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心靈 NLP——一門使人成功快樂的學問 (五)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檢定語言模式,治療工作中運用的語言,一套極為有效的發問技巧。

從受導者口中取得大量有用的資料后,又有另一套發問技巧,使受導者重組他的內心世界,因而在思想、心態及行為上有所改變。

Meta,源出于希臘文,意為超越(beyond, over, on a different level)。

教我們如何用語言澄清語言,使我們有駕馭語言的能力:

不被語言所困惑,不誤以為語言就代表真實,而能夠去挑戰語言的不足,去探索一段話語中的邏輯,因而掌握一套有效思考的技巧(good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檢定語言模式顯露受導者的話語和他對世界的看法里被忽略的數據,這些數據往往便是使受導者過去受困的原因。

所有的話語,都始于內心深層的一些意念(深層結構),經過扭曲、歸納和刪減三個程序的不斷運用,終于形成一些文字語言。

因為來自內心深層,所以一個人的話語總是在顯示他的身份、信念、價值觀和規條。

程序1:扭曲(distortion)

我們需要把儲存在深層結構的數據簡化才能有效表達,而在簡化的過程中,很多數據被扭曲了。

這份扭曲的能力,使我們能夠享受音樂、美術、文藝等。我們也能看著一塊天上的云而幻想出動物和人物。

程序2:歸納(generalization)

當新的知識進入我們的大腦時,會把它與我們本有的類似數據做出比較和歸類,這個程序是我們能夠學得如此多和快的原因。

總而言之。

程序3:刪減(deletion)

每秒鐘我們的大腦接收到大約200萬項數據,它必須把絕大部分的數據刪減。

偵察出說話者的話語中某些模式的出現,運用詢問問題的技巧把上述的三個程序還原,從而把導致困擾的深層結構數據呈現出來。

可以用來搜集數據、澄清意義及打破一些自設的局限性思想。

當一個人對情況不滿意時,一個恰當的問題能夠把他的思想狀態帶到一個完全不同的方向,發現過去忽略了的意義及方法,從而改變他以后的行為和成就。

增強清晰思考的能力,判斷或診察其背后的意義,達到幫助與治療的目的,既能助人亦能助己。

扭曲類常在情感關系問題的案例中出現,歸納類往往在能力問題的案例中出現,刪減類會在意思紛爭中出現。

掌握起來讓你最感困難的技巧,往往就是你最需要的。

扭曲類語式

猜臆式。說話者以為知道另一個人的內心看法或感受,而其實只是主觀地猜臆。

因果式。涉及“責任”上的問題,說話者認為一件事情的出現導致另一件事情的產生。其實二者之間可能絕無關系,或第二件根本不會發生。

在“互相依靠”類(co-dependence)的輔導需要里,因為自己的人生界限(boundary)意識不夠清晰,往往要別人做自己的情緒保姆,同時也以為必須做別人的情緒保姆。

兩人之間因而產生的無力感、壓迫感、羞愧和懊悔,使兩人越陷越深,難以自拔。

我很想幫你,但是我太累了。 為什么你的疲倦使你不能幫助我呢?

你是能夠成功的,可是你太不聽話了。 為什么不聽話會使我不能成功呢?

相等式。

你這么長時間都不打電話給我,不記得我啦!

如何人有打電話給你才能證明我記得你呢?有沒有人沒有打電話給你,同時仍記得你呢?

假設式。

意思的成立取決于一個沒有說出的假設基礎。

假設式的話語透露說話者的一些信念(人生、世界、自己、別人、神等)。

化解的方法是找出那沒有說出的假設。

先入為主。

“沒有雜費,你大可安心享用”。

虛泛詞式。

說話者的句子中有一個名詞,但這個名詞代表的東西不能握在手中,這種名詞稱為虛泛詞,口中滿是大道理的人最常用的語言模式。

沒有經過深入和清晰的思考,但被認為理所當然,別人也支持。

占人生里的地位如何重要,而我們對它們所知卻是如何的少。

自由、道德、教育、安全、尊敬、人權、公平、紀律、愛情、情緒、智慧、友誼、和諧、婚姻、溝通、管理、行為……

我們缺乏溝通。你想你們怎樣溝通?我想每天都有時間大家坐下談談。

自由最寶貴。你想怎樣自由地做什么?我想可以選自己喜歡做的工作,可以無需擔心金錢。

單一價值詞:科學、專家。

虛假詞:悲劇、夢

歸納類語式

以偏概全:說話者以一種經驗去認定所有類似情況都會同樣如此。

化解的方法是找出例外,或者順其意而夸大至可笑的程度。

能力限制式

說話者內心對事情的合理性或者可能性有一些錯誤的信念,筑起框范去限制自己,在說話中表現出來。

限制性的框范使說話者看不清事情可以有的解決或者突破,因而陷入思想困境之中。

可能性:

我不能這樣便放棄。化解:放棄了會有什么情況發生?

我不可以放松。什么阻止你放松?

重要性:

應該、不應該、必須、必須不。

表達一些規條的存在,這些規條往往限制了實現信念價值的最佳可能的出現。

往往在指責別人,企圖給聆聽者制造出犯罪感。

常用這類話語的人多是內心的自我價值不足,想控制別人。不滿意自己缺乏能力,因此容易產生不滿情緒及找機會埋怨別人。

你必須保持沉默。不保持沉默會有什么情況出現?

他應該先問問我才做。不先問你才做會有什么好處?

價值判斷式

句子明顯地顯示出一個價值的判斷,但沒有說出這個判斷的來源。

找出來源,才能質疑話語的真實性。

男子漢不應哭!誰說男子漢不應哭的?

中國傳統文化里有不少“不知出處,但總錯不了”的思想,強把一些泛定價值抖出來,使聽者不知如何招架,都屬價值判斷式。

亂世出英雄。

我不能放松。

總是如此結果。

你應該奮發一點。

他永遠都是這樣無情。

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刪減類語式

名詞不明確式。

主語主明確。

賓語不明確。

找份工作吧!找份怎樣的工作?

身份詞不明確

他是一個庸人!你說的“庸人”指什么意思?

定義不明確

她找到了一個好丈夫!他怎樣的行為使他被稱為“好丈夫”?

你不能做和事佬!“和事佬”需要做些什么是他所不能勝任的?

形容詞不明確

那正是一個不太方便的時刻!對誰不太方便?

動詞不明確式

他傷害了我的自尊心!他怎樣傷害了你的自尊心?

這件事很難處理!這件事怎樣難處理?

他們應該交代一下!他們應該怎樣交代呢?

副詞不明確

他很自私!他怎樣做使你覺得他很自私?

簡單刪減式

我不明白!你不明白什么?

我很不甘心!你不甘心什么?

我怕!你怕什么?

比較刪減式

我表現得很差!與什么比較?

如此銳利有效,仿佛拿到一把渴望已久的寶劍,一頓狂舞。

豈知這是一柄雙刃劍,既能助人,亦能傷人。運用不恰當,會得不到想要的結果,甚至遭遇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煩。

須先建立和諧氣氛和雙方同意的意圖和目標。

先從扭曲類,再處理歸納類,最后刪減類。

不應把語式看作對方的錯誤。

它們的出現是讓我們能夠幫助對方把說話的深層結構數據找出來的機會,因而提升他的內向溝通和外向溝通能力。

為了避免得到過多數據,從而導致過程淪于散漫,失去焦點或浪費時間,每次開口時先問問自己:

我是否真的需要知道這點數據?我的目的是什么?

發問也有多種方式,應該選擇婉轉、高雅和輕松的方式,不應把交談變成審問。

談判有一個奇怪的特點,就是雙方總是對立的,而同時雙方都想做點工作,讓這份對立在某些事情上消失。

雙方想在某件事情上消除對立,不準備以打倒對方的方法去解決事情。

妥協是雙輸:雙方都得不到所想要的。

談判是雙贏:雙方都得到自己真正需要的。

預先定下一個“比沒有協議更好”的底線。

建立我方“絕對需要”的清單。

寫下一張“對方需要”的清單。

寫下一張“雙方認同”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清單。重要的溝通和相互了解、相互讓步的基礎平臺。

寫下這些之后,就清楚明白,該在談判中運用什么樣的語言了。

情緒。

人有悲觀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披覽古今,多少故事因主人公恣意放縱情緒而以悲劇告終?

