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的三大理論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市場經濟運行一般原理,主要包括三大理論,即供求理論、價格理論、市場理論。
  一、供求理論
  供求理論是市場經濟的重要理論,它包括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的供求內容。
  微觀供給是指生產者在某一時期,在一定價格條件下,生產者愿意并且能夠出售的商品數量。影響微觀商品供給量的因素有五個。第一,產品成本,成本上升,利潤下降,這種商品供給量減少;反之,該商品供給量就會增加。第二,生產技術水平。生技術進步,勞動生產率提高,單位產品成本下降,在商品價格不變的情況下,給生產者帶來更多利潤,提供更多商品。第三,商品本身價格。商品價格高,生產者愿意生產,供給量就增多;商品價格低,供給量就減少。第四,相關商品價格。相關的商品價格上漲,生產者放棄原有生產的產品,而生產新的產品,原有生產的產品供給量就會減少。第五,生產者對未來行情的預測。如果某種商品行情有上漲趨勢,減少現有供應量;某種商品價格下迭,增加現有供應量。商品供給量有一定的彈性,供給給彈性的大小主要受四個因素的影響。其一,生產的難易程度。在一定時期內,容易生產的產品,其產量的變動速度快,因而供給彈性大,反之,供給彈性小。其二,生產規模和規模變化的難易程度。生產規模大的資本密集型企業,因受設計和專業化設備的制約,其生產規模比較難變動,調整的周期長,因而其產品的供給彈性小,反之;其產品供給彈性就大。其三,生產時間的長短。商品價格變化后,要改變供給量需要一段調整生產的時間,時間越短,供給彈性越小;時間越長,供給彈性越大。其四,對商品價格的預期。當產品價格上漲時,生產者根據預期上漲的價格持續時間,而決定增加生產及增產幅度大小;當產品價格下迭時,生產者根據下迭的價格預期而決定減產多少。產品價格的上漲和下迭,使供給的彈性加大。
  微觀需求是指消費者在一定的價格條件下,對某種商品有購買能力的需求。需求不是需要,需要是一種無限的欲望。如果不能正確預測社會真正需求,就會誤導企業生產決策,造成經濟損失。1988年全國居民大量購買家用電器,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需求。日本六十年代普及家用電器,當時平均價格是居民平均月收入2.5倍,而我國1988年平均價格是居民月工資1.25倍。日本是在普及黑白電視機幾年后,才生產彩電。而我國在黑白電視機還需要幾千萬臺的情況下,馬上普及彩電,這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由于這種畸形消費,誤導企業大量生產家用電器,并引進上百條國際生產線,據統計,目前50%已閑置,使社會再生產不能連續進行下去,出現盲目高投入、低效益、劣質產品增加的局面,這是個沉痛的歷史教訓。
  宏觀社會總供給是指在一定時期內社會提供最終產品,包括用于投資的生產資料和用于消費的生活資料的價值。社會總需求是指在一定時期內社會有貨幣支付能力的需求,包括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社會總需求和總供給的關系是相對平衡,而不是絕對平衡。在保持低于5%的通貨膨脹率,供需差率控制在4%-5%時,可稱為大體相對平衡。實現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大體平衡,需要前提條件,主要是保持國民經濟重大比例協調,產業結構優化。當前要處理好五個比例關系。農業和其他經濟部門的關系;基礎工業和加工工業的比例關系;一般建設和重點建設的比例關系;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生產的比例關系;積累和消費的比例關系。這五個比例關系處理好了,協調發展,做到結構優化,才能使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平衡。
  目前我國社會總需求大于總供給的失衡現狀很難解決,表現為四難。一是1993年總供需負差率較大,對1994年和1995年的需求形成巨大的壓力。1993年是在總需求大于總供給的情況下,留下過多結余需求,必然影響到1994年市場,做到平衡很難。二是1993年投放資金偏多,加大1994年和1995年控制物價上漲的難度。1993年底投放資比較多,銀行、信用社各項貸款大幅度增長,現金投放平均增長35%左右,貸款,貨幣的投放過多對物價影響十分靈敏,而滯后期為半年左右,所以推動1994年的物價上漲,使通貨膨脹十分嚴重,又由于1994年信貸、貨幣投入量沒有明顯減少,1995年還會出現同樣問題。三是1993年固定資產投資過多,促使1994年和1995年的需求總量再上一個大臺階。1993年下半年,國家雖然在宏觀上采取了一些緊縮政策,但在力度上屬于微調,對投資影響不大。特別值得注意的是,1994年的建筑工程規模明顯過大,總需求量又上一個臺階,可想而知1995年的結果。四是,新出臺的部分商品價格調價政策和兌付調資額,將進一步刺激居民消費需求,需求缺口繼續加大,平衡很難做到。
  近年來我國社會總需求大于總供給的原因。首先,軟預并約束,使企業擴張沖動變為現實。其次,價格體系扭曲,過渡的需求不能及時被商品上漲價格表現出來,使重要產品短缺成為一種長期現象。再次資源配置市場機制沒有建立起來。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受阻,對潛在供給能力的發揮產生不利影響,從而使總供給的增長落后于總需求的增長。市場機制沒有建立起來主要是體制上的原因。財政的分級管理體制,造成國家對供給方面進行調整能力下降,使地方需求無限擴張,國家資產投資嚴重失控,造成需求過快增長;金融體制沒有進行徹底改革;政策銀行和商業銀行不分,不斷擴大信貸規模,導致需求膨脹。最后,供給結構錯位。工農業增長失衡,工業增長高速,農業發展緩慢。能源、原材料等基礎工業明顯滯后于加工工業。
