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譯文] 為何一定要綠的葉子襯托深紅的花,才算上品呢?桂花芳香宜人,當然是花中“第一流”了。

  [出典]  李清照  《鷓鴣天·桂花》

  注:

  1、《鷓鴣天·桂花》 李清照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 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 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2、注釋:

    何須:何必。

    自是:本來是。

 

  3、譯文:

    淡黃色的桂花,并不鮮艷,但體態輕盈,于幽靜之處,不惹人注意,只留給人香味。桂花不需要具有名花的紅碧顏色,色淡香濃,應屬最好的。

   梅花一定妒嫉,菊花自當羞慚,桂花是秋天里百花之首,天經地義。可憾屈原對桂花不太了解,太沒有情意了,不然,他在《離騷》中贊美那么多花,為什么沒有提到桂花呢?

 

  4、李清照生平可見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5、“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形神兼備地寫出了桂花的獨特風韻。她的顏色并不艷麗,“暗淡輕黃”,與很多名花相比,外表遜色得多。她的社會聲望也很一般,“情疏跡遠”,并沒有得到什么榮耀和寵幸,更不會有人給她熱捧恭維。但是她的體性溫柔,香留天地之間。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從這兩句起直至歇拍,都是以議論的方式行文。這兩句是議論的第一層。花當然是以紅為美的。至于碧牡丹、綠萼梅之類,那就更為名貴了。這些都是桂花沒有具備的。但是作者認為,內在美,比外在美更為重要。“何須”二字,把各種名花一筆蕩開,突出了色淡香濃、跡遠品高的桂花,斷定她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這是議論的第二層。梅花既有妍麗的外美,更有迎霜雪而開的高潔的內美。菊花更是人所共同認可的“君子之花”,兼具內外之美。但是這兩種名花,在桂花的面前都自嘆不如,都產生了羞愧和妒忌的心理。經過這樣的比較抑揚,桂花的定位就很清楚了。所以作者論定:桂花是眾多的秋季名花之冠。

  “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這是議論的第三層。“騷人”,指屈原。屈原在《離騷》中,用褒揚之筆,列舉了各種各樣的香草名花,以比況君子修身美德,可是偏偏沒有提到桂花。所以作者抱怨他“可煞無情思”。屈原的人品和才德,是人所共同景仰的,這也包括作者李清照在內。對這位先賢的抱怨,更突出了作者對桂花的珍重。

  這首詞以群花作襯,以梅花作比,展開三層議論,形象地表達了詞人對桂花的由衷贊美。桂花貌不出眾,色不誘人,但卻“暗淡輕黃”、“情疏跡遠”而又馥香自芳,這正是詞人品格的寫照。這首詞顯示了詞人卓而不群的審美品味,值得用心玩味。

 

   6、李清照《鷓鴣天·桂花》是一首頗有思想深度的詞,作者先直接描寫桂花,后是議論,寫出了自己對桂花的理解:桂花是心中的精神世界。

   開頭二句,通過桂花的風貌,賦予她純潔、高尚、無私的品質,她雖然輕盈渺小,但品性溫和寧靜,且自然地真情地奉獻自己的香味,說明其內質美,無須炫耀自己,聲張自己,去爭得贊美的口碑。可見這不僅僅是寫桂花濃郁的芳香,而是寄予了作者美好的心靈。

   桂花是情操。“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說明桂花的內在美最為重要,最為可貴,她沒有艷麗的外表,沒有梅花、牡丹之類的花那么名貴,但從其平淡的色,香純的味中,見其純真、樸實和執著的本質,不因外在的差異改變自己,堅守其本色,在寬闊的天地間,自由地展現自己的風采,顯示了一個沒有任何束縛而又獨特的個性,故作者稱之為“花中第一流”。這是對桂花的贊美及崇敬之情,通過其之情,“花中第一流”還蘊含著深刻的內容意義,她可喻指人高貴的品德,不息的信念,不變的理想、不屈的精神、健全的人格,等等。也表達了作者高潔的情懷,正義的追求,即做人做事不驕橫、不虛假、不浮華、不私利……有理想、有道德、有真誠、有尊嚴……體現出積極的健康的思想情操。

