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張志公先生主持編寫,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九年義務教育初中語文教材,已于1997年10月經原國家教委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查通過,并列入國家審定教材書目。
張志公先生生前主編的這套教材,一共六冊,從1993年開始在城市、農村、經濟發展較快的富裕地區、經濟條件較差的邊遠地區和山區、文化教育較發達地區和文化教育后進地區等各種不同類型的地區進行實驗,至1997年秋,已經完成兩輪實驗,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目前實驗還在進行中。
該套教材是在張志公先生的直接指導下,按照張志公先生關于教材改革的設想編寫的,其特點非常突出。
指導思想明確,并在教材中得到了較好的體現。張志公先生在《關于改革語文課程、語文教材、語文教學的一些初步設想》一文中指出:語文課不是純粹的知識課,而又必須按照知識與實踐的合理關系來組織,充分重視知識對讀、寫、聽、說的先導作用,并使讀、寫、聽、說密切結合生活、學習、工作的實際需要。重視知識,重視語文實踐,重視實踐能力的養成,貫徹在這套教材的每一課書,每一練習和每一個教學環節的設計。
教材采用雙線推進結構,既重視語言的實際應用,又重視文學教育。就實用語文能力訓練講,教材以閱讀能力為主線,以理解、駕馭語言(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的訓練為重點。整套教材編寫了23篇實用語文知識短文,作為先導性知識安排在相應單元的前邊。這些短文講解的都是實用性知識,而且著重講解操作方法,不糾纏概念語。這就使訓練具體化,可操作性強。重視文學教育是張志公先生一貫的思想。教材的文學教育體現在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把理解、賞析文學語言作為重點。全套教材根據《大綱》的要求,編寫了15篇文學常識短文,安排在相應單元前邊,或介紹文學作品知識,或講解閱讀文學作品的方法,或指點欣賞文學語言的要領,以培養初步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這套教材在說話訓練,特別是語言交際能力訓練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訓練內容和要求靈活多樣,切合初中學生的實際。而且訓練按照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的順序逐步推進。比如第一冊有“自我介紹”、“交談”,第二冊“打招呼”、“會拒絕”,第三冊有“貴在真誠”、“重視交際的初始階段”,第四冊有“說話要謙虛”、“學一點幽默”,第五冊有“論辯”、“采訪”。按張志公先生的要求,經過兩年或稍長一點的時間的訓練,要讓初中學生達到“出口成章”這一目標。就是說,站起來就能說出一段完整的話,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稍作準備,就能說出一段較復雜的話,完整地表達出較復雜的意思。
這套教材新選了一些時代感強、與學生的思想和生活貼近的好課文。比如:第一冊32篇課文,共選入文章、詩歌41篇(首),除基本課文18篇(首)外,其余23篇課文中,建國后寫作的20篇;八十年代后寫作的有17篇,而且選文密切聯系當前的社會生產、生活實際,聯系學生思想、學習實際,聯系當今科技發展的實際。這樣的課文學生喜歡讀,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教材中練習的難度適當,題型多樣,符合初中學生學習語文的實際水平。精讀課文后練習的基本欄目有四項:內容理解,寫法分析,語言揣摩,詞語積累,這些練習,既是閱讀課文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又大體展示了從初讀課文到深入理解課文的認知活動過程。這樣的安排,體現了張志公先生把課文作為例子,培養閱讀能力,使分析、綜合的思維活動形成“習慣”的訓練思路。略讀課文練習量小些,但訓練思路與精讀課文相同。在作文訓練中注意了三個配合,即讀寫配合,用片斷仿寫的形式,使學生向所仿作者學習組織語言的方法;說寫配合,以先說后寫的形式,訓練學生的思維與表達的條理性;一般實用性文章的寫作與應用寫作的配合,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由易到難一步步推進,同時適當安排條據、通知、啟事、電報稿、請柬、書信等應用文字的寫作訓練。語法知識的講述和練習,體現了志公先生的語法知識要“精要、好懂、管用”的思想。由于練習設計具體,由淺入深,推進層次清楚,可操作性強,大部分練習在課堂上即可完成,這樣就大大減輕了學生負担。
中國教育報6京③G31中學語文教學宋祥瑞19981998 作者:中國教育報6京③G31中學語文教學宋祥瑞19981998
網載 2013-09-10 20:5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