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的詩意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我一直想不通,為什么我們的中小學語文教育如此地遠離詩歌和詩意?語文教學中詩的失落和詩意的蒼白是現代高科技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還是當代教育急功近利的集中表現抑或是中國教育現代化發展長河中的一段逆流?
  我愛文學特別愛詩歌。從屈原、李白到莎士比亞和普希金、從郭小川、舒婷到裴多菲和雪萊,詩滋潤了我的愛心,培育了我的正義和批判情懷,也給了我詩意般的人生和追求。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詩的國度,一個詩教最為發達的文明禮儀之邦。從“不學詩,無以言”的孔子時代,到唐朝設科舉取士,官員經由科考出身,必須通曉詩律。民間也以讀詩懂詩為榮,自廟堂至市井,到處是詩,到處是詩人,也到處是詩教。章回小說無詩不足以成體,散文隨筆無詩不足以傳神。喜幛、挽聯、墓志銘以至奏折文書都有詩體或詩句。日常運用,生活教育,俗諺格言,詩深入民間,化入生活,雅俗共賞,“經夫婦,美教化,厚人倫”。詩灌溉了偉大的民族和輝煌的歷史。熱愛詩歌,閱讀詩歌,使千百代炎黃子孫一直沐浴在中華文明的溫馨里。
  在我看來,語文學科既應該是培養語言能力的學科,又應該是培養情感的學科。語文教育要培養人的素質和情感,這和詩歌的陶冶精神是一致的。文飯詩酒。酒,能深入人心的肌體和血液。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滋潤學生心田的正是詩中的真、詩中的善、詩中的美。語文教育的過程應該是詩一般審美創造的心靈感應和情緒感染的過程。
  世紀之交的語文教育,呼喚著詩歌和詩意的回歸。不僅教材和教學內容應以文學作品為主,更重要的是,語文教育應該是一種創造性活動,應該具有詩一般的創造活力和優美意境。詩的本質是創造,詩的靈魂是創造。追求語文的詩意,就是追求語文的創造。蘇霍姆林斯基說:“不要重復別人的思想,而要創造自己的思想。”語文教學過程應該就是創造自己思想的過程。人物形象不可概念化,段落劃分可以見仁見智,一篇作文更應該允許一百個學生有一百種寫法。語文,應該詩意地棲息或永駐在藝術及創造的殿堂。從現代文明意義上來說,詩意是語文教育的靈魂。
  陶行知先生說:“假如你有兩塊面包,你得用一塊去換一朵水仙花。因為面包是身體的糧食,水仙花是靈魂的糧食。”詩歌就是真正的“靈魂的糧食”。陶行知先生還說:“我們要把育才辦成一個詩的學校……我要以詩的真善美來辦教育……使每個同學、先生、工友都過著詩的生活漸漸地擴大去,使每個中國的人民、世界的人民,都過著詩的生活。”鮮明的思想、生動的語言、豐富的創造,這三大支柱是語文學科也是學生精神生活和智力發展的全部內容。語文,要時時奏響學生心中的詩的琴弦,使他們的求知欲、好奇心和鮮明的想像創造能力得到最大發展。在語文面前,每一個學生就其天性來說都應該是詩人。
  追求語文的詩意吧!把充滿熱情的青春情懷還給學生,把健全人格的自由發展還給學生!
  
  
  
中學語文教學G31中學語文教與學高萬祥20002000 作者:中學語文教學G31中學語文教與學高萬祥20002000

網載 2013-09-10 20:53:47

[新一篇] 語文的正途

[舊一篇] 語文素質教育淺論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