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譯文]  見到云就想到她美麗的衣裳,見到花就想到她美麗的容貌;春風吹拂著欄桿,露水很多。

  [出典]  李白  《清平調》

  注:

  1、《清平調》其一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臺月下逢。

  2、注釋:

    清平調:一種歌的曲調。

  華:通花。

  群玉山:神話中的仙山,傳說是西王母住的地方。

  檻:欄桿。

  瑤臺:傳說中仙子住的地方。

 

 

  3、譯文1:

   你的容貌服飾是如此美艷動人,以至連白云和牡丹也要來為你妝扮,春風駘蕩,輕拂欄桿,美麗的牡丹花在晶瑩的露水中顯得更加艷冶,你的美真像仙女一樣,如果不是在仙境群玉山見到你,那么也只有在西王母的瑤臺才能欣賞你的容顏。

    譯文2: 

    見到云就使人想到她的衣裳,見到花使人想到她的容貌,春風吹拂著欄桿,在露水滋潤下花朵更為濃艷。這樣的美女如果不是在神仙居住的群玉山見到的話,也是在瑤池的月光下曾經見過的。

    譯文3:

    云霞是她的衣裳,花兒是她的顏容;

  春風吹拂欄桿,露珠潤澤花色更濃。

  如此天姿國色,若不見于群玉山頭,

  那一定只有在瑤臺月下,才能相逢!

    譯文4:

    彩云是你的衣衫,鮮花是你的容顏,春風吹拂欄桿,牡丹艷麗,露華更濃。若不是群玉山上的神仙出現,怎會是瑤臺仙女在月下相逢。

    譯文5:

    楊貴妃的容貌服飾是如此美艷,竟連白云也想來做她的舞衣,牡丹也想做它的粉臉。春風駘蕩,輕拂欄桿,牡丹花上沾滿了晶瑩的露珠,越發顯得紅艷潤澤,而這嬌美無比的牡丹花仿佛就是楊貴妃的化身,也只是在西王母的居處瑤臺才能見到你。

 

 

  4、三首《清平調》詩是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所作。一日,玄宗和楊妃在宮中觀牡丹花,因命李白寫新樂章,李白奉詔而作。在三首詩中,把木芍藥(牡丹)和楊妃交互在一起寫,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渾融一片,同蒙唐玄宗的恩澤。從篇章結構上說,第一首從空間來寫,把讀者引入蟾宮閬苑;第二首從時間來寫,把讀者引入楚襄王的陽臺,漢成帝的宮廷;第三首歸到目前的現實,點明唐宮中的沉香亭北。詩筆不僅揮灑自如,而且相互鉤帶。“其一”中的春風,和“其三”中的春風,前后遙相呼應。

  這一首,一起七字:“云想衣裳花想容,”把楊妃的衣服,寫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擁著她那豐滿的玉容。“想”字有正反兩面的理解,可以說是見云而想到衣裳,見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說把衣裳想象為云,把容貌想象為花,這樣交互參差,七字之中就給人以花團錦簇之感。接下去“春風拂檻露華濃”,進一步以“露華濃”來點染花容,美麗的牡丹花在晶瑩的露水中顯得更加艷冶,這就使上句更為酣滿,同時也以風露暗喻君王的恩澤,使花容人面倍見精神。下面,詩人的想象忽又升騰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瑤臺。“若非”、“會向”,詩人故作選擇,意實肯定:這樣超絕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見到!玉山、瑤臺、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襯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聯想到白玉般的人兒,又象一朵溫馨的白牡丹花。與此同時,詩人又不露痕跡,把楊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極。 

 

 

    5、 這組詩一共寫了三首,其中第一首最為出色。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而這其中最令人拍案叫絕的又是一開始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所有立意、構思都是從這一句實際逐漸展開的。句中兩個“想”字,化實為虛,虛實結合,把唐玄宗此時最為得意的“名花”與“愛妃”非常巧妙地聯系起來,天上那多姿的彩云,猶如貴妃翩翩的霓裳(chang 音常),而眼前嬌艷無比的牡丹,恰似貴妃的花容月貌,盛開的牡丹和美艷的妃子,正所謂是“國色天香”,就這樣被李白輕而易舉地用短短的七個字,一行詩天衣無縫地聯系在一起,真是遐想聯翩,妙不可言。