   桂花是理想。“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用梅花、菊花與桂花對比,通過梅菊兩者所表現出的羞愧和妒忌和心理,來表現桂花的優勢與特點,說明她正是利用自身的優勢,與眾不同的特點,在花類中占有一席之地,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和價值,她代表著新生事物,是作者的思想愿望和要求。一是作者認為人如果沒有理想,將在無邊的空虛和等待中,碌碌無為、平平庸庸度過此生,生命變得毫無價值,毫無光彩。桂花尚且能“霜天競自由”,生氣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地生長,人更應有勇氣挑戰自己,挑戰舊事物,找準自己的位置,確立好理想目標,帶著理想踏上人生旅途,使生命充滿活力;二是要告訴人們,不要用一成不變的眼光看待新生事物,排斥新生事物,做到明是非,胸襟寬。否則,理想難以實現,生命也就白白流逝,人格和尊嚴也會喪失,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理想的思考,對人生價值取向的認識。

   桂花是意志。“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借屈原對桂花的不理解,不給予褒揚,來反襯作者對桂花的關注,對桂花的珍重,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她從桂花那里看到了堅韌的品格,也就是她所要的境界,一種讓所有人都來了解的精神,作者要表達這么個內涵:人有了理想,還應有不屈不撓的意志,切不可在理想征途中找不到堅持下去的出路,動搖了自信心,最終半途而廢,回到苦悶的漩渦中。因為在對理想的實施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意想不到的困難,及不盡人意的事情,在社會上也許得不到公認、理解、尊重,甚至遭遇歧視、指責、謾罵,正是“可煞無情思”。意志薄弱的人往往經受不住重重困難的考驗,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只有意志堅定的持有積極人生態度的人,才能到達理想的彼岸,并得到后人的敬重、贊揚,表達了作者精神不變的思想態度,揭示了“生命因意志而存在”(叔本華語)的本質。

   正是有了“敢于擺脫封建禮教的束縛,敢于沖破世俗觀念”的精神勇氣,作者身上沒有“一般封建婦女的自卑感”,而是充滿著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掌握了廣博的文化知識,她敢于利用當時各種文學形式表情達意”,深沉地執著地積極地表達她的精神世界,也“使她在詞創作中表現較多的獨創性”。《鷓鴣天·桂花》正反映她真實的人格和精神力量。

 

   7、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

     桂樹枝繁葉茂,冬夏常青,以同類為林,間無雜樹。秋天開花者為多,芳香四溢。舊時庭園常成對栽植,稱“雙桂當庭”或“雙桂留芳”。

   桂花略呈黃色,黃得輕淡柔勻,在綠葉映襯下,似乎有些暗淡。桂花花體輕小,體性溫柔,無論生長在僻處山野,還是園林庭院,它們看上去都十分淡雅,一點也不張揚。但是只要桂花一開,就會香飄十里,山野間、院子里、衣袖上……所到之處,一路留香。

     唐人詠桂詩曰:“為問山東桂,無人何自芳。”“山中桂樹多,應為故人攀。”桂花多生于深山,看上去疏淡清雅,故說“情疏跡遠”。可貴的是,不管花色、體性、居處如何,它們都是“只香留”,桂花因此又被稱為“九里香”。

    詞一開頭,詞人采用慣常的白描手法,寫出了桂花的顏色、體質和特性,賦之以嫻靜、淡雅的情態。顯然,這里傾注了詞人的情懷。在她看來,花不一定以嬌麗鮮艷取勝,疏淡清雅也是一種美;形、色之美固然讓人悅目,芳香四溢則更令人賞心。

     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百花之中誰更美?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何須”二字,把僅以色美形嬌取勝的群花一筆蕩開,而推出色淡香濃、跡遠品高的桂花。何必要強求淺碧輕紅的顏色呢?像桂花那樣淡雅而幽香,自然是花中第一流。

    詞人的審美情趣,滲透著她的思想感情。據記載,李清照才華橫溢,自視很高,好“譏彈前輩”,詩才詞筆,不讓須眉。宋王灼《碧雞漫志》卷二云:“易安居士……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婦人,當推文采第一。”不知這“花中第一流”,是否包含了詞人的自許?

    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

    在百花之中,梅和菊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賞,清照也寫了不少吟詠之詞。但在這里,她將梅、菊與桂花相比。究竟比什么,詞人沒有說,只是說梅花定會感到嫉妒,菊花應該感到羞愧。這種側面烘托的寫法,比正面描寫更為奏效,不僅使詞情跌宕多姿,而且使桂花高雅不俗的形象更加深化;同時也很自然地引出下文:在那畫欄之處,每逢金秋時節,桂花盛開,清風徐來,香飄數里,桂花真是群芳之冠!“開處”,一作“開歲”。

     需要指出的是,詞人并不是要貶低她一向喜愛的梅、菊,而是通過桂花的以香取勝,贊賞“內美”的可貴。“畫欄”,即畫著花紋的欄桿,言其精美,出自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中秋”,這里泛指秋季,并非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

     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可煞”,相當于“可是”。“騷人”,指大詩人屈原。他在《離騷》中,吟及許多香花芳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詞人很為桂花抱屈:是不是屈原缺少情意或才思,要不當年為什么不把香冠中秋的桂花收進去呢?

