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地理教學的地方特色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地理學科與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密切相關,中學地理教學對中學生素質提高有明顯的影響和突出作用。人類生活的所在地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環境條件,因此,要提高地理教學效果,使學生感到所學地理知識對其發展有用,教師應緊密聯系本地社會生產、生活實際,挖掘和拓展相關地理的教學內容,進行積極主動、生動活潑的教學,以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科學文化素養,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并促進當地經濟建設的發展。那么,如何結合本地社會生產、生活實際,展示地理教育的地方特色呢?
      一、結合本地生態實際進行環境意識的教育,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地理新課程目標指出“培養學生關心家鄉的環境與發展,增強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增強對環境、資源的保護意識和法制意識,逐步養成關心和愛護環境的行為習慣”。要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感情,首先必須具備社會責任感,有了社會責任感,才會規范自己行為,形成良好的品德、高尚的情操、正確的環境意識和環保的生活習慣。
    常州地處長江以南,境內有寧鎮山脈的余脈、道教名山——茅山,森林密布,氣象萬千;有我國第三大淡水湖——太湖,景色秀麗,物產豐富;有國家4A級風景區——天目湖,湖光山色,碧波蕩漾;又有翠竹森森的南山竹海。這秀麗的山水不就是很好的環境教育資源嗎?因此,在地理新課程導言單元“與同學們談地理”的教學中,我緊緊抓住這個得天獨厚的、具有本地特色的自然地理材料,對學生進行環境意識的教育,使學生明白,南山的竹海、茅山的森林不僅為常州的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寶貴資源,而且更重要的是山區森林也對太湖平原地區的水土保持,調節氣候、維持良好的農業生態環境和生活環境,減免旱澇災害,起著重要的作用。破壞這片森林,就等于是自毀家園,殃及鄰里。這種聯系身邊的地理教學,激發了學生環境保護的熱情,提高了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使他們學會正確處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地方利益和全局利益的關系,陶冶高尚、博大的情懷。
    另外,利用本區動植物資源較為豐富的特點,組織學生進行“常州中華恐龍園植物種類的認知調查”“天目湖旅游環境的評價”等為課題的綜合實踐活動,認識保護生物資源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增強全民科學地保護和利用生物資源的自覺性,提高全社會環境保護的責任感。并使他們認識到發展地區經濟、開發新產業和興辦新企業等過程中,都要兼顧考慮生態環境和生物資源的因素,在保持資源優勢和環境的情況下,轉化為經濟優勢。污染環境破壞生物資源的產業,經濟效益再高也不能開發經營,不能損人利己,貽害子孫。由于常州市生態環境保護較好,境內山清水秀,動植物種類繁多,不僅環境優美,氣候宜人,還為許多外來候鳥提供了優越的天然棲息環境。優美和諧的自然生態環境,招引了許多慕名而來的旅游者,促進了常州地區旅游業的迅速發展,生態環境的優勢轉化成了旅游經濟優勢。我告訴學生,今天這種大好形勢來之不易,我們要倍加珍惜,更加保護好身邊這顆秀麗多姿的江南明珠。
      二、教育學生運用地理知識了解當地的經濟發展,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今天的學生就是明天的決策者,地理教育對學生今后的決策思維、決策方向會產生很重要的影響。在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的今天,人類的可持續發展主要取決于人類是否具備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和能力,因此現代地理教育的重點任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素養。
    在新課程“中國的經濟發展”這一單元教學中,聯系常州地處長江三角洲經濟發達地區,工業在國民經濟中占重要地位,私營企業數量很多,許多學生家長從事印染、化工、電子等行業,所以環境污染問題在一些工業區非常突出,特別是印染業和各種化工廠的污染更為嚴重,對當地居民的生活造成直接的影響,已使地處魚米之鄉的常州一些地區出現水質性缺水和地方性疾病等環境問題,進行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關系知識的講解中,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對環境的破壞不僅違反了《環境保護法》《水資源保護法》等法律,直接影響到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而且也使污染企業因給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帶來的負面影響而面臨著生存危機,要求學生回家對家長進行宣傳。同時在進行工業布局方面內容教學的時候,結合武進區的湖塘紡織工業區和魏村化學工業區說明工業集聚所帶來的信息、市場、原料等優勢而產生的規模效益,促進企業生產成本的降低和經濟效益的提高。但同時工廠過度集中也會出現環境污染加重的不利影響這一辯證知識要點,使他們感到所學的地理知識與生產實踐關系密切。
