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觀層面的國際貿易與國際投資互動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中圖分類號〗F1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6052(2003)04-0040-05
  國際貿易與國際投資互動是當今世界經濟的重要表現。從中觀層面考察國際貿易與投資互動更具有意義。以傳統行業,如制造業、自然資源行業以及新興服務行業為例,研究其互動的特征。這反映了企業國際化的進程——從貿易向投資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線性過程。在某些自然資源行業和服務業中,其進程則是從投資向貿易的演進。
    一、制造業中的國際貿易與投資互動
  (一)制造業中的國際貿易與投資互動過程分析
  1.制造業中國際貿易與投資演進的線性進程
  從世界經濟發展史考察,制造業中市場導向型公司一般從國內生產和銷售開始。它們在國際直接投資以前先通過出口、簽發許可證和其他合同安排以及建立海外貿易公司的方式實現國際化。由于這種線性的先后順序,制造業的國際直接投資常被視為替代貿易的活動。進行直接投資需要相當的管理與組織經驗、從而對海外分支機構實施監管。因此,只要可能,貿易總是先行。在出口階段,簽發許可證和其他合同安排也隨之而來。進入對方市場進行投資時,往往采取獨資、與當地企業合資建立企業,對母公司進行“克隆”。而當公司同時對多個國家有出口行為,則首先向一些地理距離較近的國家投資。如果第一步成功,跨國公司將從市場導向、多國國內以及全球競爭戰略的角度開拓新市場(注:該觀點研究得益于筆者參與的國家科技部軟課題“跨國公司全球戰略與中國企業國際化”報告修訂稿。)。隨之,海外分支機構有了出口行為。
  按照產品生命周期理論,只有在擁有創新產品公司發現出口不如在海外生產有利可圖時,國際直接投資才會發生(注:Raymond Vernon: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Life Cycl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ume 80 No.2 May 1966)。從貿易走向國際直接投資是以尋找市場為目標的國際化經營。在這一框架下,貿易與投資之間存在替代關系。然而,那些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和改善公司績效而尋找低成本投入(尤其是勞動力)的制造業公司,可能以國際直接投資方式開始國際化過程。這樣,國際貿易便發生。
  2.制造業中的國際貿易與投資互動機理
  國際投資與貿易的互動關系受到跨國公司性質、戰略演化以及貿易關系等因素影響。上述單一產品的國外生產替代貿易。替代出口期間,海外分支機構常創造出對其他產品的需求,例如資本品或中間產品以及服務等。這些產品由母公司的分支機構提供,或由母國、東道國或第三國的其他公司提供。這又會導致母國與東道國之間的新貿易。如果其同時帶動國內供應商向海外提供產品和服務,那么便會產生新投資。其效應從貿易向FDI過渡,逐漸演化為貿易替代型和貿易支持型,乃至貿易創造型。此外,FDI也改變了貿易構成。
  某一產品的國際化發展也導致相關的國際直接投資。例如,當一個出口制造品的公司在海外建立機構時,一旦對某一產品投資,引致其他公司(零部件供應商、銀行、廣告、保險公司)投資。更重要的是,在服務貿易中的國際直接投資能導致同一跨國公司,或其他跨國公司在生產制造品或初級產品方面的相關投資。一般而言,跟隨貿易而未的國際直接投資可能在單一產品方面替代貿易,但在產業部門層次或國家層次則可能性不大。事實上,這往往是對貿易的補充。一些經驗研究顯示,制造業國際直接投資對母國的貿易促進效果超過貿易替代效果。此外,國際直接投資將母國對東道國的出口構成從最終產品引向中間產品。
  (二)制造業中國際貿易與投資互動的例證
  1.一般例證