     有人說,屈原詩中還是有桂花的。其實這并不重要,因為《離騷》不是花譜,屈原是否喜歡桂花,是否吟詠,那是他的事。詞人故意設問指責,看似無理,實則是為了更好地抒發對桂花的偏愛之情。這樣結尾,既生動風趣,又耐人尋味。

    與李清照同時的江西詩人陳與義,也寫有一首詠桂詞,其中兩句說道:“楚人未識孤妍,《離騷》遺恨千年。”其意與清照此兩句相同,但韻味迥異,高下立判,因為陳詞說得太實,缺少清照詞的含蓄、風趣和靈巧。

    評 解

    歷來文人學士借詠梅、詠菊來抒寫情懷的為數不少,但吟詠桂花的就不多見了。李清照這首詞,偏要道出桂花的可稱賞之處,譽其為“花中第一流”,自是不同凡響。

     一首好的詠物詞,既要細致生動地狀物,也要有所寄寓,將詞人自己的感情、志趣等融進去。既不離于物,又不拘泥于物,水乳交融,方才真切動人;借物言情,形神并似,境界才高。這首詞便是一篇詠物佳作。

    清照詞一向以白描見長,而本篇卻以議論入詞,托物抒懷,但都離不開形象的描繪。如果沒有第一、二句對桂花外形特質的很好描繪,為全詞的議論奠定基礎,那么,由此生發出來的議論,無論是正面的品評,還是側面的比襯,或是有趣的質問,都成了無本之木。而議論或發問更不帶絲毫的書卷氣,故能妙趣橫生,令人嘆服。 

     詞人在描寫桂花的同時,其實也是在寫人。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易安語也,其詞品亦似之。”

 

    8、“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這句評論是全詞的核心所在,也是李清照的個人寫照。“淺碧”、“深紅”都是耀眼之色,是多數花借以展現自己的顏色,然而這些美妙的顏色對于桂花來說卻是不需要的,因為桂花自身的馥郁香氣就足以使它成為“花中第一流”!這也反映了李清照的審美觀,她認為內在美品質美才是真正的美,是動人心魄的美,是可以流芳千古的美。“何須”二字將上文宕開,十分強烈的將以艷色取名的花和色淡香濃的桂花相對比,鮮明的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季節的變化,花開花落的過程,都能牽動著她的神經。她將這個環境的變化融入詩意化的描寫。“知否,知否,應是紅肥綠瘦”。想必那一刻,她的心境定是冷冷清清,凄凄慘慘的。她將微妙的內心情感悄無聲息的綻放于紙墨之間。她感嘆著歲月的逝去,在《蝶戀花》中詠道“ 淚融殘粉花鈿重”感受到,似杜鵑啼血般的哀痛。那細膩的描寫,溫婉的心思,清麗高雅的格調和濃烈真摯的情感,使我們記住了“易安體”的詞句,記住了這樣一位“花中第一流”的傳奇女子。

 

   9、清照命運如花

    李清照的寫花詞可分三階段:少女時期、少婦時期、嫠婦時期,這正與花的開謝榮枯暗合。

  少女的天真浪漫若花蕊之初綻,鮮麗嬌妍,便有“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的天真浪漫,有“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如夢令》)的惜花之情,有“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點絳唇》)的嬌怯活潑。

  少婦的情腸輾轉若花開正艷時節,熱烈纏綿,便有“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鷓鴣天》)的自信,有“待得群花過后,一番風露曉妝新。嬌嬈艷態,妒風笑月,長殢東君”(《慶清朝慢》)的自愛,有“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漁家傲》)的自珍,而明誠遠游時期也有“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尤剪燈花弄”(《蝶戀花》)的愁思,有“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醉花陰》)的自憐,有“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念奴嬌》)“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憐春似人將老”(《蝶戀花》)的無奈。

  晚年寡居的孤苦伶仃若花凋香殘,凄清冷戚,則有“夜來沉醉卸妝遲,梅萼插殘枝,酒醒熏破春睡,夢遠不成歸”(《訴衷情》)的茫然,有“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捋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清平樂》)的苦悶,有“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聲聲慢》)的自悲。可見,易安寫花詞中,花人命運與共,“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花就是清照“同是天涯淪落人”的知己,就是清照的自我化身。

 

