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尼采的反科學主義思想資源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啟蒙運動的目的在于運用理性把人類從神話中解放出來,通過科學和技術來控制、支 配自然界,剔除社會痼疾,以創造一個更加合理的社會。但是在阿多爾諾和霍克海默看 來,啟蒙運動由于其自身內在的邏輯轉向了它的反面。理性轉變為非理性,自由和進步 轉變為統治和倒退,啟蒙轉變為欺騙。啟蒙時代的各種話語,包括政治、道德和科學思 想都受到當代人的質疑和批判。19世紀末尼采對啟蒙的批判在各方面都具有開創性和預 見性。我們在此探討的是尼采對產生于啟蒙時代的實證主義科學的批判。這種批判對于 后來的邏輯實證主義和科學實在論都同樣有效。
   一、現代科學主義的三種形態及其特征
  啟蒙曾經象征著理性、進步和樂觀,而它當時的科學范式則是牛頓的還原主義、機械 論和決定論思想。19世紀中期,孔德的實證主義在把黑格爾哲學作為一種“非科學的形 而上學”埋葬以后,便把牛頓的科學范式推上了霸主地位,使之成為當時各種學科和話 語的標準。19世紀末,以機械論為特征的科學成為當時西方社會的價值基礎。當時尼采 敏感地意識到,“迄今為止,在所有對世界的解釋中,機械論在今天似乎以勝利者的姿 態處于一個顯赫的位置。很明顯,它自身具有良好的自我感覺,所有的科學都相信,只 有在機械論程序的輔助下,它們才能取得進步和成功”(注:F.Nietzsche,The Will to Power,Trs,Walter Kaufmann,New York:Vintage,1968,Sec.618.)。科學成為當時的偶 像,科學家成為范導式的理性之人,理性成為維護壓迫剝削合法性的有力手段。以孔德 為代表的實證主義科學是西方現代科學主義的第一種形態。孔德認為,發現事物本質的 企圖是徒勞無益的,應代之以努力發現存在與事實之間的一致關系。問題的提法不是“ 為什么”而是“怎么樣”。自然科學的顯著進步已令人信服地證明,科學方法是一切領 域都應遵循的方法。科學惟一的目的是發現自然規律或存在與事實之間的恒常關系,這 只能靠觀察和經驗才能做到。這樣取得的知識是實證的知識,只有為實證科學所證實的 知識才能成功地運用到人類實踐的各個領域。
  20世紀30年代,邏輯實證主義或邏輯經驗主義興起。其代表人物是石里克、卡爾納普 及艾耶爾等。邏輯實證主義是孔德實證主義的一種當代形態。所以有時前者也被稱為新 實證主義,后者被稱作舊實證主義。二者在某些方面存在較大差異。新實證主義的目的 是利用數理邏輯的成果對所有的知識命題進行邏輯分析,以揭示這些命題的經驗基礎。 但是新舊實證主義在一些原則問題上看法基本一致。他們都注重經驗反對形而上學,都 主張用科學來指導人生和社會。艾耶爾說:“沒有一個經驗領域原則上不可能歸到科學 規律的某一形式之下,并且沒有一個關于世界的思辨知識的類型原則上超出科學所能給 予的力量的范圍。”(注:艾耶爾:《語言、真理與邏輯》,尹大貽譯,上海譯文出版 社1981年版,第49~50頁。)另外,邏輯實證主義還強調,科學依據的是事實,理論必 須由事實來判決,科學是客觀中立的。
  60年代,邏輯實證主義在科學歷史主義的沖擊下逐漸衰落下去,70年代和80年代又出 現了科學主義的另一種新形態——科學實在論。科學實在論是以反對邏輯實證主義的面 目出現的。它所采取的是一條介于邏輯實證主義和科學歷史主義之間的道路。普特南等 科學實在論者主張,世界中存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事物和過程,我們的理論和 判斷正確與否,決定于它是否正確反映了客觀世界,客觀事件有其內在的屬性和傾向, 人類可以逐漸獲得真理。科學實在論堅持,當前對現實本質的科學觀點是對現存世界最 好的指南。布賴恩·埃利斯在他的《真理和客觀性》一書中就主張,科學家是運用自然 主義認識論來決定何謂最好的解釋,而哲學家只是將這種解釋本體化。他說:“在有關 事物本質的探究中,科學探究是最合理的,在認識論方面也是最客觀的。對人和世界的 科學觀點也是所有觀點中最為合理的。”(注:Brian Ellis,Truth and Objectivity,O xford:Basil Blackwell,1990,p.264.)