  跨國公司發展史對上述線性進程有著普遍例證。例如,美國勝家縫紉機公司發展便是如此。簽發許可證和其他合同安排等環節可以跨越。而進口與直接投資是國際化的重要特征(Wilkins,1974;Nicholas,1982;Johanson and Vahnle,1993)。國外經營的成本與風險都較國內經營高,企業必須具有絕對或相對優勢,才可能從出口向對外直接投資轉型。根據產品生命周期理論,其所有權優勢在于新產品,體現在商標、技術、管理技能或產品差異化能力。
  這種線性進程對于市場新進入者尤為明顯。英國商業產業部一份調查表明其樣本中807家英國公司中的大多數,特別是制造業公司都傾向于首先通過出口建立自身的營銷體系,進而在海外設立生產機構。特別是那些在海外有較為深度一體化分支機構的小企業青睞這種循序漸進的方法進入新市場。當然,對于一些與當地企業產品相似的跨國公司會采取兼并收購的方式進行直接投資(注:UNCTAD: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0-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nd Development United Nations New York and Geneva,2000)。
  2.發展中國家/地區的例證
  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實踐也能說明問題(注:UNCTC:World Investment Report 1992: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as Engines of Growth UnitedNations New York and Geneva,1992)。20世紀后期,在發展中國家所有制成品出口中,美國子公司占5.7%,日本子公司占2.9%,累計8.6%。非洲國家的所有制成品出口中,美國子公司占3.4%,日本子公司占0.2%,累計3.6%。亞洲太平洋地區的發展中國家,美國子公司出口比重為4.2%,日本子公司為3.5%,累計7.7%。而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美國子公司的出口比例為14.3%,日本占1.1%,累計15.4%。在某些國家,外資企業在制成品出口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斯里蘭卡的工業制成品出口總額50%以上由外資企業完成。而新加坡,這一比例近90%。在技術密集型產品出口中,如電氣、電子設備、通訊等行業,外資企業在其中具有統治地位。20世紀未期,(注:戴金平:《外國直接投資與發展中國家的出口促進》 貴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4月第1版,第34頁)我國香港外資企業在總出口中的比重僅超過20%,但在電子產品出口中的比重卻達到50%以上。印度尼西亞外資企業出口比重最大的產業是機械設備,達到24.4%。斐濟外資企業在總出口中的比重僅為35.6%,但化工產品出口的比重卻高達50.1%。美國子公司在發展中東道國總出口比重僅為5.2%,而在電動機械類產品的出口比重高達36.3%;在亞太地區的總出口比重為5%,電動類機械產品出口的比重則為23.5%。
  3.東亞國家例證
  (1)韓國
  韓國制造業中存在貿易促進型FDI。從4個占韓國FDI比重較大的制造部門來考察FDI與貿易的互動關系,即紡織與服裝、鞋類與皮革、化學制品以及機械設備等。鞋類產業是韓國區域內貿易與投資模式的典型。該行業FDI流出93.7%在APEC經濟體內發生。中國、東盟國家占80%,而向這些國家出口的比重小于20%。不過,與此相對照的是,化學工業的國際分工表現不同。例如,中國占到韓國對外FDI流出的10.3%,出口的10.5%。向東盟國家出口增加很快。這都反映了這些國家國內市場的發展(注:分析制造業中FDI與貿易的互動關系。