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正確導向,及時報道重大事件,切實加強隊伍建設,  經濟實力逐步增強——  中國報業續寫輝煌篇章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1997年是我國報業發展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年。在這一年里,對重大歷史事件的宣傳報道成為報紙新聞宣傳最重要的內容。同時,報業本身也發生了一些重大變化,報紙面貌不斷改觀、宣傳方法和宣傳效果不斷提高,社會效益日益顯著,經濟效益與1996年相比又上了一個臺階。
      把握導向 服務大局
  1997年,我國社會生活中發生了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如小平同志不幸逝世、我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黨的十五大勝利召開、三峽大壩工程成功截流,等等,我國報紙圍繞這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開展了全方位、空前的宣傳報道。
  回顧1997年報紙宣傳報道,具有以下特點:
  ●及時準確。各報對于重大歷史事件的報道均按照新華社通稿于次日及時發出,對宣傳基調的把握和日程跟進也是及時準確的。時效性、準確性較過去有較大提高,這是今年報紙重大新聞報道的一個突出特點。
  ●內容全面。這些重大事件的報道內容從歷史到現實,對象從普通百姓到專家領導,內容涉及我國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為廣大讀者全面了解所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發揮了積極作用。
  ●版面集中。1997年報紙集中宣傳報道重大新聞的規模之大,聲勢之盛,是歷史少有的。如對小平同志逝世的報道,僅從2月20日至26 日,人民日報及其海外版和市場報就刊發稿件566篇、照片237幅,共計70余萬字;光明日報刊發稿件305篇;經濟日報刊發稿件140篇,照片54幅;解放軍報刊發稿件205篇,圖片50幅。再如有關迎香港回歸的報道,深圳特區報一季度發表文章671篇,平均每天7篇多;四五兩月發表文章579篇,平均每天9篇多。
  ●形式多樣。一是報道體裁新穎活潑,有消息、通訊、評論、詩歌、專訪、征文、圖片、小說連載、有獎知識競賽等等;二是報道形式豐富多彩,許多報紙推出了相關的專欄、專版、專刊、特刊、號外,以及形式各樣的珍藏版。
  ●隊伍精干。從2月20日至26日,人民日報及海外版、 市場報投入了近300名編采人員來組織紀念小平同志的報道;為迎香港回歸, 人民日報3月底就組建了一支由副總編領隊的,有32 名記者參加的回歸慶典報道團,6月上旬又組成一個由副總編任組長的28人后方報道組。 類似做法,其他各大報都有。
  ●效果突出。各報對重大事件的宣傳報道比較注意聯系實際,貼近基層,抓住重點,形式活潑,為群眾所喜聞樂見。
  1997年我國報界大張旗鼓地加強隊伍建設和職業道德建設。年初,中宣部、新聞出版署等四部委召開電視電話會議,號召新聞界加強職業道德建設,禁止有償新聞,并出臺了《關于禁止有償新聞的若干規定》。各單位紛紛推出了禁止有償新聞的措施,并公布了舉報電話,受到社會各界的歡迎。
  1997年,全國各地報紙積極利用新聞扶貧,為扶貧、再就業工程、希望工程等造勢吶喊,并結合實際,以扶貧宣傳、免費為貧困地區刊登廣告、捐資助困、安置下崗工人等具體方式,為社會解困,為國家分憂,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可以說,1997年是報業社會效益獲得豐收的一年。
      優化結構 提高質量
  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指出,要“加強對新聞出版業的宏觀調控,采取有力措施,解決目前總量過多、結構失衡、重復建設、忽視質量等散濫問題”。黨的十五大再次指出,“對新聞出版業要加強管理,優化結構,提高質量”,這也是對我國報業發展提出的總要求。
  在全國各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1997年報業結構調整初步取得了成效。
  ●市場得到凈化。1997年一些報紙因嚴重違背辦報宗旨、格調低下、有償新聞嚴重而被撤銷國內統一刊號。以往市場上質量低劣的報紙過多過濫的情況有了很大改變,一大批內容健康、格調高雅的報紙成為市場的主力軍。
  ●結構得到優化。一些質量不高、發行量低、規模小或重復設置的報紙或并或撤,或轉化,起到了保證重點、減少惡性競爭的作用,資源得到了有效配置。
  ●黨報得到強化。通過優化結構,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各類報紙與黨報爭發行、爭市場的現象,壯大了黨報的力量。
  1997年報業還特別重視提高報紙質量,推動報業發展向優質高效轉移。
  ●確立“文明示范單位”。1997年中宣部確定了新聞界41家“精神文明示范單位”。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20家報紙名列其中。
  ●推出從嚴治社典型。1997年新聞出版署陸續推出《中國青年報》、《沈陽日報》、《長春晚報》、《哈爾濱日報》、《錢江晚報》、《華西都市報》、《寧波日報》、《宜昌日報》等典型,通過新聞出版報、中華新聞報等媒介宣傳它們的先進經驗,促進了行業間的交流與合作。
  ●舉行編校質量評比。1997年有關方面舉行了第三屆中央部委產業報編校質量評比和第一屆全國晚報編校質量評比,64 家部委產業報和104家晚報參加了評比,其中有30家部委產業報和31家晚報獲獎,在整個報業產生了良好的反響。
      抓好經營 增強實力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和經濟的繁榮,1997年我國報業經濟也有了長足的進步。
  ●經濟效益再創新高,報社實力進一步增強。1997年,在報紙總數減少的情況下,報業廣告收入預計可超過90億元(1996年為77.6億元),廣告收入已成為報業經濟的支柱。據晚報協會對60多家獨立核算或自收自支的晚報統計,年利潤超過1000萬元的晚報占20%,最高達2 億多元,而虧損的只占總數的4%。據有關人員分析, 目前我國報業的年營業額達130—140億元。
  ●報社技術水平進一步提高。編采計算機聯網、激光照排等技術在報社進一步得到推廣,中國報業在技術方面已縮小了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
  ●報紙發行出現新變化,越來越多的報紙開始注重自辦發行。郵發、自辦發行及兩者并行的多渠道發行格局已形成。一些大報的發行量在連續幾年下跌后開始有所回升。據統計,人民日報1997年報紙發行量與1996年同期相比增長1.85%,達213萬份。
  ●報業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已初露端倪。1996年廣州日報報業集團被批準試點,一年來,他們在報社的集約化經營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其作為黨報的首要任務和核心功能進一步加強,報紙的傳播功能和社會影響進一步加大,產業資本急劇擴大,總資產達16億元,凈資產達11億元。1997年報業集團及報業經營管理體制改革已成為報業的新熱點。
  
  
  
新聞出版報3京②G6新聞學朱學東19981998本報特約記者 朱學東 作者:新聞出版報3京②G6新聞學朱學東19981998

網載 2013-09-10 21:30:42

[新一篇] 演化經濟學中的生物學隱喻  ——合理性、相似性與差異性

[舊一篇] 物化的時代  ——論商品經濟的基本特征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