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 簡體 傳統 |
明朝末年,由于政治腐敗,武備廢弛,臺灣、澎湖的防衛力量逐漸削弱,給外敵窺伺造成可乘之機。17世紀初,荷蘭政府在其亞洲的殖民基地巴達維亞(今印尼雅加達)建立東印度公司,專門從事對東方各國的經濟掠奪和武力侵略。從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開始,荷蘭殖民者以貿易、通商為名,對我國沿海各地進行襲擾。天啟四年(1624年)在臺南附近的臺江登陸,侵占了臺灣地區。崇禎十五年(1642年),荷軍在臺灣北部擊敗西班牙殖民軍,霸占了整個臺灣。荷蘭侵略軍侵占臺灣后,實行殘酷的殖民統治,強征重稅,進行搜刮。殖民者的殘暴行徑,激起了臺灣人民的憤怒和反抗,漢族和高山族人民的反抗和斗爭遍及全島各地,紿終沒有停止過。鄭成功收復臺灣,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進行的。
鄭成功,初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是明末將領鄭芝龍之子。鄭成功出生在荷蘭殖民者侵占臺灣那一年。他在少年時代,親眼看到荷蘭侵略者對沿海人民進行掠奪和燒殺,對侵略者十分憎恨。
公元1644年,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推翻了明朝統治。滿族統治者和漢族地主官僚相勾結,篡奪了農民起義的勝利成果,建立清朝政權。1646年,清軍占領福建。這時,鄭成功退守金門、廈門一帶,在東南沿海堅持抗清斗爭。為了驅逐荷蘭殖民者,建立穩固的抗清基地,鄭成功決意收復臺灣。永歷十三年(1659年)十二月,鄭成功召集諸將,研究收復臺灣和留兵防守金門、廈門事宜。正在此時,一個名叫何廷斌(一稱何斌)的人,從臺灣來廈門求見鄭成功,控訴了荷蘭殖民者的種種暴行,希望鄭成功把臺灣同胞從荷蘭壓迫下解救出來。他還把荷蘭殖民者的情況透露給鄭成功,并把臺灣水道及要塞設防情況繪成地圖,表示愿為向導。永歷十五年(1661年)正月,李定國聯明抗清戰敗,大陸各省基本被清軍占領。鄭成功感到形勢緊迫,只有收復臺灣,連接金門、廈門,然后進則可戰而復中原,退則可守而無內顧之憂。于是作出了進軍收復臺灣的決策。為了順利收復臺灣,鄭成功進行了充分、周密的準備:不斷偵察臺灣情況,秘密搜集情報,勘測航路,了解荷軍兵力配備、設防等情況。籌備糧餉,擴充軍隊,使陸師達到72鎮,每鎮1000人,水師20鎮,總兵力10余萬人。修造戰船,加緊訓練。等待時機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祖國的神圣領土。
永歷十五年二月,鄭成功在基本完成戰前準備工作后,遂從廈門移師金門,命其子鄭經及部分將領留守廈門、金門,以防清軍乘虛襲取;自率大軍進軍臺灣。進攻臺灣的艦隊分為兩個梯隊:鄭成功親率第一梯隊先期出發,共有戰艦數百艘,部隊2萬人;第二梯隊由黃安等指揮,共有戰艦20余艘,部隊6000人。臺灣本島地形東高西低,人口會聚西部,以“澎湖為門戶,鹿角為咽喉”。鄭成功根據敵情地形,確定如下作戰方針:首先收復澎湖,以之為前進基地,然后乘漲潮之機,通過鹿耳門港,實施登陸,切斷臺灣城、赤嵌樓兩地荷軍聯系,分別予以圍殲,然后收復臺灣全島。