  總之,實證主義、邏輯實證主義和科學實在論雖然在一些具體問題上認識不同甚至相 左,但都具有以下共同特征:1.科學是客觀中立的,與價值無涉;2.存在嚴肅客觀的事 實,真理便是對它的正確反映;3.科學對其他學科具有規范作用,它是現實生活的最好 指南。
  科學主義是自然科學繁榮的必然產物。現代科學的昌明使科學主義日益滋長出一種家 長主義和專制作風。任何對科學的批判,都會背上“反對科學”的罪名。盡管如此,庫 恩和費耶阿本德等人還是對科學主義進行了一系列發難,而且也的確擊中了它的一些致 命弱點。然而他們對科學主義的批判是在科學哲學內部發起的,只關心科學的理論表述 ,因而往往是相當狹隘的。尼采的思想則令我們耳目一新。尼采以視角主義為工具,以 現實生活為基點,對科學主義進行了有力的批判。這種批判雖然是從人本主義的角度出 發,但并不過分貶低科學的價值,因而具有較強的說服力,容易引起普通人的共鳴。
   二、尼采對科學主義的批判
  (一)科學知識是一種視角或解釋
  實證主義者認為,科學是對現實的精確描述,科學是客觀的,它保持價值中立和公平 性,能夠給我們提供絕對真理。尼采以視角主義為武器,極力反對此類觀點。
  尼采認為,世界沒有固定的結構,存在是單純的變化,它是強力的積累和釋放。它本 質上是一種自足自適的混沌,我們可以塞入任何我們所需的價值和視角。我們的概念與 混沌世界并沒有對應關系,因為世界沒有結構。我們的理論只是反映了我們需要的解釋 ,是一種視角。他說:“實證主義堅持現象中‘只有事實’,與之相反,我要說:不, 恰好沒有事實,只有解釋。我們不可能確定事實本身:這樣做的嘗試也許是毫無意義的 。”(注:F.Nietzsche,The Will to Power,Trs,Walter Kaufmann,New York:Vintage, 1968,Sec.481.)沒有哪一種視角能夠享有獨尊的地位,因為認識論中根本不存在一種對 混沌世界的獨尊的認識方式。世界的意義需要人來置入,需要根據自我創造的目標來設 置一個目的,形成一個自我的世界(注:F.Nietzsche,The Will to Power,Trs,Walter Kaufmann,New York:Vintage,1968,Sec.605.)。世界的價值在于我們的解釋。尼采認為 ,沒有什么客觀存在的事實,有的只是解釋。我們永遠不可能拿一個概念、一個詞或一 個符號同一個外物進行比較,而只能同別的符號相比較。尼采反對空談事實而無視解釋 和視角知識。實證主義者給一個事物起一個名字,便以為標識了一個事實。實際上,這 只是塞入了一種價值。這個所謂的事實只是從某個特定的視角出發對事物所做的解釋。 人們根據某種需要,把某些相對獨立的因素從變化之流中抽取出來,集合在一塊,便成 了實證主義者的事實。有些事物被突出強調,有些則被淡化忽略,這全依人的價值需要 而定。沒有什么科學知識和絕對真理,有的只是對世界的視角知識和解釋。只存在經過 解釋的世界的文化知識,不存在什么赤裸裸事實的世界之鏡。人類知識是具體的歷史的 。