    在學習“旅游地理”這一單元內容時,我又引導學生分析在常州城區的東南第一古剎——于寧寺內將建設中國第一高的佛塔是否與周圍旅游環境相協調?是否會破壞古寺的風貌?是否會影響到常州中心商業區功能的發揮?在講述“長江沿江地帶”一節內容后,列舉常州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所提出的常州十年規劃中的內容:要把沿江地區建成常州市新的制造業中心,與江蘇省沿江發展戰略同步進行,充分利用長江之利。另外作為沿江汽車工業走廊的重要組成部分,戚墅堰鐵路機車車輛廠為我國鐵路的第五次提速做出了巨大貢獻,長江客車車輛廠為我國眾多的大城市提供了約40%的公交車。在地理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有必要結合當地生產實踐,使學生學有所用。這種聯系生產實際的教學,大大刺激了學生求知欲,既深化了課本知識,也使學生從中獲得運用地理知識的方法和能力。
      三、聯系本地的生活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環保型的生活觀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培養未來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和環保型的生活觀”,所以引導學生關注和保護周圍地理環境、培養環保型的生活觀必成為地理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在地理新課程中注重與學生所在社區的生活實際相聯系,在過程和目標上嘗試從學習和生活中發現周圍不符合環保的生活現象,提出探究方案,與他人合作,開展調查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在學習過程中領悟和形成環保型的生活觀念。
    社區問題調查是一項有效教學策略,它有助于學生學會以多元化發展的視角積極關注地方社區、關心身邊出現的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在進行“人類的居住地——聚落”一節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對自己所在社區出現的實際環保問題進行較為深入的研究,為形成他們環保型生活觀提供一個練習、應用和實踐的機會,積極參與到尋找他們關心的地方性環保問題,我給學生出了這樣一道課外探究討論題:“一個健康的、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社區中環保型生活觀應具有的基本特征。”在組織學生調查、參觀常州國家級生態環保社區——懷德苑之后,學生們最終確定:干凈和安全的環境,多樣化生態休閑區,人人都有良好環保意識,人們學會垃圾分類,不焚燒或用其它不環保的方式處理垃圾。彼此尊敬和支持,保護社區綠化的公共設施,人們多進行體育鍛煉、多乘坐公共交通,不亂吐亂拋等標準為可持續發展生態社區環保型生活觀的特征。這個調查結果使我深感社區問題調查及問題的解決過程更有助于加深學生對學習目標的理解和認識。
    教師通過個案研究、實際問題討論、社區環保事件反思等可以大大提高學生解決環保問題的能力。比如“常州作為‘摩托車之都’的工業與環保的關系”“常州實行朝九晚五工作制與交通擁堵時間的改變”等課外調查和綜合實踐活動均可達此目標。根據地方性特點,有針對性地增加一些本地教學內容,對體現新課程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對學生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這一理念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提高學生學習地理興地理教學滬25~29G32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廖書慶20052005本文是一篇懷念美國前總統里根的文章,讓我們通過普通百姓的眼光來看一下美國民眾心目中的偉大形象。本文為美國波士頓學院菲利普·阿爾特巴赫教授所著,原文發表于2004年3月的《變化》(change)。轉發本刊,獲得作者授權。在此感謝北大蔣凱老師的聯系與幫助。張東生/何華峰李春萍,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經濟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員Memories of a Friend in the Park廖書慶 江蘇常州外國語學校 作者:地理教學滬25~29G32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廖書慶20052005本文是一篇懷念美國前總統里根的文章,讓我們通過普通百姓的眼光來看一下美國民眾心目中的偉大形象。本文為美國波士頓學院菲利普·阿爾特巴赫教授所著,原文發表于2004年3月的《變化》(change)。轉發本刊,獲得作者授權。在此感謝北大蔣凱老師的聯系與幫助。張東生/何華峰

網載 2013-09-10 20:52:15

[新一篇] 構建互動式作文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舊一篇] 構建生態課堂,實現生命的對話    ——三教《田忌賽馬》的啟示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