對于每個制造業在下面方程中進行檢驗:log(T[,i]+α[,0])=β[,0]+β[,1]logY[,i]+β[,2]logDIS[,i]+β[,3]logYPC[,i]+β[,4]logDEN[,i]+β[,5]logHC[,i]+β[,6]logAPEC[,i]+β[,7]log(OFDI[,i]-t)+ε[,i],log(OFDI[,i]+α[,0])=β[,0]+β[,1]logY[,i]+β[,2]logDIS[,i]+β[,3]logYPC[,i]+β[,4]logDEN[,i]+β[,5]logHC[,i]+β[,6]logAPEC[,i]+β[,7]log(T[,i]-t)+η[,io]Y[,i]指國家i的國內生產總值GDP;DIS[,i]指韓國與其貿易伙伴之間的地理位置;YPC[,i]指國家i的人均收入;DEN[,i]是土地-人口比率(土地相對要素密度);HC[,i]是人力資本相對要素密度;APEC[,i]是一個區域虛擬變量(非APEC成員國取零);OEDI[,i]是FDI流出量。)。紡織服裝業和鞋類皮革業是正在失去競爭力的出口導向型產業。這些行業的FDI流出刺激了向東道國的出口,即韓國企業的海外分支機構從其母公司進口中間產品。
  總體而言, FDI的進口促進效應不明顯。這也表明,雖然這些行業是出口導向型的,但是由海外分支機構向韓國再出口數量不大。在化學行業中的FDI流出對進口有著正向作用。這可以由不同市場導向以及某個產業中的產品差異性來解釋。
  (2)日本
  對日本制造業FDI與貿易互動進行考察。無論是進口額、出口額,還是進出口總額,在食品、紡織、化學品、機械、電機等行業中,FDI與貿易有顯著的正面雙向互動效應。特別就出口這一變量而言,這些行業表現出顯著的雙向互動或互補效應。對于木材與紙漿行業,兩者之間的這種關系僅表現在進口中。對出口數據檢驗,FDI與貿易的相互作用統計顯著負相關(注:同上腳注,套用公式,代入日本數據。)。即在這一行業中,出口貿易與FDI之間替代關系很強。從日本海外企業銷售與資源獲得情況以及人均GNP變量回歸結果看,化學品、機械、電機、運輸設備等行業中,產業內貿易十分活躍。在某些行業中,日本與APEC成員國的貿易量遠高于非成員國。
  (3)中國
  在我國,國際投資與貿易互動主要體現在第二產業——制造業中。具體而言,外資企業對我國機電行業投資,進而對機電產品出口的貢獻較大。與中國總體出口結構比較,在華投資跨國公司出口結構與中國總體結構很相似,主要出口商品類型相似,集中在服裝、鞋類、機電設備等方面。隨著在華投資跨國公司出口結構的優化和其出口在我國大類出口商品中份額的提高,其出口對于優化我國出口商品結構的作用日益加強。在華投資跨國公司出口貿易改善我國總體出口結構的過程中,不同類型跨國公司有不同作用。其中,合資企業和合作企業的貢獻相對較大,獨貴企業的作用相對較小。外國直接投資形成的進口促進了我國進口貿易結構向中間產品傾斜。外商直接投資與進口額之間也存在較高的正相關關系。此間,在華的外國直接投資對外貿易方式由一般貿易向加工貿易方式轉變。有數據表明,上世紀末,作為外資企業積聚的上海,其貿易方式也以加工貿易為主(注:該項研究得益于筆者參與的上海市世界經濟學會有關課題以及上海市人民政府對外經濟貿易委員會有關調研(1999-2002)。)。
    二、自然資源部門中的國際貿易與投資互動
  (一)自然資源部門國際貿易與投資互動的線性過程
  1.線性演進的決定因素
  自然資源部門中國際貿易與投資互動主要取決于生產擴張的地緣以及對自然資源需求的國際化程度。主要自然資源部門的貿易與投資關系是線性、漸進的。當然,在母國需求引導型貿易中含有進口時,情況稍有不同。不過,在一些資源開發部門則是FDI引導貿易。其間,貿易常為公司內貿易。海外分支機構在東道國初級產業出口中起到重要作用。發展中國家自然資源開采及出口是外國直接投資的傳統領域。而在一些資源豐富的發展中國家,如中東的石油、拉美的有色金屬等,外國直接投資在資源開采、冶煉、加工及加工設施制造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又如,20世紀后期,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初級產品出口中,僅美國的跨國公司就占11%。
  2.可再生資源部門與不可再生資源部門異同
  自然資源部門分為可再生資源部門(如農業和林業等)以及不可再生資源部門(如煤炭業和石油行業等)。對自然資源的很多需求來自發達國家,生產基地建在哪里取決于資源的可再生性,即可再生資源的氣候狀況以及不可再生資源的儲備量以及開采條件。此外,還需考慮生產能力的有效性,其中包括資本、技術與技能等。
