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轉民新突破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第九個五年計劃期間,中國軍轉民產業將有新突破。
  中國國防科技工業的民品總產值,已由1978年的8%增長到1993 年的76%。未來發展重點已擺上高層議事日程。
  *            *             *
      軍轉民將有大發展
  中國第九個五年計劃(1996—2000)期間,乃至2000年以后,將是中國“軍轉民”發展的一個新時期。
  早在70年代末,當西方國家仍在競相展開軍備競賽時,中國就看到了和平與發展大勢,率先裁軍100萬人,縮減對軍品的訂貨量, 國防開始向民用轉移。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所有軍工企業都建立起民品生產線,軍工企業民品產值已經達到總產值的80%以上。并且成功實施了“三線調整計劃”,三線軍工企業經營環境得到了改善。
      三線調整,軍工民用
  在“七五”計劃期間,中國投資在軍工部門近40億元人民幣貸款,優先發展民品生產,建成450條民品生產線。近5年來,國家又貸款63億元人民幣,扶持軍轉民技術改造項目400余項; 還批準國防科技成果解密轉民用2500項,新增產值上百億元人民幣。
  在“八五”計劃期間(1990—1995年)中國還投入約10.6億元人民幣,安排中央專項項目242個,推薦了地方項目292個。這些項目重點是新型機電產品和醫療設備、特種汽車及工程機械國產化、通用設備國產化、大型電力控制系統等,分布在全國30多個省市。
  現在,中國國防科技工業已走向世界,與世界上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濟技術合作和貿易關系。根據33個軍轉民國際合作項目的調查表明,已利用外資1.33億美元、出口額10多億美元。國防科技工業出口已成為中國外貿出口的一支生力軍。在航空、航天、核能、電子、船舶和兵器六大工業中,形成了與之相適應的六大國防品行業,成為國民經濟發展中新的增長點。
      調整舊結構 力求新突破
  未來怎么辦?據透露,最近中國權威部門制定了今后軍轉民的發展戰略和政策:爭取用5至10年左右的時間, 使軍轉民在質和量上都有大突破,在21世紀取得更大發展,這是中國軍轉民面臨的歷史性課題。
  中國已制定“九五”計劃,這是進行軍轉民戰略調整的好時機。特別是中共高層將把縮小東西部地區的差距作為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得大部分分布在西部地區的軍工企業有了一個大顯身手的機會。同時,這又是一個挑戰,因為如果不迅速制定對策,軍工企業長期維持現狀,就可能成為影響國民經濟發展的包袱。如果戰略目標明確,措施得力,國防工業在國民經濟中將起到火車頭的作用。
  據悉“九五”計劃期間,中國政府將繼續把軍轉民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計劃,并從資源合理配置、優化組合的戰略高度,協調好軍民關系,使國防科技工業真正實現軍民結合。繼續推進軍轉民與地區經濟發展相結合,按照軍民統籌、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原則,以產生雙向效益,推動地方經濟和國防經濟的共同發展。
  中國軍轉民將向開發高技術產品和名牌產品、開拓國內外市場、提高企業盈利能力和經濟效益方向發展。發揮軍工企業優勢,生產市場需要的產品。
  科技開發是今后軍轉民保持后勁的重要方面,國家科委認為,從本世紀末到21世紀中,以科技實力為焦點的國際競爭乃至綜合國力的競爭必將更加激烈。軍轉民科技開發勢必以推動高技術及其產業的形成和發展為目標,重點是加強軍民兩用技術的開發。
      重點領域 重點突破
  今后,中國將逐步將軍轉民的重點,轉為軍工技術、特別是軍工高技術轉民用。把先進的軍用科學技術轉為現實生產力,推動國民經濟發展。
  在航天領域,今后要采取特殊的措施,解決下列問題:
  一、利用遙感技術、數據采集技術與航天技術相結合,為全國國土上的火災、旱災、森林大火、蟲災、風災及地震災害進行監測和預報服務,也可為東南亞國家提供這一服務。
  二、利用數字視頻壓縮技術,結合航天技術,發展衛星教育,建立、普及中國直播電視教育系統。
  三、利用小衛星群及其他特殊航天技術,開展中國80萬個農村的通信業務,將全國各鄉鎮小市場同全國大市場融為一個整體。
  四、利用航天技術發展ISDN網,為國家信息高速公路“三金”工程服務。