  這樣,尼采就把科學從天上拉到了人間。他認為,我們無法生活在純潔透明的空氣中 ,也同樣無法生活在遠離日常生活的純粹科學中。科學必須回到渾濁泥濘的地面,它必 須在塵世游泳涉水,從而玷污自己的雙腳。因為科學本質上具有實際功利性,它必然同 某一特殊歷史時期的特殊物質利益相聯系(注:F.Nietzsche,The Gay Science,Trs,Wal ter Kaufmann,New York:Vintage,1974,Bk.5,Sec.293.)。對尼采來說,知識僅是權力 的工具(注:F.Nietzsche,The Will to Power,Trs,Walter Kaufmann,New York:Vintag e,1968,Sec.480.)。解釋這個世界的是我們的需要。我們為了控制世界,使它為我們服 務,就需要掌握一些世界的知識(注:Ibid,Sec.480~481.)。我們通過概念體系來理解 自然的目的在于掌握自然,在于自我保存。我們是根據自己的需要來解釋世界的,因而 知識的基礎是人類的利益。權力意志是一種創造的沖動,理性范疇只是人類實現功利的 一種手段。知識是一種強力,一種描述現實的工具。這就是說,為了使事物較易控制, 以滿足我們的欲望,我們可以改變范疇。尼采說:“一定物種為了自保和增加其強力, 他在解釋現實時必須把握適當數量的可預測的恒定素材,以便在此范圍內建立起行為圖 式。自保的利益是認識器官發展的動因,它不是某種抽象的理論上的需要,它是不會受 騙的……認識器官的發展以它的觀察足以使我們自保為限。換句話說,求知欲的尺度取 決于物種強力意志生長的尺度:一個物種掌握現實到如此程度,以便支配現實,以便意 識現象。”(注:Ibid,Sec.480.)
  如果我們審查一下歷史上各種理性形式,就會發現,它們都是權力意志的假面具。我 們的解釋受歷史的影響,處于歷史過程中的每個人,只能夠對歷史過程本身獲得一個有 限的視角知識(注:F.Nietzsche,The Gay Science,Trs,Walter Kaufmann,New York:Vi ntage,1974,Bk.5,Sec.354.)。尼采把整個知識體系看做是一套抽象和簡化的體系,它 的目的不在于知識本身,而在于自我保存(注:Ibid,Sec.503.)。科學是“為了掌握自 然而由自然向概念的一種轉化”(注:Ibid,Sec.610.)。科學的前提是“一種便于理解 的欲望,一種實際化、有用化和便于利用的欲望”(注:Ibid,Sec.677.)。
  尼采認為,我們的知識和利益是交織在一起的。價值中立的知識僅是人們的虛構,是 人類希望對自然作終極把握的一個夢想。由于所有的知識必然假定一些利益,因而知識 永遠不可能是無利害的,視角也是如此。科學的客觀性以及真理只是一種必要的虛構。 正像哈貝馬斯(Harbermas)說的那樣,科學家在對某一科研對象探究以前,就已經具有 了對該對象意義的前理解。
  尼采的視角主義認為,物理學是對現實的部分解釋,而不是一面反映了世界本質規律 的鏡子。這個世界自身是無意義的。尼采說:“為了能理解世界,我們必須能夠計算它 ;為了能夠計算它,我們必須有恒常的原因;因為在現實中找不到這種恒常的原因,我 們就自己發明出這種原因——原子。這便是原子論的起源。”(注:F.Nietzsche,The W ill to Power,Trs,Walter Kaufmann,New York:Vintage,1968,Sec.624.)