  實現社會總供需平衡應采取緊急措施。首先,加強對固定資產新建項目的審批。除國家重點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外,其他經濟建設項目應利用經濟手段嚴格限制。要強化差別利率,不是國家規定重點和基礎工業項目,高利率貸款。同時還應征收投資方向調節稅,不是國家重點投資方向的項目,要高收稅。其次,實行偏緊的貨幣政策。減少貨幣投放量,提高儲蓄利率,盡快建立商業銀行;把握住價格改革政策出臺時機,減緩通貨膨脹的壓力;加強宏觀調控,保持社會總供需平衡,使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的發展。
  二、價格理論
  價格理論是市場經濟的主要理論。價格機制是調節社會經濟活動的重要杠桿。價格機制是指通過價格波動來調節社會經濟運行的功能。價格機制發揮作用的前提條件是,價格能靈敏地反映市場供求變化和資源稀缺程度,向社會傳遞正確的資源導向信息;價格能夠合理地調整各方面經濟利益,給企業以優化資源配置的壓力和動力;價格能夠以市場價格為主,同時也形成政府宏觀調控的價格機制。
  建立完善的價格體系,是價格機制運行的關鍵。價格體系是指各種商品比價關系和差價關系有機聯系的總和。商品比價中的農產品比價是指不同農產品在同一市場、同一時期里,收購價格之間的比例關系。主要是指農產品和糧食的比價關系。在一般情況下,各種農產品價格都應以糧食價格為中心,建立合理的農產品價格體系。工農業產品比價是指在同一市場、同一時期工業品零售價格與農產品收購價格之間的交換比例關系。工農業產品比價是指在同一市場、同一時期工業品零售價格與農產品收購價格之間的交換比例關系。商品差價主要包括地區差價、季節差價、批零差價、質量差價。形成合理的比價和差價關系,才能理順價格,建立合理的價格體系。
  價格宏觀管理是價格機制發揮作用的重要內容。加強價格宏觀管理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內容。一是,建立宏觀經濟調控體系,從經濟總量上對價格總水平實施有效的調控。市場供求周期性變化,必然帶來價格總水平周期的波動,一定幅度內的波動是正常的,但是,波動幅度過大,會影響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局勢穩定,為此,政府采取宏觀調控措施,抑制價格波動幅度,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是十分必要的。二是,建立調控市場價格的必要政策。對重要商品和特殊產業的市場價格進行必要調節,為保證基礎部門和特殊產業的生存和發展,政府應采取相對保護性政策和支持性政策調節這些部門的收益和價格。
  目前我國價格體制改革的現狀,主要表現四個滯后。第一,生產要素價格改革滯后。資金、勞動力、房地產、產權、自然資源、科技、信息等生產要素價格改革滯后,已成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主要障礙之一。第二,價格放開搞活后,新的調控管理機制滯后。由于部分價格放開后,新管理機制沒建立,價格行為不規范,價格結構不合理。第三,價格立法滯后,缺乏強有力的法律約束。第四,新舊體制交替過程中,建立新的價格機制滯后,無法擺脫周期性價格波動過大的困境。
  建立新的價格體制的主要對策是,放開所有競爭性產品和生產要素價格,進一步擴大市場形成價格的范圍,為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創造條件。同時加快生產要素價格市場的改革,把生產要素價格改革作為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重點,使企業通過公平、平等競爭取得生產要素的使用權。如利率、匯率、勞動工資由市場決定,商業用地、技術專利和產權價格由市場形成。另外還要管好不宜競爭的壟斷性、強制性、保護性、稀缺性、公用福利性和難以承受性這幾種商品的價格和收費。具體利用平均利潤率方式進行管理,使這些行業與其他行業一樣,有自我發展,自我積累能力。通過建立完備的價格法規體系,規范政府和市場主體的價格行為,實行以法治價。通過正確運用“調放結合”的改革方法,盡快理順價格關系。凡是有競爭性的商品、勞務和生產要素價格全部放開,讓市場主體根據價格和供求變化靈敏調整價格。不宜競爭的商品價格和收費由物價部門管理,以實現政府定價與市場價格互相協調。建立和完善政府對價格調控體系和調控價格總水平,控制投資、信貸規模,調控重要商品市場價格,在市場價格大幅度上漲和下跌時期,政府應采取對重要生活消費品實行最高限價,或對農產品收購實行保護價格。在市場競爭中,農業等基礎產業部門,會處于不利地位,為保證這些基礎產業部門的生存和發展,政府應采取保護和支持性政策,從而加強宏觀價格管理,盡快建立起新的價格體制。
   三、市場理論
