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關閱讀 |
![]() |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 簡體 傳統 |
◎奧登
小說家
裝在各自的才能里象穿了制服,
每一位詩人的級別總一目了然;
他們可以象風暴叫我們沭目,
或者是早夭,或者是獨居多少年。
他們可以象輕騎兵沖前去:可是他
必須掙脫出少年氣盛的才分
而學會樸實和笨拙,學會做大家
都以為全然不值得一顧的一種人。
因為要達到他的最低的愿望,
他就得變成了絕頂的厭煩,得遭受
俗氣的病痛,象愛情;得在公道場
公道,在齷齪堆里也齷齪個夠;
而在他自己脆弱的一身中,他必須
盡可能隱受人類所有的委屈。
暗藏的法律
暗藏的法律并不否認
我們的或然性規律,
而是把原子、星辰和人
都照其實際情況來對待,
當我們說謊是它就不理。
這是唯一的理由:何以
沒有一個政府能把它編集
語言的定義必然會傷害
暗藏的法律。
它極端的耐心不會阻止,
如果我們要去找死;
當我們坐上汽車想逃避它,
當我們在酒館里想忘記它:
這就是暗藏的法律要懲罚
我們的方法。
名人志
一先令傳記會給你全部的事實:
他父親怎樣揍他,他怎樣出走,
少年作什么奮斗,是什么事跡
使得他在一代人物里最出風頭:
他怎樣打仗,釣魚,打獵,熬通宵,
頭暈著攀新峰;命名了新海一個:
最晚的研究家有的甚至于寫到
愛情害得他哭鼻子,就象你和我。
他名滿天下,卻朝思暮想著一個人,
驚訝的評論家說那位就住在家中,
就在屋子里靈巧的做一點細活,
不干別的;能打打唿哨;會靜坐,
會在園子里東摸摸西掏掏,回幾封
他大堆出色的長信,一封也不保存。
太親熱,太含糊了
如果講愛情
只憑著癡心
照定義而行,
那就隔著墻壁,
從“是”走到“不”
就通不過去,
因為“不”不是愛,“不”是“不”,
是關一道門戶,
是繃緊了下顎,
能意識到的難過。
說“是”吧,把愛情
變為成功,
憑欄看風景,
看到陸地和幸福,
一切都很肯定,
沙發壓出吱扭聲。
如果這是一切,愛情
就只是頰貼著頰,
親熱話對親熱話。
聲音在解釋
愛的歡欣,愛的痛苦,
還輕拍著膝,
無法不同意,
等待心靈的吐訴
象屏息等待的攻擊,
每種弱點原封不動,
相同對著相同;
愛情不會在那里
愛情已移到另一個座椅。
已經知道了
誰挨近著你,
不感到為難,
也不會昏眩,
就會有禮貌地
離開北方自得其所,
而不會集合起
另一個對另一個,
這是設計自己的不幸,
預言自己的死亡和變心。
一位暴君的墓志銘
他追求一種盡善盡美,
他創造的詩歌簡單易懂;
他對人類的愚蠢了如指掌,
而且醉心于自己的艦艇和軍隊;
他笑時,可敬的臣子也爆出大笑,
他哭時,小孩們則死在街頭。
奧登
(Wystan Hugh Auden,1907——1973)1907年生于約克郡。1922年開始寫詩。1925年入牛津大學攻讀文學。30年代他以第一部《詩集》成為英國新詩的代表;被稱為“奧登派”或“奧登一代”的詩人,又是英國左翼青年作家的領袖。1936年出版代表作詩集《看吧,陌生人》。1937年赴馬德里支援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斗爭,發表長詩《西班牙》。次年訪問中國。與衣修午德合著《戰地行》。1946年加入美國籍。后期作品帶有濃重的宗教色彩,主要詩作有《阿基琉斯的盾牌》、《向克萊奧女神致敬》、《在屋內》、《無墻的城市》。奧登被認為是繼葉芝和艾略特之后英國的重要詩人。晚年常在紐約和奧地利鄉居。1953年獲博林根詩歌獎,1967年獲全國文學勛章。 1973年9月29日病逝于維也納。奧登別具一格的詩歌反映了一個動亂的時代。代表作有《海與鏡》,《石灰石贊》,《阿喀琉斯的盾牌》,《向克里奧致敬》,《無墻的城市》,《謝謝你,霧》等。
鳳凰讀書 2015-08-23 08:48:54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