  總之,科學是我們從特定視角出發對混沌世界所做的解釋,它總是交織著我們的利益 和價值,純粹客觀的科學是不存在的。科學知識和真理僅是權力意志的工具,是人類認 識世界、支配世界以達到自我保存的手段。這便是尼采對科學的理解。
  (二)科學的價值在于人生
  幾乎所有的科學主義者都堅持,自然科學是人類知識的典范,它不僅必然是正確的, 而且可以推廣用于解決人類面臨的所有問題。人類的一切行為都應以科學為準繩。探索 和追求科學真理是人類最神圣的使命。尼采旗幟鮮明地反對這種觀點。
  在尼采看來,科學只是一個自圓其說的解釋系統,科學知識僅是人類為了生存而虛構 的諸多符號系統中的一種。尼采從一個藝術哲學家的視角,對現代科學理性即啟蒙理性 進行了有力的攻擊。他堅決反對那種具有蘇格拉底特色的亞歷山大式科學文化,因為它 樂觀地“相信人類可以認識事物的本質,把知識和洞見看做是包治百病的良藥……對蘇 格拉底們來說,探測事物的深度,區分真知和表象及謬誤,是人類最高甚至是唯一的天 職”(注:F.Nietzsche,The Birth of Tragedy,Trs,Walter Kaufmann,New York:Vinta ge,1967,Sec.15.)。在《悲劇的誕生》中,尼采試圖創建一種狄奧尼索斯式的藝術文化 ,用它來取代亞歷山大式的科學文化。他把這種謝林式的浪漫主義文化作為醫治歐洲疾 病和現代創傷的良方。
  尼采把科學同一種健康生活的倫理思考結合在一起。尼采在提出與生活有關的價值視 角時,把身體假定為科學理性的被壓抑的他者。身體和意識的二元關系,是形而上學的 一個典范模式,尼采對意識展開了激烈的批判,從而將身體突出和暴露出來,尼采一改 過去將意識設定為標準的傳統而倡導以身體為準繩(注:F.Nietzsche,The Will to Pow er,Trs,Walter Kaufmann,New York:Vintage,1968,Sec.635.)。他認為意識僅是人類的 發明,只有身體是實實在在的。尼采讓身體自足地運轉起來,讓萬事萬物接受身體的檢 測,使身體而非意識成為行動的憑據和基礎。真理和知識是身體的解釋產品,這種知識 不再從意識中產生,它產生于身體的快感或者疼痛、歡樂或者苦楚、笑聲或者眼淚,它 產生于身體的靈機一動。
  尼采生活的19世紀晚期,科學文化已取代了柏拉圖—基督教形而上學,成為歐洲文化 的核心內容,因此科學的倫理價值問題自然就成了尼采思考和關注的中心。我們慣常從 科學知識和真理的層面上來解讀我們自己,從而使我們遠離了混沌無序的本真世界,使 真理獲得了一種超驗的地位,進而用真理和知識來規范我們自己。尼采試圖改變這種病 態的思維方式。他呼吁人們站在生活的層面上來重新審視科學。尼采十分關心價值問題 ,他不問“知識如何可能?”而問“為什么需要知識?”他認為,實證主義者對世界的解 釋在意義上是最為貧乏和蒼白的。一種自律的一味追求真理的純科學,只會從計算和機 械方面來解釋生動活潑的人類價值世界。作為機械論的科學真理把我們的世界變為一個 無意義的世界(注:F.Nietzsche,The Gay Science,Trs,Walter Kaufmann,New York:Vi ntage,1974,Bk.5,Sec.373.)。一種作絕對真理承諾的科學文化不能夠幫助我們超越虛 無主義,創造新的生活形式。它壓制了自我創造的自由精神,阻止了以權力意志的形式 進行的價值評估。這種科學文化使科學自身喪失了自我批判的能力,無法幫助我們肯定 生活的價值。
  尼采的這種科學倫理觀啟發了阿多爾諾和霍克海默,他們得出了有關啟蒙文化的更為 激進的結論。他們從左派視角出發,提出了對科學和技術的批判。他們在《啟蒙辯證法 》中認為,一種普遍的啟蒙理性是對自然和人類的統治方案。在自然科學中,科學成為 一種對自然進行技術和實際掌握的統治工具;而在行為科學中,科學在資產階級社會秩 序中成為對人類進行控制和管理的工具。科學并沒有導致健康美好的人生(注:M.Horkh eimer and T.Adorno,Dialectic of Enlightenment,Trs,J.Cumming,London:Verso,199 9,p.21.)。迄今為止,科學一直是支配自然最有效最成功的途徑。因此,功利、效益以 及成功的標準總在指導著科學的努力方向,計算、量化和形式化的方式一直為人們所青 睞。啟蒙和理性推崇的是以真理姿態自居的數學物理和形式邏輯的體系,而其他所有的 思想方式都被看做是下賤的。