  如果東道國具有開采條件及生產能力,并且擁有一定數量的可再生資源,例如:茶葉、羊毛或咖啡等,那么會向近距離國家或地區出口。理論上,對于不可再生資源,該原則同樣適用。此時,FDI通過來自母國的后向一體化,或者向資源豐富的東道國企業實行前向一體化完成。標準石油公司的實際運作體現了這一點。這樣,FDI對貿易有支持與促進作用。如果一國擁有豐富的不可再生資源開采條件,但沒有生產能力。外資企業需要生產和出口。此時,FDI帶來了貿易,即從東道國向母國或第三國出口。
  3.線性演進的國家異同
  對于不同類型的國家,直接投資與貿易互動遵循相同的路徑。但是,發達國家跨國公司同時進行其他類型的投資,自然資源行業中的互動超過制造業與服務業。典型例子是殼牌石油公司在美國的投資。開采是首要階段,其與相關投資聯系,石油化工企業的發展以及加油服務業的發展。由于東道國下游制造業和服務業分支機構的建立,直接投資與貿易的關系始終存在。例如,高附加值產品——石油化工產品等的出口。由此,直接投資對東道國的貿易產生積極影響。而發展中東道國目標是逐漸將生產原材料并出口的外資企業演變為國內企業。這樣,東道國往往對那些投入本國下游產業以及進行高附加值活動的跨國公司尤為支持。
  (二)自然資源部門國際貿易與投資互動的機理
  1.一般機理初探
  該行業中跨國公司有兩種方式可以選擇:其一,始于進口,進口國在縱向整合過程中進行國際投資,從而導致東道國更多的出口;其二,尋求資源的公司先開始國際投資,進而從東道國出口。后者在非再生性資源中常見。兩種情況,國際直接投資都引發貿易,導致東道國出口增加。
  首先,東道國對有關資源的進口增加,母國對同一資源的進口也增加;同樣地,由于對已加工資源的出口增加,或者對以這些資源生產的制造品的出口增加,音國的凈出口也會增加。很多國家通過國有化割斷了國際投資與貿易的聯系。這些國家期望獲得更大的租金,并更有效地促進國內發展。此外,跨國公司在東道國的原材料貿易中占了相當大的份額。20世紀后期,僅美國的附屬公司就占了來自發達東道國和發展中東道國所有原材料出口的1/10。這一份額是60年代中期所有發達國家原材料出口的2倍,所有發展中國家原材料出口的一半。
  自然資源行業中的投資也帶來相關貿易與投資。對于東道國,當外資母公司介入資源的勘探、開采、冶煉、生產和最終產品分銷等環節,雖然部分活動在東道國以外進行,但是直接投資可以引致基于資源產品的出口。對于母國而言,它會引致制造業的出口。這可以是直接的,如,向東道國出口農業或礦業機械,也可以是間接的,如由其他企業出口制造業消費品。但是,這種效應沒有FDI對母國制造業產品出口正效應強。
  2.可再生資源與不可再生資源的異同
  不可再生資源受到地理因素的影響,對其開采具有資本密集、高風險的特征。并且,大多數金屬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同質的特征。例如,尋找石油和礦藏。引起探尋、開采資源的直接投資。這種FDI導致東道國與母國或第三國之間的貿易。由于母國企業在資源勘探及開采方面具有比較優勢,因此,這里貿易與投資互動源于FDI。由于需要大規模投資并且直接控制資源供給,高度的資本密集以及寡頭壟斷能夠保持直接投資。東道國的出口方向往往是母國或第三國。而先前,這些第三國從母國進口,后者被前者替代。例如,美國的銅、鉛、石油、礬土、黃金以及鋅等產品。尤其是當美國的石油行業在海外大量投資進行石油勘探與開采后,他們向國際市場出口了約2/3的產品。
  對可再生資源的開發往往始于發達國家本土資源相關的機械制造商。發達國家企業往往從距離較近的國家進口可再生資源。考慮到交易成本最小化、保證供應商安全,獲取規模經濟等因素,母國企業實行后向垂直一體化,將原材料市場內部化,以控制國外業務活動。外資企業在一些商品,如糖、茶葉和香蕉等的生產中起到重要作用。而一些農產品,如棉花、煙葉等的生產多掌握在當地廠商或農民手中。在后一組商品中,跨國公司往往與當地企業以長期非股權安排完成合作生產。而其中一些公司首先與當地企業簽定合同,逐漸向當地進行投資,進而通過直接投資實現公司內貿易。這樣產生了垂直一體化和水平一體化的跨國公司。20世紀50、60年代,美國聯合水果公司和標準水果公司通過垂直一體化和水平一體化完成世界大部分香蕉貿易。
    三、新興行業——服務業中的國際貿易與投資互動
  (一)服務業中國際貿易與投資互動演進的特殊性