    既然第一句是一筆兩到,以花喻人,那么接下來的詩句自然也就筆筆是花,又句句寫人了,“春風拂檻露華濃”,可是哪個又能分得清,在明媚的春風中,亭檻下,那風華正茂、光采照人、洋溢著無窮生命魅力與展示造物絕妙手筆,又使唐玄宗心馳神往的到底是迎風怒放的牡丹?還是儀態萬方的美人?抑或是兩者相得益彰,互相媲美?這可真是集良辰美景、賞心樂事于一時一處呀。難怪唐玄宗會說“賞名花,對愛妃,哪里還能老聽陳詞舊曲呢!”而我們也就不難想象,這種含而不露、將花擬人的手法在那種特定的場合所能收到的事半功倍的藝術效果了。試想這種詩如果不是像李白這樣寫,而分別直接描繪牡丹的嬌艷和楊玉環的美貌,哪怕再寫得長篇累牘,惟妙惟肖,和這首詩比起來恐怕都會落得畫蛇添足、吃力不討好的下場的。

    接下來的兩句,作者已是欲罷不能,索性干脆放開筆墨,一氣呵成:“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仍然是比喻手法,只不過從眼前實際的景物移開,轉換成天上仙境,群玉山,是西天王母娘娘所居之處,據說山上多產美玉,因以為名;而瑤臺,傳說在昆侖山上,也是王母娘娘的仙宮。

    若非,會向,均為當時口語,和如今口語中“如果不是”和“應該就在”的意思差不多,也就是說,(這樣美若天仙的女子)如果不是在群玉山中見到,也只應該在瑤臺仙境碰上。言外之意,這種難得的盛事,即“賞名花,對愛妃”所帶來的極大的感觀享受與心靈美感,豈是一般的俗人所能想象的?這就不僅僅是在贊美楊玉環驚人的美艷了,而且也分明是在說唐玄宗身為大唐一代的太平天子,既然使得眼前這人面與花光渾融一體,讓其同蒙恩澤和雨露,而使其煥發出生命的美好與韻味,自然理所當然地應該享有和獨占這一切!并且還不露痕跡地表達了自己能夠有機會參與這種盛事,在內心由衷地感到榮幸。所有這一切意思,包括對貴妃美貌的驚嘆,對唐玄宗功德的稱頌,以及對自己身逢盛事的慶幸,在詩文中絕對沒有一個字的正面提及,卻無一遺漏地、恰到好處地表達得淋漓盡致,而這只在短短四句二十八個字中,除了從容鎮靜,大氣包舉的天上謫仙,地上詩仙李太白,誰能有這樣的本事?誰會有如此的手筆?名花、美眷、賢君、詩仙,這一次興慶宮中沉香亭畔可真稱得上是“天下四絕”,當然當時在場的還有歷史上最著名的宮廷音樂家李龜年和他的那班梨園弟子,不過在這四美并集的場合,他們注定只能是扮演陪襯的角色了。

 

 

   6、宋《太真外傳》:先,開元中,禁中重木芍藥,即今牡丹也。《開元天室花木記》云:"禁中呼木芍藥為牡丹也。"得數本紅、紫、淺紅、通白者,上因移植于興慶池東沈香亭前。會花方繁開,上乘照夜白,妃以步輦從。詔選梨園弟子中尤者,得樂十六色。李龜年以歌擅一時之名,手捧檀板,押眾樂前,將欲歌之。上日:"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為?"遽命龜年持金花箋,宣賜翰林學士李白立進《清平樂詞》三篇。承旨,猶苦宿醒,因援筆賦之。第一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欄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第二首:"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裝。"第三首:"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沈香亭北倚欄桿。" 

 

 

   7、李白在長安期間,曾應玄宗的要求,寫了三首《清平調》,是李白在長安期間,所創作流傳最廣、知名度最高的詩作之一。

     相傳在玄宗開元年間,宮中栽種了名貴的牡丹,到了花開時節,真是姹紫嫣紅,繽紛一片,好看極了。有一天,玄宗和楊貴妃兩人,帶著宮中最著名的樂師李龜年,興致勃勃的前來沉香亭賞花。對著如此的良辰美景,賞心樂事,怎么可以沒有音樂呢?