  尼采的科學倫理觀指導我們正確地看待科學與人生的關系。實證科學的確能夠給我們 提供安全感,因為它眼中的自然現象不存在任何內在的價值。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而心安 理得,為了獲得這種安全感,我們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這種科學打著真理的旗號實行 了一次顛倒。它把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常識信仰斥為庸俗之見,從而淡化了我們的歡樂與 痛苦,使本來豐富多彩的人生經歷日趨蒼白乏味。它遠離了生動活潑的日常生活,轉向 機械物理學描繪的所謂真實世界。它的還原主義物理學把人類從一個七情六欲的世界引 入一個神經生理學、物理學及控制學的世界,一個超凡脫俗的永恒世界。這種形而上學 的實在論采取的是一種高高在上的非歷史的客觀性的姿態,它獨立于任何趣味,超越任 何視角,是一種神目觀。尼采認為,既然科學必然受利益和需要的限制,我們就應該把 它同人類自由和健康人生聯系起來。探索科學與自由的關系應該成為未來哲學家的神圣 使命。
  科學不是萬能的,它不能解決自身的問題,即科學是為什么的問題,也即科學的價值 問題。把無止境地追求“真理”作為科學的最高價值,為科學而科學,是一種虛無主義 。科學的最終目的應是人生,應該以人類的生活質量為旨歸。科學的價值存在于同人類 其他目的和價值的關系中。
  (三)尼采并非否定科學理性
  以上尼采對科學主義的批判并沒有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我們習慣上認為,尼采的哲 學是唯意志主義,尼采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反科學反理性的哲學家。這也的確代表了相當 一批學者的意見。哈貝馬斯也不否認對尼采的這種定位。他認為,尼采從理性視閾以外 對科學哲學的批判,標志著他與科學理性的決裂。他說:“尼采別無選擇,他或者對主 體中心的理性進行內在的批判,或者徹底放棄這種規劃。尼采作了后一種選擇:他摒棄 了對理性觀念的更新,從而向啟蒙辯證法告別。”(注:尤爾根·哈貝馬斯:《后現代 的開端:作為轉折點的尼采》,載汪民安等編譯《尼采的幽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1年版,第274~275頁。)
  但是我們不應該忘記,尼采是一個思想極其復雜的哲學怪才。他有關科學的作品,類 似于一個嘈雜的對話,里面包含多種聲音,可以做各種不同的解釋。他往往一下子就觸 及一個敏感的問題,不等展開論述就又很快退出。他的有關科學的言論往往是一種面具 ,其背后有時包含著更為深刻的思想。
  尼采的思想發展可分早、中、晚三個階段,每個階段的思想觀點都有一些顯著的變化 。在對科學的問題上,早期(1870—1876)和晚期(1882—1889)都致力于削弱科學和理論 的力量,主張以藝術來取代科學。但是在中期(1877—1881),尼采有偏袒科學和真理的 意向。他甚至認為“通過嚴格的方法可以獲得些許真理”(注:Edward Craiged,Routle dge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vol.6,Routledge,1998,p.846.),他并且“把自己 的哲學定為服務于真理的自然科學的一種形式”(注:Ibid,p.847.)。尼采在中期最重 要的著作《人性的,太人性的》中說:“總體上說,科學方法至少與任何別的研究成果 一樣重要,因為科學精神依靠對方法的洞見;如果這些方法喪失了,那么所有的科學成 果都不能阻擋迷信和謬論的重新勝利。”(注:F.Nietzsche,Human,All-Too-Human,Ed, Oscar Levy,New York:Russell and Russell,1964,Sec.635.)