荷蘭殖民者為了阻止鄭成功收復臺灣,也進行了一系列戰爭準備:增加兵力,到戰前,荷蘭侵略軍在臺灣的總兵力約2800人,戰艦“赫克托”、“斯・格拉弗蘭”和“威因克”、“馬利亞”等以及小艇多艘。修城筑堡,在臺南海岸修建了一些堅固的城堡和炮臺。其中的臺灣城和赤嵌樓(今臺南市西北的鎮北坊),是荷蘭侵略軍用主要力量防守的兩個城堡。儲備物資,實行封禁。規定禁止任何中國人進入赤嵌樓要塞,禁止漁民下海捕魚,不準商船與大陸貿易,禁止與大陸通信,以防走漏消息等等。搜集情報,通過各種渠道,采取各種方式偵察鄭軍的動向。調整兵力部署,將其兵力主要配置在兩個方向上:一是臺灣城及其附近的小島和海面、江面,兵力約1800人,艦船多艘,由荷軍頭目揆一親率;二是在赤嵌樓駐兵500多人,由描難實叮率領;其他港口和城堡約有四、五百人守衛。在此之前,鹿耳門港已用沉船堵塞航道。此港水淺礁多,不便通行,沒有派兵防守。揆一的意圖是,依恃臺灣城炮臺的火力,居高臨下,封鎖海面,另派甲板船防守大港海口,阻止鄭軍登陸。
永歷十五年(1661年)三月初一,鄭成功在金門舉行隆重的誓師儀式。二十三日中午,鄭成功親率第一梯隊自金門料羅灣出發,浩浩蕩蕩向東南挺進。次日清晨,舟師抵達澎湖,因荷軍兵力薄弱,很快予以占領。三日后,鄭軍繼續東征,進至柑桔嶼海面時,遭風雨所阻,被迫折回。三十日,鄭成功留下3000兵力駐守澎湖,率領艦隊,冒著暴風雨橫渡海峽,于四月初一日拂曉航抵鹿耳門港外。由鹿耳門外海進港有兩條航路:一條是南航道,口寬水深,但有敵艦防守,陸上臺灣城又置重炮瞰制航道,不易通過。另一條是北航道即鹿耳門航道,門闊僅里許,水中沙石淤淺,艦船觸之立碎,僅一線可容三舟并進,水路長數十里,橫渡可至赤嵌樓。由于航道水淺,荷蘭侵略者事先又用破船堵塞,因而只有漲潮時才能通過。鄭成功決定由北航道突入。四月初一中午,海潮大漲,鄭成功乘機率隊進發,大小戰艦順利通過鹿耳門,進入內海,將艦船分布在臺江之中。臺灣城上的荷軍以為中國船隊一定會從正面進攻,所以只在南航道岸上準備了大炮。鄭成功偏偏從鹿耳門開進臺江,避開了敵人的火力。荷蘭軍隊對鄭軍這種出乎意料的行動驚慌失措,來不及調整大炮,只好倉促出動夾板船到海面阻擊,鄭軍水師沖過荷軍防線,先在赤嵌樓以北的禾寮港登陸,接著在鹿耳門方向登陸成功。臺灣人民爭先恐后前來迎接,提水担飯,協助運輸。鄭成功部隊在臺灣人民大力支持下,很快站穩腳跟,士氣非常高漲。
鄭成功登陸后,立即通令荷蘭侵略軍投降。但荷蘭殖民者表示愿意獻出10萬兩銀子犒賞鄭成功的軍隊,請求退兵。面對這種卑鄙的收買引誘,鄭成功嚴辭拒絕。荷蘭侵略軍妄圖憑借船堅炮利和城堡堅固,從水陸分兵,乘鄭軍立足未穩,實施反擊。海面上,荷蘭侵略軍以四艘艦船阻擊鄭軍,鄭成功以60艘戰船把荷艦包圍起來,雙方展開激烈炮戰。鄭軍戰艦裝備雖不如荷軍,但水兵們英勇頑強。結果,擊沉敵主力艦一艘,炸毀甲板船一艘,其余漏網逃走。在陸上,荷蘭艦長貝德爾率領240名士兵向鄭軍反擊。鄭將陳澤率4000人,以大部兵力正面迎擊,以七八百人迂回到敵軍側后,前后夾擊。結果,貝德爾斃命,荷軍被殲180多人,只有少數人逃回臺灣城。荷蘭侵略軍海陸兩戰失敗后,仍企圖固守赤嵌樓、臺灣城這兩座孤立的城堡。鄭成功一面派兵切斷荷軍水陸交通,一面乘勝進攻赤嵌樓。臺灣人民也紛紛自動武裝起來,協助鄭軍打擊荷蘭侵略者。四月初四,赤嵌樓的水源被臺灣人民切斷,描難實叮被迫率部投降。四月初七,鄭成功除留一部兵力掃清其他地方的殘敵外,親自督師圍攻臺灣城。