環目四顧,多少人生因受到情緒的困擾而黯淡無光?

人生的最高境界,也許該是淡定從容里蘊蓄一份積極果敢,寬容大度中包含對未來的信心和憧憬。

然而,身處于繁雜多變的社會,濡染于庸常瑣碎的現實,很多人無法從各種各樣的情緒中超脫,因此,家庭、生活、學習、工作都受到不良的影響。

叩問內心,梳理生活,我們發現,其實情緒并非如我們想象的那樣難以調控。

重視它、理解它、尊重它、引導它,我們不但不會成為情緒的奴隸,而且能利用一些負面情緒的正面價值,令我們的人生更多滋多味、豐富多采。

同時,能讓我們穿越重重心靈的迷障,更輕松愜意地前行。

中國文化里有不少關于情緒的描述,但是多把情緒看作超越人、控制人的東西,,這對人如何管理情緒沒有多大幫助。

中外都欠缺運用情緒,使人生更成功快樂的工作。

中國人比外國人更不善于表達情緒。

情緒是內心的感受經由身體表現出來的狀態。

哭泣不是情緒,更不是負面情緒。

不開心不是情緒的一種,是一些負面情緒的統稱。

情緒有些少為人知的意義。

1. 情緒是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理學的角度分析,情緒其實是大腦中所儲藏的經驗回憶和大腦與身體的相互協調與推動所產生的現象。

一個正常的人,必然有情緒。不僅如此,沒有某些情緒的人,其實是有缺憾、不完整的人,其人生不是有欠缺,就是極其痛苦。

2. 情緒絕對誠實可靠和正確。

情緒的源起,與我們的潛意識和BVR有著直接的關聯,它最能體現我們真正的感覺。

3. 情緒從來都不是問題。

情緒只是癥狀,并非問題本身。

比如家長往往都針對孩子出現的情緒而加以斥責,目的只是制止情緒的出現。

情緒只是告訴我們,人生里有些事情出現了,需要我們的處理。

4. 情緒教導了我們在事情中該有所學習有所收獲。

人生中出現的每一件事都是讓我們學習怎樣使人生變得更好的機會。

情緒的出現,正是保證我們有所學習的動力。

每份情緒都有其意義和價值,不是指引我們一個方向,便是給我們一份力量,甚至兩者兼有。

如果我們沒有恐懼,生命會變得多么脆弱?

5. 情緒應該為我們服務,而不應成為我們的主人。

妥善運用情緒,可以使人生變得更好。運用的前提,是必須先使它臣服。

今天社會上有很多人都陷入了迷惘苦惱中,不能自拔,成為了自己情緒的奴隸,而不是駕馭自己情緒的主人。

6. 情緒是經驗記憶的必需部分。

在大腦把攝入的資料儲存為記憶的過程中,把這些數據的意義決定下來是最重要的一個程序,稱之為“編碼”程序。

把攝入的資料,與已有資料進行比較合并,所得出的模糊意思再經由我們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系統做一次過濾,最后得出的意義才能納入我們的記憶系統作長期儲存。

感覺是記憶儲存的必需部分。

7. 情緒就是我們的能力。

在很多事情上,你都有自信、勇氣、沖勁,或者是冷靜、輕松、悠然,或者是堅定、決心,也或者是創造力、幽默感,更再或者是敢冒險、靈活、隨機應變……

所有這些能力,細想一下,你會發覺都是一份感覺,一份在內心里的感覺。

就算有理論、技能和其他的資源去幫助你,使用這些資源的原動力,仍是這份內心里的感覺。

情緒的真正來源

情緒的真正來源是本人內心的一套信念系統。外來的事物,不過是誘因而已,內心的信念系統,才是決定因素。

完全一樣的行為,引起了完全不同的情緒,證明了事情本身并不決定情緒。

對同一件事情,每個人的情緒反應會有所不同。

改變一個人的信念系統,就可以改變事情帶給他的情緒。

信念系統是自己培養建立、修正提升的東西,所以情緒,乃至人生成就,都是自己可以控制的東西。


2023-07-08 14:04:01

[新一篇] 重塑心靈 NLP——一門使人成功快樂的學問 (四)

[舊一篇] 重塑心靈 NLP——一門使人成功快樂的學問 (六)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