  即使在思想最成熟的晚期,尼采也并不是完全否定科學理性的。在這一時期的重要作 品,比如《快樂的科學》、《超善惡》和《權力意志》中,尼采反對的是一種實證主義 的科學觀,反對的是一種高高在上的自以為可以認識絕對真理的科學。他并非一味沉迷 于虛無主義或采取解釋學上“什么都行”的觀點。尼采倡導一種視角主義的科學觀。從 某種意義上來說,尼采還是正當科學的捍衛者。
  尼采曾在《快樂的科學》中“向物理學歡呼致敬”(注:F.Nietzsche,The Gay Scienc e,Trs,Walter Kaufmann,New York:Vintage,1974,Bk.5,Sec.335.)。尼采說,道德在被 摧毀以后,我們變得有些認不出自己了。在這種情況下,物理學便成了心靈的慰藉。道 德被擯除以后,作為一種認知方式的科學又獲得了新的魅力。科學不僅是一種同其他視 角一樣有價值的視角,從文化背景和對自然的控制方面看,它還是一種解釋的實踐活動 。創造力要以規律性和必然性為基礎(注:Ibid,Sec.594.)。正確的價值創造取決于正 確的認識方式。尼采在對啟蒙科學作了一番適當的修改后,決定把它向前推進一步。對 尼采來說,“最錯誤的判斷(包括先驗的綜合判斷),對我們來說也許是最不可或缺的; 如果不承認邏輯的虛構,不用絕對的、自我等同的純虛構的世界來衡量現實,不用數字 對世界作持續的虛構,人類就不能生活。”(注:F.Nietzsche,Beyond Good and Evil, Trs,W.Kaufmann and R.Hollingdale,New York:Moder Library,1968,Sec.4.)他認為, 科學應該屈尊下位,認識到自己僅是一些假設,其觀點也只是暫時的、試驗性的。只要 科學正確地定位自己,就能夠在知識領域發揮它的價值。實證科學的問題在于:它忘記 了,自己只是基于某種特殊需要從一個特定的視角對世界所做的一種解釋,反而宣稱, 自己眼中的現實即是上帝眼中的現實,從而認為給世人提供了絕對真理。
  可見,尼采并不反對科學理性,他只是反對那種把科學當做絕對真理、把真理作為最 高價值的唯科學主義。
   三、結語
  西方經過中世紀的漫漫長夜進入近代以后,理性逐漸蘇醒,意識到自身的巨大潛力, 并力圖釋放這種潛力。理性首先在自然科學領域取得了成功,展示了自己非凡的力量。 從培根開始,知識從學者的書齋中退出來,參與到了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實踐中。知識 終于實現了自己現實的力量。從此以后,人類懷著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在運用知識為 自身謀福利的道路上闊步前進。可以說,在整個啟蒙時代這種精神一直是西方人前進的 向導。在這種精神的激勵下,西方科學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伽利略、牛頓等近代 科學家創立了一種新的科學范式,為人類描繪了一幅樂觀和諧的世界圖景。牛頓范式的 成功極大地提升了科學的地位。它所采用的還原論和機械論的思維方式在當時也被其他 學科爭相效仿。這種伽利略式的客觀主義理性急劇膨脹,而笛卡爾式的主觀主義理性則 日漸萎縮。客觀主義理性是一種科技理性(注:韓震:《重建理性主義信念》,北京出 版社1998年版,第27~28頁。)。科技理性成為尼采時代的主導理性形式,機械論思維 方式成為一種時尚,實證主義科學則成為當時的偶像。
  實證主義科學追求客觀和中立,無視價值和意義。它極力抬高自身地位,排擠其他話 語,變得越來越固步自封,不可一世。科技理性片面發展為一種作繭自縛的理性。尼采 敏感地意識到,這種機械論科學的泛濫是當時歐洲文明陷入虛無主義的根源。因此,尼 采開始用哲學的音叉探聽包括科學在內的一切偶像的虛實真假。最后他深刻地指出,科 學實質上是人類自我保存的一種工具,是人類生存所必需的一種虛構和解釋。一旦我們 認識到這一點,就不會再一味地追求什么絕對真理,就不會再心甘情愿地去做一個“知 識的癮君子”。我們就會有意識地轉向藝術和生活,去過一種審美的人生。
