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 簡體 傳統 |
歡迎分享轉發 文 | 楊恒均 今天來到了日本古都奈良。從公元300年由奈良開始的古墳時代,我們可以把日本有較詳細紀錄的歷史同中國的做比較,說實話,無論從政治、經濟,還是文化與技術上,日本都無法同中國同期相提并論。我曾經收集了日本歷史上最精華的三十本著作,雖然大多沒有細看,但還是從中發現,無論是在文化領域還是思想創新,日本無法同中國的相比。即便在對西方與維新、改革的認識上,也比不上中國。可是,“明治維新”讓日本后來居上,在所有的戰爭中都打敗了中國。近代中國為什么輸給了日本? 可能會有很多答案,但都無法回避這樣一個事實:“明治維新”讓日本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里進入到近代社會,而清朝的“戊戌變法”以及各種改革都失敗了。所以,這個問題不如這樣問:為什么清朝的改革以失敗告終? 答案也有很多,但我認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清朝有一個強大的“利益集團”在阻擾改革! 看看過去一千多年的歷史,中國都是走在日本的前面,我認為中國的落后主要出在清朝這個最糟糕的朝代。在對清朝的看法上,我非常贊同錢穆的意見,他指出,中國從漢朝開始,政治制度其實并不落后,例如作為國家象征與精神領袖的皇帝與作為政府首腦的宰相實行的分權制,中國的科舉制一直選拔全國各地讀書人做官,皇帝的權力在很多時候都受到限制,朝廷廣開言路,甚至鼓勵知識分子給皇帝提意見等等。 漢、唐、宋時代的政治制度至少在當時并不落后,有符合當時國情的,可當世界各國進入近代的時候,中國人卻迎來了滿族人的政權。相比中國秦朝以后的歷代政府,滿清政府幾乎是全面反動。例如,自從漢代以來,大臣幾乎都不是世襲的,政府重要職位幾乎都是靠“考試”與“選拔”(官員們推薦),對全國讀書人開放;到了清朝,皇宮與政府最重要的職位全部由滿族人担任,竟然搞起了世襲。直到義和團之后,他們才發現搞不定,對漢人放開了一些職位。清朝以前的歷朝歷代,皇帝和自己的官員一起統治全國、治理國家,到了清朝,統治全國的是一個族群——或者說一個特殊的“利益集團”。滿清政府,并不像歷朝那種“皇帝通過知識分子與精英治理國家”,它實行的是“滿族利益集團通過皇帝統治漢民族”,結果沒有什么懸念,它做出了錯誤的選擇。 元朝也是由一個外族統治的,然而,元朝時代,世界并沒有什么非要你做出決定的變革。清朝不同,當時全世界諸國一個一個進入近代。大家不妨設想一下,如果當時統治中國的不是清朝,而是秦朝以后到明朝的任何一個朝代(除元朝外),按當時的政治制度與政府運作方式,中國很可能在變法圖強上做出有如日本一樣的選擇。 清朝以前的歷朝歷代都顯示:皇帝只是一個人,頂多一個家族,歷史上沒有一個皇帝是靠自己的家族就能夠統治全國的,中國歷史上的宰相等大臣,不但很少是皇族,而且幾乎全部都是知識分子,還有相當數量是從相對清貧的家庭奮斗出來的(這個現象可是世界鮮見!),并不成其為一個固化的“利益集團”。正因為這樣,中國歷史上的大多數皇帝,一般都得聽從大多數讀書人的意見,聽大臣們的建議,共同治理國家。也只有這樣,皇位才能穩固。中國的皇帝們并不都能夠一意孤行,獨斷專行。 對照日本“明治維新”的一些文字紀錄不難看出,“維新”、改革是在上下齊動,是最高權威(皇帝)與廣大知識分子與精英達成共識時才能啟動的。這種改革通過提高國家實力來鞏固皇帝的地位。如果拿到中國的漢朝、唐朝與宋朝,面臨這樣的生死抉擇,作為群體的知識分子不但會做出正確決定,作為想要一個強大國家的皇帝更是會做出正確的選擇。這也就是說,唐朝的皇帝會接受改革,宋朝的也可能會,“明治維新”這種事一定會發生在中國。除非發生兵變,沒有人能夠阻止皇帝與精英們想干的事,日本“明治維新”就是這樣發生的。 而清朝的“戊戌變法”以及諸多改革也幾乎同時得到了“皇上”與知識精英的支持,可卻失敗了,原因就是在他們之間,在國家之上,有一個強大的“利益集團”——滿族人。他們惟一的目的就是保住自己的特殊利益,永遠對廣大的漢人擁有統治權與奴役權。在他們眼里,皇帝只是他們的代言人,是他們維護利益的工具,國家的強大與否更與他們無關。更可怕的是,這個“利益集團”不管做什么,都不用負最后的責任。是這個利益集團最終阻止了改革,因為改革惟一損害的就是這群“利益集團”的利益。 今日在日本古都奈良,我一直在想,近代的中國輸就輸了吧,歷史不能假設,更不能推翻,但“現在”還在我們手里,“未來”由我們創造。不能讓歷史重演,不能讓一個特殊的“利益集團”阻止改革,停止中國轉型的歷史。中國不能再輸了,更不能一直輸下去,中國應該奮起直追——抓住歷史最后給予我們的機會,實行改革,完成和平轉型。 楊恒均 2012-5-17 奈良 楊恒均原創作品,歡迎分享轉發 微信公號轉載務必注明“轉自楊恒均微信公號yanghengjun2013”
楊恒均 2015-08-23 08:49:35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