    可是玄宗覺得這種情境太美了,對著這么好的花兒,這么美的愛妃,舊的歌詞是不能表達這種情趣的。于是急召翰林學士李白進宮寫新樂章,李白下筆如飛, 一揮而就,在金花箋上寫了三首《清平調》詩呈上。

    玄宗看了之后十分滿意,當下便命梨園弟子奏起絲竹,李龜年展喉而歌,這時楊貴妃也快樂的飲美酒,聽新曲,玄宗一見越發興起,也親自吹起玉笛來助興,此時此刻,真是意興風發,痛快淋漓。

    這組詩一共寫了三首,其中以第一首最為出色,現在讓我們來看一看,這首《清平調》: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云想衣裳花想容”,說的是什么呢?貴妃身上飄逸的衣裳,就像那天上的云彩一樣的美麗,而這些嬌艷無比的牡丹,就像是貴妃的花容月貌。“春風拂檻露華濃”,和煦的春風,吹拂過園中的亭檻,而那美麗的牡丹花,在晶瑩的露水中顯得更加嬌艷,“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群玉山,是西天王母娘娘所居之處,而瑤臺,傳說在昆侖山上,也是王母娘娘的仙宮。像這樣豐潤嬌艷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見到啊!

     詩中巧妙又自然的,將楊妃比作嬌艷的牡丹,又似天女下凡。語句濃艷,煥發著生命的美好與光彩,讀這首詩,真覺得如沐春風,花光滿眼,充滿了太平盛世的繁華風貌。

    唐朝在后人看來,是人間的盛世大國,而我們的李白,是天上的謫仙,地上的詩仙。他用如此大氣的手筆,描繪了天上人間的美麗情境,讓后人傅誦一時,留下了無限想望的空間。

 

 

    8、云想衣裳花想容,大凡世界上的萬物都是向往著美麗的,造物主創造了這個世界,盡管不都是美麗的,但卻總是以美的事物激發著人去想象,去創造。美是人類永恒的追求,美亦是這個世界詠嘆的主旋律。 XMykUr e| 

    愛美之心人兼有之,女人更愛臭美。穿上了一襲新衣的女人,容光煥發,喜形于色,走在街上,似乎也神氣十足了,這個時候的女人內心感覺是最美的。美,帶給女人快樂和自信。愛美,是對生命本體的一種尊重;享受美,是生命本體意識的一種回歸。只可惜,高效率、快節奏的現代社會愈來愈沖淡了人們美麗自己的閑情逸致。這個世界,有著太多的名利,充斥著太多的喧嘩,人們為了追求名利,而往往壓抑著自己和別人的生命本體的自然流程,生命本真的意識變得淡薄,單純完美的的生活狀態只成為了一種理想,一種夢境,這不能不說是人類的一種悲哀。我們真的應該停下匆忙前行的腳步,給自己一個美麗的時間段,感受一下美麗帶來的快樂和自信,讓美更多的慰帖著自己的本體生命吧。 G9#3 |B-?  
.m%5Esx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只要擁有美麗的心境,每個季節都可以像春天一樣美麗。

 

 

   9、春意欲濃,乍暖微寒。渡過冬日倦怠的周期,身心已開始感知春的靈動!

    我喜歡春天,喜歡春的色彩,春的詩意和活力,我更欣賞春天里的女人!

 

    春風中,女人的裙裾飛揚,春雨里,女人的秀發飄逸, 春陽下,女人的笑語嫣然……

女人,為春天添描了一道道靚麗的風景,春天,為女人帶來了豐潤的活力!因為有了這春的活力,才有了夏的繁茂,秋的豐碩和冬的蘊藏!春天與女人有個美麗的約定。溫柔的女人,如春風細柳拂面;體貼的女人,如春雨潤物無聲;細致的女人,如春水纏綿清亮。那花樣的女子,更是風情萬千!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似輕盈脫俗的氣質。

“紅影到溪流不去,始知春水戀桃花,似千嬌百媚的容顏。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似高貴華麗的儀態。

“新妝才罷采蘭時,忽見同心吐一枝,似幽婉靜雅的韻致。

 

