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助小生命開花——家長如何促進孩子發展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文/方明)
  盼子成才的家長一般都很重視早期教育,也都肯在孩子身上下功夫,但并非下了功夫就一定能有成效。據了解,有的家長真是下了大功夫去培養孩子,但往往收效甚微,甚至事與愿違。在此,不妨舉個真實的事例:
  某市一位幼兒的父親給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專家熱線寄來一封信,咨詢他在教子方面的困惑,信中有這樣一段:“……我從兒子1歲9個月開始,對他進行有計劃的教育,3歲8個月可熟識1800字,自寫180余字,會拼音,能進行10以內的加減。而不幸的是我去年5 月份工作調動后,半年(所教知識)基本忘光,連非常簡單的《黃鶴樓》也一同還給了我……為此,我十分遺憾、痛心,感到可惜了我的孩子……”這是一位典型的盼子成才的家長,為什么他下了如此大的功夫,教了不少知識而兒子半年后就都基本忘光了呢?關鍵在于這位家長不了解嬰幼兒是如何學習的。教育孩子不能憑主觀意愿,必須遵循規律,科學施教方能取得預期效果。
  嬰幼兒是怎樣學習和獲得發展的呢?著名的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認為,兒童自身具有主動發展的內部潛力,就像植物自身會發芽、長高、開花一樣,而教育者的作用在于“援助”生命開花。前面講到的那位家長恰恰不了解兒童是能動發展的主體,把孩子的頭腦看成裝知識的器皿,一個勁地強行灌輸知識,這種做法,雖然孩子能鸚鵡學舌式地一時記住了成人所教的“知識”,但是決不等于發展了智力,由于孩子對所記的東西并不理解,經過一段時間基本忘記則是必然的。教育必須根據孩子年齡特點和發展規律,采用相適合的方法才能取得實效。
  怎樣才能遵循規律有效地促進嬰幼兒的發展呢?常有家長把孩子從幼兒園接回家時問孩子:“今天學什么啦?”“老師教你們什么啦?”若聽孩子說,“我們在幼兒園玩游戲了!”家長就會不高興,埋怨幼兒園老讓孩子玩,不教知識。這部分家長以為孩子認字、學文化知識才是學習。其實,嬰幼兒處于學齡前期,不可能也不宜去學習系統的文化知識,這一時期的重要任務在于發展他們的智力。由于嬰幼兒是最喜愛游戲的,只有在興致勃勃的游戲中才能使孩子獲得知識經驗,促進他們的智力發展,游戲還能促進幼兒身體的發育與健康以及社會性的發展。所以,對嬰勸兒來說游戲就是學習,是最重要的學習。孩子猶如“花朵”,家長和教師一樣,都是培育花朵的“園丁”,家長的作用在于“援助”小生命開花,即應適時提供“濕度”、“水分”和“肥料”,只有這樣才能使小生命之花適時開放,開得更加艷麗。那么,家長應怎樣去“援助”呢?
  調動嬰幼兒游戲(學習)的積極性,讓孩子主動積極地投入各種各樣的游戲中去,在活動中獲得發展,在活動中產生滿足感、成功感。作為家長要特別注意對孩子在游戲中的創造給予鼓勵,不要用成人的標準去衡量孩子的“作品”,要使孩子常常感受到成功的歡樂,以提高他們活動的興趣,增強自信心。家長最好能盡量抽出時間,懷著一顆童心參與孩子的游戲,這樣更能提高嬰幼兒游戲活動的質量和興趣,促進其身心發展。
  為嬰幼兒創設游戲和其它活動的良好環境,如,為孩子發展提供相適應的玩具、圖書、游戲材料;又如,利用雙休日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游玩;設法創造條件讓孩子和小伙伴一道玩。
  注意觀察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因勢利導,促進發展。現在,有的家長望子成才心切,對嬰幼兒進行早期定向培養,往往使孩子學得很苦,家長也搞得很累,而結果往往事與愿違,并不利于孩子成才。實際上,孩子的先天素質與興趣愛好是很不相同的,有的孩子愛唱愛跳;有的孩子愛講故事、看圖書、說歌謠;有的喜愛畫畫、捏泥工;有的喜探索,常動手折東西、搞“小實驗”……家長若能發現自己孩子的興趣愛好,因勢利導,提供相應的條件促進孩子發展,定能為孩子將來成才奠定基礎。
  重視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培養。家長決不能孤立地抓智力開發,應十分重視孩子的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縱觀古今中外,成才者大多得益于他們的非智力因素,如,濃厚的興趣,對事業執著地追求,做事有始有終,勤奮、不畏困難等等。如果從小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即使小時聰明過人,長大了也未必能成才,甚至“聰明反被聰明誤”,這樣的例子是舉不勝舉的。
  嬰幼兒就如同種子,具有茁壯成長可能性的種子,它需要一塊沃土,需要一種適宜的環境條件,只要家長遵循規律施教,真正成為兒童發展的“援助者”,使能有效地援助小生命開花。
   (作者為中華家庭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
   原載《學前教育》(京),
   1996.10.27*
  
  
  
家庭教育京G51幼兒教育方明19971997 作者:家庭教育京G51幼兒教育方明19971997

網載 2013-09-10 21:35:53

[新一篇] 探討科學的人文價值的意義

[舊一篇] 改革我國社會保障資金籌集辦法的思考與建議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