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決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水平?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當過老師的人大約都有這樣的經驗——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確實是力不從心,總體來說不如文化程度高的。可是也有這樣的情況,一些文化程度高的人,孩子也一大堆問題。按理說老師是最會教育孩子的,可為什么一些教師的孩子反而問題更多?到底什么決定著家長的成敗,家長如何才能給孩子良好的教育?


一位中學老師得出了自己的結論——當個能夠反思的家長。


當個家長不容易。當個能夠時常反思的家長更不容易。


因為兒子和學生同齡,和家長交流中會感受更深,在交談中我看到了自己,他們是鏡子,讓我看到自己不照鏡子時看不到的問題。許多老師的孩子不優秀都是因為自己好為人師,結果把孩子當成學生一樣給教育了,因為學生和老師之間有距離,但母親和孩子之間距離太近,所以有時對孩子的耐心遠不如對學生的耐心多,長此以往,結果是當老師的母親教育不了自己的孩子了。我怕這一天,所以我趕緊反思。


我其實只是一個教書的,不是圣人,所以面對家長的各種問題,我有時候會覺得自己很無能,無法要幫助他們更多。我只能說:不要責怪孩子,孩子身上的每一個問題都是我們在他的成長過程中無意留下的印跡。比如說我常丟三落四,兒子也會有這樣的問題,我脾氣暴燥,兒子也沒有學會如何控制情緒。班上有個孩子一個月遲到了三回,他母親說:“不瞞你說,我上學時候也總遲到!”我一聽就笑了,原來根在這兒啊!


那天同事說了一句話我覺得很有道理:“我們班有一個教授的孩子,各方面習慣都不好,爸爸來了卻總聽不進去我的話,他很自信,管了兒子幾個月,卻不見效果,哎,其實是錯過播種的時間了,別人家的苗都開始長了,他才開始種,怎么能趕趟呢?”


孩子在成長中有不同能力培養的關鍵期,如果過了關鍵期再培養,會十分困難。


班上很多孩子不會聽課,看著你發呆,你反復提醒,一會眼神就游離了,再叫回來,幾分鐘過去了,其實這種注意力的培養應該在六歲之前完成,利用游戲的方式讓孩子在一小段時間內完成一個任務,持續不斷地培養,我想可能有些孩子的家長沒有在六歲前有意地關注過注意力培養的問題。


有一位朋友曾經告訴我“千萬別在孩子專注做一件事時打斷他,我在孩子小學的時候經常在他做作業時,站在他身后,一看到他在做的過程中出現問題就去打斷他,提醒他按我的方法來,長時間搞得他不能持續做完一件事就被我的喝斥斷了思路,做作業的時間越來越長,效率越來越低,等我反應過來,孩子已經初三了。”所以過錯在我們,不在孩子。


困惑的家長經常會問那些孩子優秀的家長:“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通常這些家長會有這樣說: “我們平時不怎么管,他自己知道什么時候該干什么。”有人會想,這家長不愿意和別人分享經驗,其實真實的情況是,在孩子一至三年級,他們中的大多數是每天要陪孩子學習全過程,并且幫助孩子總結出學習的方法和策略。他們的孩子上初中后沒有怎么管,但他一定是在最應該跟進的時候跟進了,并且是“智慧地跟進了”。 所以家長該干什么的時候一定要做。



有這樣兩個極端:


1、有個家長每次都和我說他的孩子多么多么優秀,多么多么懂事。我就在電話里一直“嗯” ,可是和在學校的表現比較,我卻找不到平行線。但是我也不敢總強調孩子有什么問題,我怕家長想“這些毛病根本在家里就沒有啊!這個老師怎么看到的都是孩子的毛病呢?她是不是在帶有色眼鏡看孩子呢?”


我想可能有兩種情況:家長很優秀,事業很出色,地位很強勢,長期用“你要這樣,你要那樣,你要向我學習,你看我如何如何”,孩子長期無法表達多面的性格和感受,所以學會了你喜歡聽什么,我就說什么,你喜歡我做什么,我就在你面前做什么,其實在另一個環境他才會表現出更自然的自我,更放松的自我,所以也不能說他習慣不好,他只是想在繃緊的演戲間歇中讓自己在后臺放松一下表情,應該反思的是家長,而不是孩子。


另外一種情況: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家長很溺愛孩子,不相信孩子有問題,或者說是干脆不想聽孩子有問題,因為家長沒有做好處理孩子成長中各種問題的準備,就把這些負面的信息屏蔽掉了,問題得不到解決,就像壞掉的牙齒,一開始怕痛不想處理,拖到痛得不行了才處理。這樣應該反思的還是家長,因為孩子的是在犯錯誤,改正錯誤中不斷成長起來的。


2、有個家長每次都和我說他的孩子學習多么多么不自覺,多么多么懶惰。


我反復說:“要給孩子自信”,他會說“可自信是建立在良好的表現上的,他現在的樣子我怎么表揚他?”我想,是先有良好的表現才有自信的么?可能反了,那么自信從哪里來?是從長大的力量中來,孩子沒有自信,是因為家長沒覺得孩子是個能有自我意識的有主觀能力性的人,所以會對孩子反復說:“應該這樣”、“不準那樣”、“必須怎樣”,孩子時時被告誡“小心”、“不準”,而是“去試試”、“不要緊”、“沒關系”、“再努力一次” 。


發展心理學認為,個體在童年期的生活經驗將形成一個基礎,成為他成年后應對生活的主導方式,不同的生活經歷自然會塑造出不同的結果。研究表明,處于責罵、否定、消極環境下的孩子,大多會采取退縮、逃避、刻板的適應方式,并在人際溝通、信任他人和表達情感方面有一定缺陷,這些缺陷最終將影響他的創造力、適應力和自信心。所以面對孩子不理想的成績怒斥孩子的家長應該反思,我們為什么找不到好的方法幫助他進步呢?責罵實際上是在用家長自己犯的錯誤來懲罚孩子,當然這種錯誤可能會是在多年前孩子還小的時候由于我們做家長的無知產生的。


對孩子的教育像是長期的戰斗,在勝利中獲得當爹媽的成就感,在挫敗中感嘆自己的無能,在戰斗中積累經驗再戰,越戰越勇,生命不息,戰斗不止啊!可是我們的敵人是誰?可不是我們的孩子啊!那敵人是誰呢?我想是我們自己吧。


先改變自己,再教育孩子吧。或者說在改變自己中教育孩子吧。



文匯教育 2015-08-23 08:53:04

[新一篇] 虎媽貓爸 那些發人深省的經典教育臺詞

[舊一篇] 休學創業,一場游戲一場夢?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