     你有你的神韻,我有我的風雅。美女秀色可人,養眼,才女秀外慧中,養心。回眸一笑百媚生是女人感性的美, “品擬飛仙,情殊流俗。明月前身,可人如玉慧心青眼,雅態芳思。是女人感性又不失知性的美。大女人氣度非凡,如水銀泄地,小女子浪漫可愛,如泉水叮咚…… 善良的女人,令人敬重;樂觀的女人,使人親近;優雅的女人,讓人喜愛;精致的女人,得人贊許……好女人是眼前的鏡子,手中的尺子,心里的樣子……

 

    百樣女子,百樣美麗,如詩,如畫,如歌,如花,在明媚的春光里綻放心中的夢想,奏響生命中最和諧的韻章。   

 

    舒展自己的魅力,欣賞別人的美麗。世上沒有哪一種花可以獨享春天的氣息,濃妝淡抹

總相宜,萬紫千紅才是春。  善良,快樂,睿智永遠是你自信,美麗的靚點。

 

 

 

    10、春天來了,風,一天比一天柔和,一天比一天溫軟。
  柔滑如絲、細膩如綢、溫潤如玉的春風,恰似親密愛人的輕撫和輕吻。它使沐浴春風的女人們,因此有了明媚、鮮妍,容光煥發、光彩照人的風情、風騷和綽約的風姿;

  百花獨在春天里競相開放、爭奇斗艷,是為了春風的撫慰和撫愛;女人迷醉于桃李春風里,是為了那份溫馨愛情一樣的感覺。

  輕盈、飄逸的春風,是那樣的善解女人心意。它為女人的陰柔之美,更添質感和動感。君不見,“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風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

  若是春風缺席,這世上何有“弱柳扶風”、“暗香盈袖”、“裙裾飄飄”、裊裊娜娜、飄飄逸逸的風景和風韻。

 

 

   11、今天刮起了春風,許多文人墨客都曾為春風沉醉,春風沒有了冬風的寒銳,它帶給人們的是盎然春意,溫暖的生活。它孕育著夏雨秋露冬雪的情愫,裝點出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為它吟唱出一首首名篇佳作。這些文人筆下的春風稟性各異,卻都異彩紛呈。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早春二月,春風吹拂,春草萌生,暖暖的春風喚起了詩人的思鄉之情。春風變成了一位傳情的使者,它帶著漂泊在外的游子魂牽夢繞的故鄉情,越過崇山峻嶺,趟過千溝萬壑,將它傳送到千里之外的故鄉。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陽春三月,杏花開放,綿綿細雨下個不停,好象要故意打濕人的衣裳似的,春風拂面,帶著楊柳的清新氣息,另人陶醉。春風成了一位奉獻者,它不僅讓我們獲得視覺的安謐,還帶走了我們心靈上的蒙塵,得到了心靈的撫慰。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天上多姿的彩云,猶如楊貴妃翩翩的霓裳,眼前嬌艷無比的牡丹,恰似貴妃的花容月貌,唐玄宗看見儀態萬方的美人,心馳神往。明媚的春風醞釀了一段情,綿延了一片相思,見證了兩人刻骨銘心、至死不逾的愛情。  
  在這處處都蕩漾著春風的時刻,我們不妨暫時停下手中的學習工作,忘卻心中的煩惱,一起享受在春風中的輕松愜意。

 

 

   12、柔柔的春風,淡淡的新綠,還有天邊那漂亮的云朵,至美的境界清雅怡然,熱暖的心境隨溪水潺潺。思緒穿越時空,仿佛看到一葉扁船,李白的仙風道骨。白浮游四方,似乎也感受到那“西輝逐流水,蕩漾游子情”。不由自主地吟上一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怎不醉春風?

    春之韻,情之美。知性繁忙的春風讓性命有了歡喜。暖熱的心動,暖暖的笑容,醉著花影,散發香氣,真可謂“陽春白日風在香”。用禪心往留心、往接近自然“一花一世界,一笑一塵緣”,安靜中不失儒雅,淺淺的新綠告知人們,春風是化無情為有情的,生命永遠存在于生涯里:“東風取花往,酬我以清陰”。

    風之柔,水之湄,伊人佇立,其境何美?能不醉東風?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2:48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4 民初思韻 - 傳奇時代,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