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 簡體 傳統 |
作者: [美]康妮·弗萊徹
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副標題: 犯罪現場專家講述的故事
原作名: Every Contact Leaves a Trace
譯者: 畢小青
出版年: 2009-5
頁數: 383
定價: 35.00元
裝幀: 平裝
叢書: 新知文庫(新版)
自助餐里的果凍里,有告密人的印記;槍擊的方向,指認母親射殺自己的孩子……本書將讀者帶進真實的犯罪現場調查過程之中,作者采訪了八十多位破案專家,講述其看家本領以及經手的案件。
簡介:本書講述的是如何從現場調查入手確定犯罪事實。作者采訪了80多位破案專家,包括巡警、偵探、血滴研究專家等,采用第一人稱敘述的方式,講述他們的看家本領以及經手的案件。
點評:像引人入勝的偵探小說一樣充滿懸念。
《犯罪現場》雖然沒有《越獄》、《24小時》等電視劇風靡國內,但也是一部曾經熱門的美劇,這些年陸續出了好幾季。
與之相對應,中國也拍了講述犯罪現場調查、取證、破案的故事——《案發現場》。
在這些電視劇中,高科技被充分應用,調查員既親赴現場勘察,又參與案件的偵破。觀眾不得不感慨:現在的偵探,真是多面手啊!
看過《蛛絲馬跡》,你將不再對這些完美的偵探抱有幻想。
首先,在美國,犯罪現場專家們都是科學家,他們屬于犯罪實驗室,根本不會參與到案件的調查。
第二,犯罪現場研究涵蓋的科學內涵很豐富,這些專家們都在各自范疇內研究和工作,不可能出現多面手,同時兼任好幾項領域的現象。例如,有隱蔽痕跡專家、有DNA專家、有筆跡專家、有司法證據調查專家、有司法植物家、司法地理考古學家、玻璃專家、犯罪現場情形復原專家、懸案專家等等。
第三,犯罪現場專家們的工作效率并不如人們期待的那么高。我們在電視劇上面看到的調查員第一時間出發現場,取證,化驗,公布結果等在現實中幾乎是不可能的。美國的犯罪實驗室堆積了大量的積案,就算是最緊急的案件,想要知道化驗取證結果,也要等上三、四個禮拜。
第四,犯罪實驗室并沒有那么充足的設備。由于資金所限,真實中的犯罪試驗室并不像電視劇上所展現的具備各種高科技設備,應有盡有。有些技術,只有電視上有,實際中根本不存在。
《犯罪現場》的播出,讓很多美國人對犯罪現場專家給予了過高的期望,這使得他們很無辜,也很無奈。
實際上,不止于此,大多數觀眾總是分不清影視藝術的夸張和現實生活的實際情況。因為人們總是傾向于相信那些品質更優的“事實”。
網載 2015-09-12 15:49:31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