    10、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題記
  
  題記借用易安的《鷓鴣天》中贊美桂花的詞句,而在我看來,易安更似一株桂花,一株靜靜的桂花。易安的詞更是如此,直而不俗,香而不膩,美而不艷。
  易安的詞是細膩,細致的,
  易安的詞是淡雅,淡然的,
  易安的詞是清新,清疏的……

    易安是中國文學史上創造力最強、藝術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她以女性的身份真摯大膽地表現對愛情的熱烈追求,豐富生動地抒寫自我的情感世界,不僅比“男子作閨音‘更為真切自然,而且改變了男子一統文壇的傳統格局。在文學史上有著崇高的地位。正如李調元所說“易安在宋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黃九之下”。
  易安詞僅四十首,不足3000字,卻能取得“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須眉”和古今女子第一的地位,不僅因為其詞作內容的充實感人,更因為其過人的藝術魅力。

 

    11、有人借李清照在《鷓鴣天·桂花》一詞贈予陳玉蓮版的小龍女:“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無論經過多少年,多少美人前赴后繼地詮釋著屬于自己那個年代的小龍女,都無法動搖的是,“蓮妹”才是觀眾心目中“永遠的小龍女”。一襲白衣,冰清玉潔,煙火不食,真水無香。陳玉蓮最讓人折服的是,她本身性格中的小龍女氣質,外冷內熱、淡泊明志。恍如從書上、畫中走下來的仙子,遍尋演藝圈難覓這樣的古典佳人。

   一部83版的《神雕俠侶》,將陳玉蓮身上的奪人氣質表露無遺:骨子里的高貴,玉潔冰清,不可方物,弱不禁風之下深藏著柔韌,淡泊冷漠中涌動著深情。這一版小龍女,被金庸迷奉為經典,無論此后多少版本的“小龍女”出世,總難以與她的飄逸和脫俗神韻所比擬,至今影迷仍習慣稱玉蓮為“姑姑”或“蓮妹”,而原著作者金庸也罕有地贊嘆:“到現在為止,我喜歡劉德華和陳玉蓮演的《神雕俠侶》,這一版的楊過和小龍女非常符合我小說的味道。”

  且看劉德華在自傳中如何寫陳玉蓮——“漂亮,絕對漂亮,但那種漂亮不屬于城市和這個大都會,她的漂亮是一種泥土氣息的清新,寧靜舒服,毫無侵略性。

  ……要在幾年后,我才明白原來她根本就像小龍女,看淡世事,不爭不問,但求有自己的一個小世界。拍《神雕俠侶》的時期,我覺得她真像姑姑,不可侵犯,又怕接近她,怕她冷冷地看你一眼,自討沒趣。其實我一直都沒有跟她有太多的話題,她的世界不是外人可隨便走進的。好幾次我都想告訴她:為什么你不多笑一點呢?你笑起來很好看。可是我沒有說出口,因為她大多時候都是抿著嘴唇的……”

    時代在變,人心在變,沒有了那份80年代的情懷,可會暗暗地看出許多歲月留下的瑕疵?惟有蓮妹,隔了歲月的蒼茫看來,依然纖塵不染。

 

   12、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羞,畫闌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人生只是大夢一場,青絲皓首,不過轉瞬。我們在詞中看到的她,天真爛漫,淺笑依然。春天,是一把斑斕的色彩,而她就像是那個風中自在奔跑的小女孩,絲毫還不知道憂傷。或許,我們只是不忍去驚擾這份恬美的幸福。因為那嫣紅的花,那清涼的露,那輕輕綻放的笑容,是我們每一個人心底的夢。

  她是悠長的時光隧道深處,款款走來的優雅而安然的女子,從平靜與淡然中,提取了無數肉眼看不到的細小美感。

  本是梅定妒,菊應羞,花中第一流,如今飛花逐水,花自飄零水自流。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不知道那風中的飛花是否明白,她的愁、她的愛、她的情都被它們一并帶了去,最后零落成泥碾作了塵。原來,需要等到風住塵香花已盡,才可以看到悠悠歲月留下的斑斑痕跡。

  曾經爛漫,皎皎兮如繁華;一度坎坷,飄飄兮似浮萍;結局凄涼,瑟瑟兮如若秋風。

  雨聲瀟瀟依舊,我的思緒卻已穿越千年。亂世中,易安在風雨飄零中黯然消逝,卻成為人們記憶中的永恒。千年之后,暮雨瀟瀟中,倚窗思易安的我,看見夜雨中一朵不染的寂寞清蓮。

 

   14、“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王國維《人間詞語》)。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從李清照對桂花的描寫中, 我們是否對人生有一種新的感悟呢?從王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蘇東坡“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的佳句中,你是否找到了對“度月”的詮釋呢?觀山石“悠悠乎與顥氣俱,余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這種天人合一的融洽,你又是否有所體察呢?以芭蕉感悟一念清凈,“汲井漱寒齒,清心拂塵服。 閑持貝葉書,步出書齋讀”(《晨詣超師院讀禪經》),柳宗元參禪悟道之心境,此時此刻,你能否靈犀一點,印證一二呢?以黃楊覺悟君子所為,一年長一寸,四年退一寸之秉性,不就蘊含著大丈夫能屈能伸之修身境界嗎? 