龜縮在臺灣城的荷蘭侵臺總督科業特,倚仗糧草充足和城高墻厚,妄想固守該城,等待海外援助。巴達維亞當局得知荷軍在臺灣戰敗的消息,立即調集戰艦,趕赴臺灣增援,七月初五到達臺灣海面。鄭成功偵知這一情況,抓緊進行圍城和打援部署。荷蘭侵略者得到增援之后,力求迅速改變被圍的不利處境,決定用新到的艦船和士兵把鄭軍逐出臺灣城市區,并擊毀停泊在赤嵌樓附近航道上的鄭軍船只。雙方在海上接戰,鄭成功親統戰艦在海上迎擊,將敵艦包圍,經一小時激戰,擊毀、燒毀荷艦兩艘、俘小艇三艘,斃敵100多名。其余荷艦逃往遠海,再也不敢靠近臺灣。因海上失敗,荷軍在陸上未敢發起進攻即草草收兵。被圍荷軍糧餉匱缺、士氣低落,不少士兵吃了發霉的食物而中毒,戰死餓死者眾多。鄭軍則進行休整,不斷加筑工事,架設巨炮,準備繼續攻城,民眾還協助鄭軍斷絕了荷軍的水源。在圍困臺灣城8個多月并進行了充分的準備之后,鄭軍發起總攻,給了荷蘭侵略軍以毀滅性的打擊。
1662年2月,荷蘭殖民者被迫在投降書上簽了字。荷蘭在臺灣的所謂“總督”科業特和他的殘兵敗將狼狽地從臺灣撤走。被荷蘭殖民者侵占了38年的臺灣,終于又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鄭成功驅逐荷蘭侵略者的偉大斗爭,終于取得了勝利。
鄭成功收復臺灣后,將侵略者修筑的赤嵌城改名為安平城,赤嵌樓改名為承天府,并建立了同祖國大陸一樣的郡縣制度,建立行政機構;招徠大陸移民。為了發展農業生產,鄭成功實行了“屯田法”。士兵一面生產,一面練兵。幾年后,做到了“野無曠土,軍有余糧”。當時,臺灣的高山族人民,在荷蘭殖民者奴役下,生活十分貧困,生產極端落后。鄭成功在那里推廣了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將大陸上漢族地區的先進生產方法介紹給臺灣人民。從此,高山族也同大陸一樣,使用牛耕和鐵犁種田。還鑄造了“永歷通寶”錢幣,促進了臺灣社會的經濟發展,穩定了市場,安定了人民生活。
鄭成功收復臺灣后,不久便病逝了。他的子孫統治臺灣20多年。1683年鄭成功之孫鄭克爽投降,清軍進入臺灣,在那兒設立了臺灣府,加強了那里的邊防。
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鄭成功收復臺灣,結束了荷蘭侵略者對臺灣人民的殖民統治,捍衛了中華民族的利益,顯示了中國人民從來就不能容忍自己的領土任人宰割的斗爭傳統,為中華民族抗擊海外侵略者,維護祖國神圣領土的完整統一,創造了光輝的業績。鄭成功因而成為受人景仰的偉大的民族英雄,他的事跡將永垂史冊,將永遠活在人們心中。
網載 2013-09-10 20:55:11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