  1.服務業國際貿易與投資互動的表現形式
  服務行業中國際貿易與投資互動表現為以下形式:(1)旅館、飯店、快餐和汽車租賃公司等。這類企業偏好管理合同或許可方式。另一方面,非股權安排不涉及股權問題,可以規避風險。(2)專業公司。提供會計、咨詢和法律服務的公司,其主要資產為人力資本、聲譽、業務聯系以及品牌。其核心競爭優勢在文本,便于通過非股權安排,如:合伙人方式,進行轉移和控制。(3)工程技術、建筑業設計服務。該行業在當地建立合資企業以獲取東道國政府的定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國有化風險。(4)銀行、券商、保險公司等。企業在提供服務時,遇到的風險相對較大。這一類企業更偏好聯合方式。
  2.服務業貿易與投資互動的特殊性機理分析
  很多服務需要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互動。由于服務不可貯藏,其必須在生產地即時消費。服務不可運輸,似乎不可跨國貿易。因此,服務的跨國界轉移需要生產者或消費者的轉移,或者通過分支機構來完成,即對外直接投資。跨國公司常用非股權安排、少量合資方式向直接投資轉變。
  由于向海外提供的許多服務無法用貿易替代。如果公司需滿足國際市場,必須直接到海外生產。因此,服務型公司不能通過線性、按部就班的方法征服外國市場。線性順序被截斷。當今,服務業已成為世界經濟中最大約產業。直接投資在服務業中不斷擴張。從存量上看,其比例為52%以上;流量上,這一比例在65%以上。
  一般而言,在海外建立附屬公司,對母國有關服務出口產生的沖擊不如在海外建立尋求市場的制造業附屬公司對一種產品貿易的沖擊大。在新經濟條件下,信息技術的發展,服務的可傳輸性,尤其是信息密集服務等的可傳輸性日益增加,使通過國際直接投資向外國市場提供服務的必要性大大減少。增加服務可交易性的技術進步,也為一些部門或各種公司內部從事某些服務功能(如信息處理、會計等)的出口導向型國際直接投資提供了可能性。在服務部門的外國附屬公司也可能對貿易產生間接影響。它們會創造提供信息密集支持性服務機器設備的需求。隨著一些服務的可交易性增加,東道國能更多地參與這些服務的生產和出口。然而,同傳統跨國公司為了更有效地運行而建立單獨的服務附屬公司相比,這可能降低技術轉移和技能發展水平。
  (二)服務行業中直接投資對貿易影響的例證
  1.發達國家例證
  對于服務業跨國公司投資與貿易互動的歷史考察相對較少。對美國相關產業的研究表明,20世紀后期,母公司出口大量服務,其值約占美國服務出口的1/3,制造業母公司所有出口量的1/4。其有很強的出口傾向、大約為6%。而這些出口在多大程度上受到FDI的影響取決于服務的可貿易程度。如果其沒有可貿易性,則直接影響很小。對于可貿易的服務,如保險、再保險、咨詢及法律服務等、出口引致直接投資,進而減少服務的出口。此時,會增加維持海外分支機構運作的機器設備出口,或母公司信息密集型支持服務所需設備,如通訊等。當然,這種影響比制造業小得多。如20世紀后期制造型分支機構從美國進口的價值占制造業分支機構總銷售額的14%。而服務性企業的這一比例只有1%。
  2.發展中國家的間接影響
  發展中國家的國外服務分支機構對貿易有著間接影響,即促進了東道國產品出口。對于具有競爭優勢制造業產品的國家而言,它們加速了這些產品的營銷。服務業中直接投資對貿易的另一個間接影響在于,公司提供金融、運輸、電信、保險或廣告服務可以促進貿易產品和其他服務產品的生產。雖然其中的作用較難精確衡量,但是跨國公司在東道國投資與該國服務出口的聯系十分緊密。
  由此可見,服務業中直接投資與貿易的互動演進是有限的。但是,其間對貨物貿易的間接影響又十分重要。而且,由于有限可貿易性,希望在國際市場出售其服務的企業往往會在海外設立機構。
  (三)金融服務貿易、資本流動與金融穩定
  自20世紀末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后,一國金融市場開放的作用成為一個頗有爭議的問題。對金融服務貿易、資本流動與金融穩定考察的基本框架是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其中包括存貸業務、證券交易與保險等。金融服務可以通過兩種途徑提供:跨國設立和通過先前巳設立的外國金融機構。金融服務市場可以調節金融市場和政策的不完全性,從而影響資本運作水平、結構和穩定程度,乃至整個金融穩定。自由化對于金融穩定有特殊意義。自由化可以促進大范圍的金融貿易;增加國外金融機構設立;對當地金融機構的經營業績制約較小,如透明度、規則和監督等,從而提高金融部門效率。這種自由化影響金融機構容量,也促進了非投資性資本流動。反之,強大金融機構的高效率以及可控的資本流動會增強金融穩定性。