 

   15、提及桂花,首先想到的是李清照的詞: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待繁華落盡,一身憔悴在風里,回頭看,過往的經歷,或晴或雨,或好或壞,到最后才明白,終歸是空,魂牽夢繞,終歸心碎。眼見得風打桂落,花飛如雨滿城飄香,唯有淚千行。感情,也如這落花一樣,情在夢斷,人去樓空,現如今也只能,淚如泉涌!一瓣花香,一抹輕黃,似若一個人影,舊傷心痕難平。也只好,一個人,獨守著一座空城。各花入各眼,值不值得,還是留人評說吧!

 

   16、中國人的心靈能在園林的一草一木、一花一葉中體味出無限永恒的天地與人生之道。在他全身心投入于體驗的剎那,任何一個景象都可以成為體悟無限永恒之道的所在。在對一塊奇石或是一叢蘭草的感受中,他就可以超然物外,與天道合一。落花、歸燕,在詩人晏殊的感受中是與時光流逝中的永恒之道直契為一的,因而詠出了“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佳句。平凡的自然景象在詩人的心中常化為非同尋常的存在,包含著至為深刻的意蘊。“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作者從容寫來,流露出對生命存在的深刻感受和回味。我們再看李清照感覺中的桂花,豈是無情的樹木?“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一在桂花中感悟到了人的品格和精神情操。

 

    17、逗留靜謐的大自然之間,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天,那里的寧靜,那里的與世隔絕,讓人輕松,讓人思考,讓人向往。人只有在安靜的環境中才能得已平靜。

    一個人靜靜地在陽臺上,依偎著木椅,泡一杯茶,捧一卷書,花一個半晴不陰的下午,細細品讀。“一杯香茗,一卷書,偷得半日閑散。”正是如此意境。馨風拂過,摻雜著微微桂花的氣息,已成為空氣中淡淡的舊香。雖已散,還未淡。它生如夏花之絢麗,死如秋葉之靜美。難怪詩人稱贊它:“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一個人躺在綠茵茵的草地上,攤開雙臂,享受著天與云的完美結合。它們是那么親近,好像一舉手就可以摸到。天是藍的,藍得那么舒服;云是白的,白得那么純潔。風箏在天上飛揚,飛得令人迷戀,飛得輕如白云,飛得與心相融!讓風箏載著美好的心情,將內心的喜悅灑向天際的遠方。 

    一個人漫步竹林,一片片翠綠環抱著,千枝攬萬葉,一節高一節,蒼翠翠,碧綠綠,只覺清風徐來,恍然如夢。坐在石凳上,細細聆聽著大自然的聲響:“沙沙沙”竹葉舞動著;“嘩嘩嘩”小溪奔跑著;“知了知了”蟬附和著;“啾啾啾”鳥兒高歌著,這真是大自然中動聽的交響樂。

    一個人站在田野,聆聽土地的輕聲呢喃。黎明的風,帶著泥土的芳香,輕輕地從麥梢上滑過,麥桿柔和地搖動起來,沉甸甸地麥穗便一齊無聲地搖曳著。太陽出來了,它以最初的赤金色覆蓋在麥田上,麥田像海一樣,涌起無邊無際的金色麥浪。田邊佇立著一個稻草人,守望自己的田野,向前世與麥粒訂下契約——相守相望。

    生命之美是用心靈感悟的。當清風掠過你的臉頰時,你會心生一絲愜意;當小雨灑落你的心田,你會感到一點兒滋潤;當樹枝吐出嫩芽,你會滋長一線希望;當陽光照在身上,溫馨可以爬上你的心頭……

   萬物生靈中蘊涵著無盡微小的真諦,每一個瞬間,它都會不停地閃動。當它們經過我們的眼睛,你是否用心來聆聽和感悟那“隱藏”的生命?

 

    18、穿過歷史的河,透過歲月的窗,用心聆聽花兒的訴說,看它“紛紛開又落”的淡然,品它“皭然泥而不滓”的高潔,嘆它“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憐春似人將老”的無奈,贊它“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自信。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3:52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