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從流亡者到大總統

>>>  深度觀察清末民初精神脈絡  >>> 簡體     傳統

[導讀]1911年,對于孫文來說,是命運翻天覆地的一年。他這個流亡海外16年的革命者,一舉成為當之無愧的中華民國首任臨時大總統。

 

轉播到騰訊微博
孫文:從流亡者到大總統

 

從美獲悉武昌首義

1911年10月11日,孫文與隨行人員黃云蘇正在奔赴美國丹佛市的旅途中。當晚,二人風塵仆仆地入住丹佛市布朗宮殿酒店328房間。

為給起義籌款,孫文這幾個月一直在美國各地馬不停蹄地演說。辦完入住,孫文便匆匆取來十多天前已提前托運過來的行李,取出密電碼本,譯出十多天前黃興從香港發來的電報:“居正從武昌到港,報告新軍必動,請速匯款應急。”

十多天過去了,武昌起義情形如何?現在手中無錢可匯如何應急?深夜,孫文在奔波勞累和担憂煩亂中沉沉睡去。

一覺醒來,已是第二天上午11點多。在用餐的路上,他在報攤上購買了一份當地的報紙,上面赫然登載:“武昌為革命黨占領。”

孫文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自從1895年以來他先后發動了十來次失敗的起義,這十幾年時間,他都是不停地在海外進行演說、籌款、舉義,據史家估算,辛亥革命前十次起義,各方捐款總額約31萬美元。最近的一次是當年4月悲壯的廣州黃花崗起義。武昌起義,雖然不是孫文統領的同盟會的直接領導,但也是由革命黨人領導的首次大規模軍事勝利,新軍宣誓入共進會的統一格式的誓詞中便有奉“革命軍政府大總統孫文”命令的字樣。

短暫的狂喜后,他致電黃興,告知遲復的原因,并打算暫不回國,“決意先從外交方面致力,俟此問題解決而回國。”

外交努力全部落空

孫文活動的第一個重點是美國政府。10月13日,他到達芝加哥,即令當地同盟會組織慶祝大會,會后他立即乘車至華盛頓。18日,他寫信給國務卿諾克斯云:我曾經于上次訪華府時,嘗試拜訪你,但沒有如愿。今冒昧再致信你,希望和你作一次秘密會晤。

20日,又一次失望的孫文只得前往紐約。此時,各國駐北京使館均收到由舊金山發出的革命黨人宣言文本三份,闡明了革命黨人在今后活動所必須遵循的原則,包括承認前任政府所簽的條約、保護在華國民、建立邦交等內容。

11月11日孫文到達倫敦,通過朋友荷馬里,結識了生產馬克沁機關槍的兵工廠主達爾生。面對孫文這個潛在的大客戶,達爾生立刻幫忙向外相格雷轉交了函件:借款100萬英鎊,革命勝利后,“給英美在華若干優先權利”。

這份文件在英外交部被傳為笑柄,格雷稱他為“理論性的與喜說大言的政治家”,但同時轉告孫文:“英國將保持中立”,并表示:“英國對袁世凱將予尊敬”。

16日,孫文致電上海《民立報》:“聞黎有請推袁之說,合宜亦善。”

21日,孫文抵達巴黎,這一次受到的待遇比美、英要好得多。23日,他訪問了法國下議院,會談氣氛“極為和洽”,孫文提出法國是否立即承認革命政府時,“各議員均答以自當盡力為之。”接著,孫文受到法國東方匯理銀行總裁西蒙的宴請。席間賓主言談甚歡,但孫文提出借款要求時,西蒙卻以四國銀行團已達成一致協議嚴格遵守中立等理由婉拒。

至此,孫文的外交借款努力全部落空。他決定立即歸國,此前,江蘇都督程德全已致電各省都督,希望他回國組織臨時政府。24日,孫文從馬賽乘“丹佛”號歸國。途中,他收到了英國政府不反對他經過英屬殖民地做短暫停留的通知。

他的海外流亡生活從此結束了。

“所帶者革命之精神耳!”

12月21日,廣東軍政府都督胡漢民專程從廣州到香港迎接孫文。胡漢民勸孫文留粵練兵,不去滬寧赴任形同虛設的元首。孫文認為當時的關鍵問題是要盡快建立起全國的統一革命政府,“我若不至滬寧,則此一切對內對外大計支持,絕非他人所能任,予宜從我即行。”

12月25日早晨,上海吳淞口租界碼頭,細雨如織,霧氣彌漫。9點45分,“地灣夏”號郵輪緩緩靠岸。黃興、宋教仁和滬軍都督陳其美走上船迎接孫文,背后站立著成千上萬的歡迎人群。21響禮炮響徹天空。

早在孫文歸國前,《申報》就數次報道他購買戰艦、兵艦帶回的消息。孫文一上岸,許多記者就紛紛詢問他,“您這次帶了多少錢來?”孫文回答說,“予不名一文也,所帶者革命之精神耳!”