  在航空領域,第一是繼續加強民品的技術改造,發展適合國家產業政策的產品。第二是在環境保護、新型材料、通用電子、醫療與制藥器材、食品與包裝機械、零部件等領域與國際同行開展技術合作與交流。
  在核工業領域,把發展核電作為核工業軍轉民的首要任務。目前秦山核電站二期工程已開工建設,大亞灣核電站二期正在抓緊前期工作,遼寧核電站已批準立項,山東、江蘇、福建、江西、河南等省也都有籌劃建設核電站的意向。
  培養和造就一批軍轉民企業家隊伍,是軍轉民成敗的關鍵。中國將積極爭取國內外有關組織機構的支持,采取國內培訓與國外考察相結合方式等多種措施,加強針對性和專業性,盡快培養和造就一支有中國特色的軍轉民企業家隊伍。
      國際合作有成果 合資企業300家
  中國的軍轉民在國際交流與合作方面,亦取得了很大成就。
  1993年聯合國秘書長加利給香港軍轉民國際合作討論會的賀詞中指出:“把軍事工業轉變為滿足社會、人道主義和發展的需要服務業已成為當今國家和社會的一項主要活動。”近幾年來,中國軍轉民企業已與世界上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濟技術合作關系。據統計,已與美國、日本、德國、荷蘭、新西蘭、英國、意大利、加拿大、丹麥、澳大利亞、西班牙、新加坡、泰國、韓國、俄羅斯、瑞士、瑞典等國家和香港、臺灣地區建立合資企業近300個。 中日合資建設的重慶雅馬哈摩托車有限公司和中美合資建設的航衛公司,都具有獨到的成功經驗。
  1990年8月, 中國參加了聯合國裁軍署在莫斯科召開的軍轉民國際問題討論會,介紹了中國軍轉民與經濟發展相結合的經驗,率先提出了“和平利用軍工技術造福人類”的倡議,引起了國際上對中國軍轉民的關注。1991年10月,在北京召開了“軍轉民國際合作研討會”,會上全面介紹了中國軍轉民的情況和經驗,與會的專家學者實地參觀了中國的一些企業,國際同行開始了解中國軍轉民的情況。1992年2月, 在德國多特蒙德召開“軍轉民與發展和環境國際會議”,會上放映了中國軍轉民成就的錄相,受到了與會者的歡迎。1993年7月, “軍轉民香港國際合作會議”在香港召開,通過了《軍轉民香港宣言》,倡議建立國際軍轉民信息網絡,開展人才培訓。在會上簽署合同額達24.5億美元,引起了國際上對中國軍轉民的重視。
  1994年10月,美國國防部長佩里訪華并與中國簽訂了《中美聯合公報》,達成了中美軍轉民方面的合作協議。
      國際合作的方式和趨勢
  1995年6月,在北京召開了“九五中國軍轉民國際研討會”, 會上,工業發達國家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展中心總裁讓·玻文就中國軍轉民的現狀、發展歷程、今后前景做了專題報告,這次會議是專門研究和討論中國軍轉民的經驗,探索中國軍轉民國際合作途徑,把工業發達國家的資金、技術與中國軍轉民技術、人才、市場和第三世界國家的資金、技術,與中國軍轉民技術、人才、市場和第三世界國家的經濟發展、市場3個方面結合起來,優勢互補、互利互惠, 推動中國軍轉民的發展。
  開展國際合作,對中國軍轉民意義重大:一方面,中國需要資金、技術和進入國際市場;另一方面,中國也有自己的優勢,而且中國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中國和平利用軍工技術協會副會長金朱德指出,中國與發達國家的合作,主要是引進資金和技術。合作方式是多樣的,國際通行的都可以商談。外商會發現中國的軍轉民企業具有一般企業所沒有的特點和優勢,很好地利用它,不但合作容易談成,效果也會很好。中國與日本合作生產的長安汽車,嘉陵、建設摩托車;與美國合作生產的CT設備,麥道飛機整機、部件的轉包生產;與德國合作生產的通信設備等,都是成功的范例。
  他說,中國與發展中國家開展軍轉民合作,可以中國的技術相對優勢,和國外資源、市場需求等進行互補合作。這方面中國有很好的前景,是中國今后軍轉民國際合作的一個重要方面。中國還要進一步開展多方面、多種形式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力求取得國際社會更多的支持。如信息網絡、人才培訓,課題研究和學術交流等都是中國軍轉民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
                    (港《廣角鏡》月刊)*
  
  
  
編譯參考京7-9F3工業經濟謝蜀清19961996 作者:編譯參考京7-9F3工業經濟謝蜀清19961996

網載 2013-09-10 21:26:10

[新一篇] 中國軍事題材長篇小說創作的窘境

[舊一篇] 中國農業信息化建設研究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