇武漢104~108J3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易竹賢/李20042004小城鎮是中國現代小說重要的題材類型之一。小城鎮題材創作為中國現代文學提供了 獨具特色的人情風貌和人物系列,展示了近現代中國“鄉土”社會蛻變初期復雜的歷史 文化狀態。將“小城鎮題材創作”作為一種相對獨立的研究對象,對深化現代小說研究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小城鎮/小城鎮題材創作/中國現代小說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新時期頹廢主義思潮研究》階段性成果。方輝
    山東大學東方考古研究中心,山東 濟南市 250100
    
    
        譯者單位:蘇州大學外國語學From Zeng Pu to Li Jieren:the Forming of the Mode of Modern ChineseHistorical Novels
  YANG Lian-fen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ChinaIt's generally held that Li Jieren is the pioneer writer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ical novels after the study of over 10 years.In fact,Zeng Pu,who isfamous as a writer of exposure(Qianze Xiaoshuo),is the first pioneer writer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ical novels,and Li Jieren further completes suchstyle.Zeng and Li studied and imitated historical novels from 19th-centuryFrench novels,then created modern historical narrative mode in which theplot is just the history of custom and the characters are non-heroes.Nevertheless,the main tendency of novel creation after the 1940's has notbeen the style of Zeng and Li's,but Mao Dun's style which is called“social  analyzing style”.Meanwhile,the creation of historical novels in China hasreturned to the old way of narrating the orthodox history.武漢大學中文系教授 武漢 430072/武漢大學中文系博士生 武漢 43007 作者:江漢論壇武漢104~108J3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易竹賢/李20042004小城鎮是中國現代小說重要的題材類型之一。小城鎮題材創作為中國現代文學提供了 獨具特色的人情風貌和人物系列,展示了近現代中國“鄉土”社會蛻變初期復雜的歷史 文化狀態。將“小城鎮題材創作”作為一種相對獨立的研究對象,對深化現代小說研究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小城鎮/小城鎮題材創作/中國現代小說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新時期頹廢主義思潮研究》階段性成果。方輝
    山東大學東方考古研究中心,山東 濟南市 250100
    
    
    

網載 2013-09-10 20:43:01

[新一篇] 對西方哲學近現代轉型的歷史與理論分析——從近代哲學到現代哲學

[舊一篇] 席勒:審美的界限  ——對審美現代性話語的一種反思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