29日,各省代表在南京開會選舉臨時大總統。17省45人參與投票,每省一票。結果,孫文以16票當選。孫文隨后給袁世凱發電稱,“文雖暫時承乏,而虛位以待之心,終可大白于將來。”

1912年元月1日上午10點,孫文乘專車離開上海,一萬多人到車站為他送行。專車經過蘇州時,“共和萬歲”之聲數里可聞,常州、鎮江歡迎者均有約一萬人。大約下午5點,孫文到達南京下關,受到各界群眾四五萬人的熱烈歡迎。其時禮炮齊鳴,“共和萬歲”之聲響徹云霄。

當晚,在總統府舉行了莊嚴而樸素的總統就職典禮。孫文發布了《臨時大總統就職宣言》和《告全國同胞書》。宣言表示將努力“盡掃專制之流毒,確定共和,普利民生,以達革命之宗旨,完國民之志愿。”宣言發布后,孫文下令定國號為“中華民國”。

就在孫文赴南京的前夕,據他的日本友人宮崎寅藏回憶:黃昏,宮崎寅藏走進孫文的寓所。孫文的部下大都到了南京籌備成立臨時政府的事,平時鬧鬧嚷嚷的大院顯得冷冷清清,人去樓空。

“你能給我借上500萬元嗎?我明天要到南京就任大總統了,但卻身無分文。”

“我又不是魔術師,一個晚上去哪里弄這么多錢。”

“明天沒有錢也關系不大。但你如果不保證在一周之內給我借到500萬元,我當了總統也只好逃走。”

不愿就任財政總長的張謇替臨時政府算過一筆賬,估計每年財政將短缺八千萬兩之巨。胡漢民在自傳中記載,一次安徽軍情告急索糧餉,孫文朱筆一批撥20萬,胡漢民持手批去財政部,發現國庫只有銀元10枚。

1912年2月12日,清帝正式下詔退位。第二天,孫文即向參議院送上辭職書,踐行前言,結束了他45天的臨時大總統之職。

本文撰寫時參考了茅家琦著《孫中山評傳》、李菁著《天下為公:孫中山傳》等文章。

孫文(1866-1925)

慣稱孫中山,廣東香山縣(今中山市)人,近代民主革命家,國民黨創始人,三民主義的倡導者。1911年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25年病逝于北京。1940年,國民政府通令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

■ 革命逸史

孫文就任總統誓詞

傾覆滿洲專制政府,鞏固中華民國,圖謀民生幸福,此國民之公意,文實遵之,以忠于國,為眾服務。至專制政府既倒,國內無變亂,民國卓立于世界,為列邦公認,斯時文當解臨時大總統之職。謹以此誓于國民

“革命”二字的由來

1895年,孫文逃亡日本,報紙登載新聞:支那革命黨領袖孫逸仙抵日。孫文說:“‘革命’二字出于《易經》‘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一語,日文稱吾黨為革命黨,意義甚佳,吾黨以后即稱為革命黨可也。”此后,“革命”一詞被人們廣泛運用至今。

■ 追憶與回眸

為啥是孫文?

在孫文當選為臨時大總統時,一向與孫不睦的章炳麟頗不以為然,他認為這一位置,“論功應屬黃興,論才應屬宋教仁,論德應屬汪精衛”。他忘記了“論革命歷史,論海內外聲望,論建國學理,則應屬孫文”。孫文就是憑這三條,當選為第一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

———唐德剛(節選自《袁氏當國》)

 

孫、袁的比較

孫中山富于強烈的理想主義精神氣質,袁世凱信奉的是實力,尤其看重軍隊,這是袁敢與孫爭勝的最大本錢。相比之下,孫中山忽視了專制統治傳統所遺留的巨大影響,過于輕信還不成熟的民主體制。或許,這就是革命黨與袁世凱矛盾激化時所面臨的困境,最后,民國的創立者孫中山,卻在民國成立一年多之后又被迫踏上流亡之路。

———中國社科院近代所研究員 汪朝光

 


新京報[微博]張弘 2011-11-28 20:06:22

[新一篇] 關天茶舍:誰是正統的中國人?

[舊一篇] 揭秘辛亥之梁啟超:不可以文人終身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