  尼采思想的歷史作用是巨大的。如果說培根促成了西方由中世紀向近代的轉變,使人 們樹立起理性主義信念的話,那么應該說,尼采則促成了西方由近代向現代的轉折,使 人們喪失了對理性主義的信心。所以,我們只有把尼采的反科學主義思想放在當時的歷 史背景之下,才能正確地評價它的意義和價值。通過考察尼采以上對科學主義的批判, 也的確有必要反省一下我們以前對科學的理解。科學確實不像大多數人所認為的那樣客 觀和中立,也不存在什么終極的真理。科學作為人類的一項事業,它必然打上人的烙印 ,包括情感的功利的等非理性主義的烙印。我們也不應該一味地為科學而科學,從而自 覺不自覺地忽略世界的價值和意義。人生是豐富多彩的,我們不僅需要科學來規范我們 的生活和社會,而且還需要藝術和情感來充實我們的精神世界。
  不過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尼采雖有矯枉過正的歷史作用,而且也并非徹頭徹尾地反對 科學理性,但是他的主流思想無疑是非理性的,存在許多偏頗的地方。唯科學主義當然 不對,但過分地貶低科學的作用和價值也不妥當。實證主義科學的確造成了一系列的負 面作用,但也不應該由理性本身去為它担當罪責。實證主義只是理性畸形發展的產物。 理性出現問題不是我們放棄理性訴求非理性的根據。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認真地反省傳 統理性主義的不足和過失,誠懇地接受非理性主義的合理批評,在具體的歷史環境中去 構建一種理性模式,用以指導我們的行為,規范我們的社會。這種模式應該既有原則性 ,又有靈活性;既富有理性精神,又洋溢著生活氣息;既具有理想性和范導性,又具有 現實性和可操作性。它應該是一種歷史主義的理性。構建這樣一種理性模式僅僅靠理論 工作者的宣傳呼吁是遠遠不夠的,它還需要全社會各行各業長期共同的努力。不過我們 可以相信,只要我們不放棄對理性的信念,堅持不懈地追求和探索,就一定能夠使理性 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
  
  
  
天津社會科學31~36B6外國哲學董立河20022002現代西方科學主義大體上經歷了實證主義、邏輯實證主義和實在論等幾個階段。尼采 以視角主義為杠桿,以人類生命為目的,以不貶損正當的科學理性為前提,對實證主義 科學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批判,從而開啟了現代西方哲學史上反科學主義的思潮。尼采 的反科學主義思想包含一些合理因素,但自身也存在偏頗之處。構建歷史理性勢在必行 。尼采/科學主義/視角主義/科學理性/歷史理性本文作者:董立河 北京師范大學哲學系研究生 作者:天津社會科學31~36B6外國哲學董立河20022002現代西方科學主義大體上經歷了實證主義、邏輯實證主義和實在論等幾個階段。尼采 以視角主義為杠桿,以人類生命為目的,以不貶損正當的科學理性為前提,對實證主義 科學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批判,從而開啟了現代西方哲學史上反科學主義的思潮。尼采 的反科學主義思想包含一些合理因素,但自身也存在偏頗之處。構建歷史理性勢在必行 。尼采/科學主義/視角主義/科學理性/歷史理性

網載 2013-09-10 21:38:30

[新一篇] 論實踐哲學的理論方式及其合理性

[舊一篇] 論市場管理法的幾個基本理論問題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