  金融服務貿易政策對資本流動和金融穩定非常重要。金融服務貿易自由化的方式以及相應保護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一國自由化中獲益程度。一些實證也表明,所有金融工具的平衡性自由化以及海外金融業務自由化對于減少資本流動的波動、扭曲以及金融危機有著重要作用。其具有以下政策含義:第一,金融服務貿易的自由化基于市場方式,以提高資本流動質量,增強金融體系。這需要諸如金融管制等政策相補充。第二,如果一國一時無法開放所有金融服務業,就應該先開放促進金融穩定、效率較高的金融部門。不過,這只是利用“時間”來創造條件。以實現更大范圍的金融自由化。
  下圖1展示了金融服務貿易、資本流動與金融部門穩定性的關系(注:Masamichi Kono,Ludger Schuknecht:Financial Services Trade,Capital Flows,and Financial Stability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Staff Working Paper ERAD-98-12。)。
    四、中觀層面的國際貿易與投資互動
  綜上所述,直接投資與貿易的互動相當復雜。這種關系反映了不同經濟部門產品國際化的進程。部門間特定產品的貿易與投資互動的間接效應也值得重視。在自然資源部門,往往是貿易引致FDI,FDI為貿易支持型或貿易創造型。在制造業中,就特定產品而言,市場導向型的FDI將替代貿易,與之形成互補關系。在國家和產業層面上,FDI與貿易之間正相關。可貿易性服務業的情況與制造業相似。在不可貿易的服務行業中,與FDI相關聯的貿易與FDI正相關。總之,貿易常常引致FDI;為了尋求平衡,FDI會帶來更多的貿易。其結果會使國際經濟往來更加緊密。一體化的國際生產體系會擴大行業間復雜的投資與貿易互動。兩者將相互支持,形成雙向互動平衡。
  附圖F52N931.JPG
    圖1 金融服務貿易、資本流動與金融部門穩定性的關系
亞太經濟福州40~44F52外貿經濟、國際貿易陳左/苗馨/張箭峰20032003國際貿易與國際投資互動是當今世界經濟的重要表現。目前,我國經濟對外依存度日益增大,對這一現象進行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從中觀層面(產業)對國際貿易與投資互動作出考察。中觀層面/國際貿易/國際投資/互動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nternational Trad and FDI of Industry Level陳左:復旦大學研究生院 經濟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國家重點研究基地)經濟學博士、博士后  苗馨:哈爾濱工業大學研究生院 管理學院碩士生  張箭峰: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院 金融學碩士生 作者:亞太經濟福州40~44F52外貿經濟、國際貿易陳左/苗馨/張箭峰20032003國際貿易與國際投資互動是當今世界經濟的重要表現。目前,我國經濟對外依存度日益增大,對這一現象進行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從中觀層面(產業)對國際貿易與投資互動作出考察。中觀層面/國際貿易/國際投資/互動

網載 2013-09-10 21:47:49

[新一篇] 論中西詩學之比較——《比較文藝學》導論

[舊一篇] 論乾嘉學風對近代史家的影響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