  市場理論是市場經濟的基本理論。市場運行機制是調節社會經濟的主要機制。市場機制是指在市場上直接發生作用的各個要素之間互為因果、互相作用的功能。主要包括價格機制、供求機制、競爭機制。市場經濟運行的一般規律,主要有三大規律。價格規律可充分調節生產要素的合理分配,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技術,降低成本,取得更多利潤,提高經濟效益;供求規律可通過價格的波動,促使均衡和非均衡這兩類市場不斷互相轉化,使市場趨于穩定均衡的最佳狀態;競爭規律可激發經濟主體活力,促進經濟效益提高,調節社會資源優化配置。市場經濟核心問題是競爭,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當前我們要完善健全平等競爭條件要有平等法律、平等稅負、平等貸款及利率、正確運用競爭規律。
  市場經濟是指市場機制在社會資源配中是起基礎和主導性作用的經濟運行方式。市場機制配置資源是指使社會資源在各地區、各部門各企業之間不斷進行流動,這種流動是靠競爭,優勝劣汰,使資源從供給過剩部門流向供不應求部門,從經濟效益低的部門向經濟效益高的部門流動,最終達到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社會資源優化配置的前提條件是市場主體的自主性、平等性、獨立性、競爭性。市場主體沒有這四性,就無法對商品價格的變化,作出靈敏的反映,也不能根據商品價格變化作出本企業的經營決策,這樣市場機制發揮作用就失去微觀經濟基礎,市場經濟就無法運作。
  市場經濟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各種要素的有機結合,互相聯系、互相制約而形成的自我運行功能。主要包括三個大要素,企業、政府、市場。這三大要素也可概括為三個機制。企業經營機制、國家宏觀調控機制、市場機制。企業要轉變經營機制,就要轉變過去高度集中計劃經濟模式下,企業那一套經營方式,真正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發展企業經營機制和現代企業制度。市場機制要在社會資源配置是起基礎和主導性作用,通過市場商品供求變化以及由供求變化引起商品價格變化,引導和確定企業的經營決策,使社會供需大體平衡,社會資源優化配置。政府要依據既定的經濟目標,運用一定手段和方法,而形成對國民經濟活動的宏觀調控。宏觀調控是市場經濟本身發展的客觀要求,市場經濟越發展,宏觀調控越重要,市場經濟越不發展,宏觀調控越不發揮作用。企業經營機制、市場機制、政府宏觀調控機制,這三個機制是互相制約的,有一方面不發揮作用,其它兩個方面也受到影響,整個市場經濟就運作不起來。這三個運行機制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一個過程,換言之,市場經濟的建立也需要一個過程。
  市場經濟發展大體經歷四個階段。一是市場經濟萌芽階段。從原始社會末期,第一次社會大分工以后,到第二次社會大分工。這個時期的特點是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二是古代市場經濟。從16世紀開始,人類第三次社會分工后,商人作為一個獨立的階層出現后,市場交換得到進一步發展。這個時期特點是市場經濟占統治地位,自然經濟作為社會主要經濟形式。三是自由市場經濟。從18世紀初開始,信用關系出現,債券、期票、匯票等運用。標志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出現了新的階段,這個階段是資本主義上升時期,是資本原始積累時期。這個時期特點是市場經濟占統治地位,自然經濟逐步瓦解。四是現代市場經濟。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由于自由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逐漸反映它本身不能克服最大缺點,事后調節和盲目性。自從凱思斯提出國家干予政策,利用國家權力,對經濟生活進行干予之后,經濟危機得到了一定控制。近些年來,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經濟手段,不斷完善和發展市場經濟。現代市場經濟的特點:一是不是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而是國家宏觀調控的市場經濟。二是發達市場體系,統一市場規則、法治化的市場經濟。三是發達的信用關系,信用已作為交換主要手段。四是開放型的,逐步過渡到相對統一的世界市場經濟,實現世界經濟一體化。現代市場經濟對于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啟發和可借鑒的方面。如何吸取自由市場經濟的教訓,認真學習現代市場經濟理論,盡快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當前需要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
                (作者單位:中共哈爾濱市委黨校)
                 責任編輯:李景亭
  
  
  
北方經貿哈爾濱4-7F13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周岐19951995 作者:北方經貿哈爾濱4-7F13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周岐19951995

網載 2013-09-10 21:29:47

[新一篇] 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經濟職能管窺

[舊一篇] 市場經濟的形成:人的社會性與個性分離的過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